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藏精气”时节宜进补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进补,补到明年打老虎”等民间俗语便来源于此。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它对身体补养和治疗有着双重意义,有益于身体健康。
火从何而来?补过火了!
中医养生的是阴阳平衡,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一旦不平衡,就有了火气。年底了,聚餐多,火锅、川菜、烧烤、羊肉涮锅这些偏燥的吃法,都是冬天人们喜爱的美食,但也是引发上火的“第一杀手”。年底工作紧张,加班、休息不好,烟酒过度,应酬过多,除了脸上“上火”长青春痘、长疖外,还会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上火”,如便秘、痔疮、干咳、咽喉炎,甚至全身发热、无端烦躁等“上火”症状。
冬季“药补” 并非人人皆宜
中医辩证:冬季进补中的“药补”,并非人人皆宜。对于那些健康、身强体壮的正常人,就没有必要进行冬补,只需注意饮食调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而对于那些开刀手术、大病初愈、劳累过度、年老体虚者,通过冬季进补,则可以尽早恢复健康。但具体应该怎样补,需要补什么,每个人身体的情况不同,进补时应区别对待,各取所需。
补血不可“无差别”
补血看似能养颜,对身体有益。但杨小红强调,补血也应辩证,如非血虚,盲目进补很可能会导致烦躁、口干舌燥等;如果是阳亢体质还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出鼻血等情况的发生。
那么,怎样才是气血亏虚的情况呢?气血亏虚者多表现为:脸色发黄或苍白、唇甲色淡、舌淡脉细、没有精神、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烂便等,还伴有少气懒言、气短、疲倦乏力等状况。如果不能确认自己是否气血亏虚,最好先请中医师鉴别,或先少量补补,如果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最好停止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