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论 忽悠了谁?

“食物相克”论 忽悠了谁?

“食物相克”论 忽悠了谁?

  食物相克书卖得很火

  近年来,有关“食物相克”的书籍一直占据生活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高位,“连续数月荣登全国各大书城畅销生活书排行榜”、“自2003年8月出版至今已重印10次”、“贝塔斯曼书友会2004年、2005年度生活书上榜图书”等字眼充斥在封皮上。不仅如此,“食物相克”书籍,也有越出越厚的趋势,所列出的“相克”搭配,从百十来种,到最近出的书动辄就是1000种。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

  乍一看,书中所列“相克”的后果都很严重,有的会使“身体不适”,有的易“中毒”,还有很多写的是“失明”、“导致死亡”,白纸黑字的煞是吓人。至于“相克”的解释,有些提出化学成分、生化反应这样的科技语言,有些引用中医典籍,说着性味归经这样玄妙的语言,也有很多语焉不详,一句“伤身”了之。

  食物间“干扰”没那么厉害

  对于市面上如此众多的食物相克 “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翁维健教授总结道,所用的无非就是以下几招:用现代的营养学理论,像如何产生沉淀、造成不能吸收、如何破坏营养成分,来证明相克有理;用西医的理论,大谈生化反应、器官细胞等等,很深、很玄;实在讲不清道理,就把老中医搬出来了,什么气血亏,四气五经等等;不讲任何道理,怪怪地引一段古代中医的经文,认为这就是食物相克的理论。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营养科唐大寒教授认为,食物相克没有那么“厉害”,正常体质、身体健康的人,吃食物应该是没有禁忌的。“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某两种食物同吃营养可能相互抵消,这也是很多人推崇‘食物相克’的主要原因。”唐教授说,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导致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与利用,这是正常现象,没什么大不了。

  三种误区要避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告诉记者,在所谓的“食物相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存在明显的错误,如羊肝与红豆同食会引起中毒,可以用鸡屎白解毒;马肉和驴肉不能同食,否则会得伤寒等。第一种情况问题不大,老百姓往往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二是看起来很有道理,但经不住仔细推敲。如豆浆与鸡蛋不能同食,否则影响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牛奶不能与果汁同食,易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等。这种情况最易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误区很多。

  鸡蛋与豆浆相克。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这个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因为大豆中确实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不仅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腹胀、腹痛与腹泻。但是,胰蛋白酶抑制剂不太耐热,只要加热时间足够,就会被破坏。相反,而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有助于产生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可减少蛋白质被分解、代谢为能量的量,减少含氮物质的产生,降低了肾脏的负担,对机体有利。

  牛奶与果汁相克。果汁属于酸性饮料,能使蛋白质凝结成块影响吸收,降低牛奶的营养。实际上,凝块是食物内部膨胀的结果,食物膨胀后会产生很多细微的孔洞,这些孔洞能够使分解蛋白质的酶进入其内部,从而增加了酶与蛋白质的作用面积,使食物更容易消化与吸收。

  三是确实有道理,但也应分清不同的情况,如菠菜与豆腐不能同食等。

  这是最符合营养道理的一条食物相克的理论。因为菠菜含有较多的草酸,能与豆腐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沉淀,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其实,如果喜欢一起吃,可以先将菠菜用开水焯一下,除掉多余的草酸。再和豆腐凉拌做汤,不但不相克,还有好处呢。

(实习编辑:巫景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