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4位营养专家参加了指南的修订:上海市营养学会的名誉理事长赵法教授、柳启沛教授,理事长郭俊生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孙建琴教授。孙教授表示:“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类似的《指南》,而此次重新修定《指南》是根据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问题和国内外营养研究结果,完全针对老百姓的需求,较之前的更具权威性、更系统化、更有指导性。”
重新修订有原因
孙建琴说:“这10年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各国的《膳食指南》普遍都在5~10年进行一次修订,此次修订更多的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一些病谱的改变以及百姓比较普遍的疾病和营养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关注。
《指南》到底新在哪?
《指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特定人群主要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5层的膳食宝塔则反映了各类食物每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虽然《指南》并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但是孙建琴仍然建议应摄入复合糖分,例如谷物淀粉、水果和蔬菜之中的糖分,尽量少吃精制糖。
而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是此次《指南》新增加的。孙建琴解释道:“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应酬比较多,往往会食用过多的食物,而运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是一种相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影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毫升(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牛奶还敢喝吗?
《指南》中有一条,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我们喝了那么多牛奶,有人现在说喝牛奶会致癌。全世界的人喝牛奶近千年了,获得的益处是很大的。现在为什么说牛奶致癌了?喝牛奶到底好不好?”
“每天饮用适量的牛奶,是安全、必要的。”孙建琴特别提到了现在某些科普宣传中的偏差。
一些宣传是违背基本常识、违背群众实践的,比如“牛奶致癌论”。很多实验是通过动物做出来的,但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一定适合人体。孙建琴强调:“把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移到人体上,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另外还有的人把牛奶替代饮用水,每天1000毫升,这显然违反了常规,其实每天食用300克的奶和奶制品是比较适宜的,相当于1~2杯牛奶的量。”同时,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可以用酸奶代替,也可以喝豆奶。
饮酒到底好不好?
很多人都关心喝酒好不好,孙建琴就此谈了新《指南》的相关内容。“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适量饮酒对于心血管健康可能有好处。”《指南》为此特别增加了参考资料: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尽量喝一些低度酒、红酒、啤酒,更不要空腹饮酒。
“我们不想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告诉大家要喝酒或者不要喝酒。我们把它放在参考里面,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决定,平时不喝酒的人,也没有必要强求。”
每天6000步等同于什么?
针对《指南》中推荐的成人每天步行6000步,孙建琴也有话说:“关于怎么测量6000步的问题,还是要谈到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该行动强调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为了便于计算,孙建琴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果居民很难集中时间锻炼,应该积极做一些家务活动,比如熨衣服、拖地板等都可以折算出相应的步数。如果不够,再额外进行运动。
讨论缜密,执行还需得力
谈到《指南》的修订,孙建琴表现得相当严肃,“20多位本身在这个领域中就非常优秀的专家,每个人负责一部分的修订工作,根据国内外的 ‘循证医学’证据,以人体和临床研究为基础,而且每一条都经过了缜密研究和反复的讨论。”
《指南》中的做法,老百姓是不是需要每天都按部就班地执行?孙建琴表示:“最好能够每天都按照《指南》上推荐的方法进行,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做一些微调。”
谈到《指南》执行的问题时,孙建琴希望各有关单位能够积极地配合行动起来,在把健康的膳食理念带给百姓的同时,也把健康的身体带给百姓。
(责任编辑: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