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米的危害有哪些

(1)BT能表达于翠绿色组织,在胚和胚乳中没有表达。也就是说,稻米中的BT蛋白很难存在。仅存在于叶和地下茎中。下面分析了食用稻谷的叶片和地下茎的可能性。同时,稻壳和糠也可摄取BT蛋白。

(2)BT蛋白对虫体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并不具有特异性。实验证明,BT蛋白不仅能融解虫小动物肠胃体细胞,还能溶解来自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分子层,并能与哺乳类动物的肠粘膜体细胞发生融合。因此,在高浓度条件下,对哺乳类动物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3)BT蛋白可在体内积累,其长期毒性作用不容忽视。虽然BT蛋白的LD50为20g/KG,但是其积累指数超过了6.24,长期摄入BT会引起肝肾细胞空泡化、肾血管鳞状上皮细胞转性等肝肾功能受到损害。

(4)BT蛋白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和造血功能。经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大量摄入BT蛋白,可引起机体红细胞减少及造血功能抑制,另外还可使白细胞计数总数下降。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小白鼠摄入BT蛋白后,其肝、胰腺等免疫器官均表现出明显的委缩,T细胞增殖工作能力明显下降。

(5)BT蛋白具有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潜在危险。研究结果证实,BT蛋白可引起机体特异的免疫反应,产生抗BT蛋白的抗原。该抗原可以识别自生殖细胞(例如肾小管体细胞)表面的BT蛋白,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例如溶血性贫血和肾脏功能发炎。此外,身体存在的BT蛋白也能与这种抗原产生循环的抗原体-抗原一氧化氮合酶,从而导致肾炎或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6)BT蛋白可以引起超敏反应。科研证明BT蛋白能产生机体特异性抗原IgE,从而导致荨麻疹、哮喘等症状,从而导致IgE型过敏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