​下腔静脉性脚肿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意外或者疾病是常有的事情,一部分人出现了脚肿的情况,认为是自己不小心碰到了,以为没有什么大事情,也就没有在意,却没有想到过了好久脚步肿胀的情况还没有消除,反而情况越来越严重。实际上,医学上有一种脚肿是下腔静脉性脚肿,需要及时有效治疗的。

常见脚肿的原因

1、特发性脚肿常见于女性,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2、功能性脚肿多见于女性,一般不严重,可以间歇出现,一般持续数年,有的病人脚肿与季节有关,但与体位无关,至今原因不明。

3、营养性脚肿由于进食较少,消化功能减退或慢性消耗疾病等,导致身体营养缺乏,这时病人常伴有贫血,同时因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4、心源性脚肿这是因心脏功能减退所致,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见。这时检查心脏可发现有器质性杂音和心脏扩大等病理性改变意。

脚肿的原因主要有:由于进食少,优质蛋白缺乏;下腔静脉性脚肿,则是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一般是单侧脚肿;还有就是肾脏疾病引起脚肿。此外,盐吃的太多,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等,此外也有原因不明的脚肿。

下腔静脉性脚肿的原因

下腔静脉性脚肿,主要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一般表现为单侧脚肿。可能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挂血管外科,小医院没有专门的血管外科,可以选择挂普外科。

高血压脚肿的原因

可以说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高血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破坏肾脏血管,导致肾脏血液供应不足。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也会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剧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因此,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如果发现有眼肿,脚肿,腰酸乏力等现象,或年轻人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就要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其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在5~10年以上,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应高度警惕。有夜尿增多,出现蛋白尿或短暂性血尿,要经常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最好每月做一次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同时,还可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下腔静脉性脚肿的症状

1、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

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

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及股白肿

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种(PhlegmasiaAlbaDolen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