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还是鱼肉为养

近年来,从国外传来一种理论,提倡“无谷物饮食”。国内也有很多人拥戴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营养模式。在我们这样一个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中,要不要提倡不吃主食呢?谷物究竟犯了什么罪?这种饮食模式适合中国人吗?
  
  何谓五谷
  古人说“五谷为养”,这话被国人代代传诵,由此引出了“主食”和“副食”之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无论吃了多少肉和菜,不吃点饭,一餐就不像样子,也觉得不大舒服。
  古人所说的五谷,比较公认的是黍、稷、菽、麦、稻。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黄米、小米、大豆、麦子和稻子。古人很重视豆类,这与今天营养学中豆类和粮食有“蛋白质营养互补作用”的说法暗合。粮食和豆类一起吃,不仅能改善营养,而且有利于预防慢性疾病。
  古人所说的五谷,全部指“粗粮”,也就是全谷,去了壳但是没有精制过的整粒种子。所谓五谷为养,绝非精白米面为养。
  
  吃粗粮杂粮能减少慢性疾病、减缓衰老进程
  如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粗粮杂粮的消费量却一降再降,市场上各种白面、白米制成的主食点心小吃零食应有尽有。有时想要吃点粗粮,反而要自己动手烹调。不过测定发现,经精白处理的米和面会损失稻麦中约70%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90%以上的膳食纤维,不仅成为了让人们难以控制食量的食品以及高血糖指数食品,还会引起成酸和成碱性元素失调。如果将精白米面及其制品作为一日之主要食物,不仅妨碍膳食营养质量,还会引起血糖上升过快,胰岛素产生过多,可能还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加速衰老进程的相关因素。相反,食用天然全谷和豆类,不仅血糖上升速度较慢,而且营养价值相当高,对延缓衰老极有益处。
  国外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由此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多吃全谷(粗粮)。如今,在糖尿病饮食原则中,已不再强调大幅度减少粮食,多吃动物食品,而是提倡把精白细软食物改成适量的粗粮豆类,同时摄入大量蔬菜菌藻,辅以少量鱼肉类食物和坚果水果。
  
  每天吃粗粮豆类无害
  很多人听说,粗粮多吃也不好。这里提倡的吃粗粮,绝不是说像红军长征路上那样吃糠咽菜、完全不吃精白米面、完全不吃动物性食品,结果肠胃受损,营养不良,面如菜色。如今,每天的主食摄入量不过200~300克。而粗粮豆类中的纤维含量为4%~9%,一日主食中如果有1/3来自粗粮豆类,也仅仅摄入3~9克纤维而已。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天吃30克纤维,大多数人目前还难以达标。再说,膳食中有大量动物性食品和油脂,也会减弱粗粮对肠胃的刺激。只有每天吃50克以上纤维,才有可能给人体带来害处。
  实际上,市售的所谓“粗粮”加工产品,比如全麦面包、全麦馒头、全麦饼干、杂粮面条、八宝粥等,很少是纯粗粮制品,多半是粗粮细做,加入了精白面粉、大米、牛奶、鸡蛋等,纤维含量已大大下降,对肠胃刺激很小。还有,选择粗粮品种应符合个人体质。如果吃荞麦、薏米、绿豆感觉肠胃不适,就应当选择其他品种,如全麦、糙米、小米等。应该说,每天一餐粗粮,对肠胃消化有益无害。
  
  
  吃粮食不会导致肥胖
  有人说:吃肉会瘦,吃粮会胖。其实,此话缺乏科学根据。事实证明,吃天然五谷,在同样热量摄入水平下,并不比肉类更令人发胖。根据我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分析,粮食类的摄入量与体重呈负相关,碳水化合物热量与体重也呈负相关,脂肪的比例才与体重呈正相关。国外研究均证明,全谷有利于维持较低的体重。
  只有完全吃鱼肉类+蔬菜,一点不吃粮,而且吃肉吃菜时不添加任何油脂,才有可能带来体重下降。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生,不吃粮食,只吃无油鱼肉和生蔬菜呢?难怪我们餐桌上的肉越来越多,盛饭的碗越来越小,却拦不住人们腹部脂肪积累的趋势。如果做不到不吃粮食,与其把麻烦推到粮食身上,还不如理性地想一想,在继续烹调、继续吃粮食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过健康的生活,维持理想的体重。毕竟,我们的祖先一直是这样过来的,他们千百年来并不曾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地发胖,而现在仍有很多人过着吃粮食的生活,却仍然健康而苗条……
  
  五谷为养是环保健康的选择
  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会在动物体内得到更高的富集,因而动物食品的污染水平高于谷豆类食品。在同等土壤污染水平之下,谷豆类产品的污染程度,又要低于蔬菜类的污染程度,因为粮豆是植物的种籽,而根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们并不愿意把有害物质多留给下一代。所以说,在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才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五谷为养,还是鱼肉为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