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是宝宝最喜欢用的探索工具,一旦抓到什么东西,不管能不能吃,有没有毒,总喜欢往小嘴里塞。一不留神,误食、误吸的意外就发生了,因此,妈妈除了要更加小心呵护宝宝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措施。
误食形式通常有5种
误吞固体异物
宝宝常常喜欢把随手拿到的硬币、纽扣、废电池、戒指、笔帽、核桃等异物放进嘴里玩弄,这可能吞入胃肠道或滞留在食道,即胃肠道异物或食道异物。
急救要点
1 若异物体积较小,一般不出现特别症状,不需治疗,1~2天内异物会随大便排出。
2 若异物体积较大,或误食的是尖锐的异物,如大头针,鸡骨头、鱼骨头等,必须上医院处理。食道异物若不及时取出,会危及生命。
3 有毒,有腐蚀性的异物,如纽扣型电池等,会损伤食道和胃肠粘膜,或造成毒物吸收中毒,必须尽快送医院请医生帮助取除。
预防措施
不要让宝宝玩体积过小,容易含入嘴巴的小件物品;
不要让宝宝吃带骨头或硬壳的食物;
换下的废纽扣型电池及时丢弃;
家中的小物品,如硬币、玻璃球,纽扣、药片,小玩具等,要妥善收藏。一些小而坚硬的食品,如花生、核桃等干果类食品,也不要随意放置。
误服药物或有毒食物
宝宝常发生误食有毒物如老鼠药、杀虫剂或被农药污染的食品;或吃药时搞错了药物剂量,超量服药,或误食成人使用的药品;或吃了毒蘑菇、霉变甘蔗、发芽的土豆等发生了食物中毒。
急救要点
1 搞清宝宝误服了什么毒物或药物,服了多大的剂量,有多长时间。这对于你的紧急处理和医生的治疗都很有帮助。
2 在送医院之前,你先用手指刺激宝宝的咽喉部,使滞留在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减少毒物的吸收。
3 宝宝误服了毒鼠药,农药、杀虫剂等会有恶心、抽搐,痉挛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并带上毒物或药物的包装,以便鉴定毒物的性质,有针对性地解毒治疗。
4 送医途中让宝宝大量饮水,稀释毒物,以便催吐。但催吐时要防止呕吐物窒息,已昏迷的宝宝不宜催吐。
预防措施
药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宝宝服药时严格根据说明书和医嘱使用;
毒老鼠的药应投放在宝宝不宜触及处,并看管好宝宝;
注意食品安全,不食用毒蘑菇,霉变甘蔗及来路不明的食物。
误服有腐蚀性的液体
如误服强酸、强碱类,如洗涤剂、清洁去污剂、消毒防腐剂等物品,通常有一定的腐蚀性,会造成口腔、食道及胃粘膜灼伤,造成局部溃疡、穿孔、出血、形成瘢痕,甚至导致食管狭窄等严重后果。
急救要点
1 误服强酸、强碱类毒物要严禁催吐。立即让宝宝服用牛奶,豆浆,鸡蛋清等,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
2 对于强碱物,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弱化碱性。
3 对于强酸物,服用苏打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中和酸性物质。
4 对于碘酒或来苏水等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的药物,立即口服稠米汤或面糊等含淀粉的液体,减轻对胃粘膜的损伤。
5 将蒙脱石散兑水调成混悬液口服,隔绝腐蚀物对粘膜的损害。
预防措施
千万不要将洗涤剂,强酸、强碱或有毒的液体装在食品容器内,以免宝宝误作饮料饮用;这类物品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误吞或误食有潜在毒性的物品
烟头(含尼古丁)、蜡笔(可能含铅),体温表中的水银(汞)、樟脑丸、火油、墨水、干燥剂等物品通常无大的毒性,少量误食不必担心中毒,若量大则需进一步处理。
急救要点
1 立即清除宝宝口中的残留异物。
2 让宝宝喝茶水或白开水,压迫其舌根催吐。
3 误服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时不能催吐。
4 找医生咨询,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置。
预防措施
做好日常监护,及时阻止宝宝的误食行为;不能吃的物品应妥善保管好,绝不随手乱放。
呼吸道异物
宝宝吃花生米、瓜子、果冻或将异物含在嘴里玩耍时,突然出现呛咳,气急、紫绀等情况,预示这些食物或异物进入了气管,应争分夺秒,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抢救。
急救要点
1 捶击背法 适用于婴儿。左手提起宝宝的双脚,使他呈倒立状,用右手掌用力在宝宝背部拍打数下,使异物松动脱落吐出。
2 拍背法 适用于较大的宝宝。让他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数下,咳出异物。
3 指抠咽喉法 较大的异物停留在咽喉部,可用此法抠出,或刺激舌根催吐。
4 海默来克手法 救护者从背后抱住宝宝的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地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此法为美国海默来克医师所发明,故称海默来克手法。
预防措施
不给宝宝吃花生、瓜子,果仁等坚果;
别让宝宝将小玩具含在嘴里玩耍;
给5岁以下的儿童喂药时,将药片捣碎再服用;
宝宝嘴里有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逗他笑,也不要让他蹦蹦跳跳,谨防摔倒时将食物误吸入气管;
在宝宝的活动范围内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纽扣,图钉,笔帽等。
特别提醒
宝宝吃东西时曾有过呛咳,此后反复咳嗽不止,按气管炎治疗不见好转时,就要考虑是否有支气管异物的可能,最好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责任编辑:曾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