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和鹅口疮区别

马牙由口腔上皮细胞堆积形成,并不影响哺乳和乳牙的发育,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感染导致的口腔粘膜发炎。 其大致区别是出现原因、出现位置和时间、表现不同,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1、马牙:是新生儿牙槽粘膜上出现的角化珠状,通常是由牙板上皮残留的角化物,医学上称为上皮珠,并非真正的牙齿;

2、鹅口疮:是由于白念珠菌导致的真菌感染。

1、马牙:多发于牙槽粘膜表面,出生后,常见于牙槽粘膜;

2、鹅口疮:多见于颊、舌、软腭及唇等非咀嚼粘膜,新生儿,一般在出生2-8天内才会出现,部分表现为6个月至1岁之间。

1、马牙:在牙槽粘膜上,呈白色或有一些类似牙齿的灰色球状物,大小不一,可有一、几个甚至几十个,一般无特殊表现,可正常进食;

2、鹅口疮:通常可见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的小斑点,如针头大小,可互相融合成白色或蓝白色丝绒斑片,并不断扩展扩展。 病情严重时可波及扁桃体、咽部,早期粘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和雪白,而陈旧病损粘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呈淡黄色。 白色色斑片常粘着不紧,用力即可擦去,显露红色的粘膜糜烂面,并伴有轻微出血。 病人多伴有烦躁不安、哭闹、哺乳困难,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发热,一般全身反应较轻。

1、马牙: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出生几个星期后就会自动脱落;

2、鹅口疮患者可以用小苏打、龙胆紫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剂漱口,还可以用哺乳用具煮沸消毒,保持干燥。 对于产妇的乳头,也应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清洗、擦拭。

患有鹅口疮的病人,要注意保持饮食卫生,适当延长喂养时间,多喂水,喂奶时,妈妈的乳头要清洗干净,避免感染,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