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你伯父查出高血压和高血脂,他叫我买些三七粉和丹参,说是能通血管。侄子你是学医的,你觉得这真的管用吗?”

上周六,小刘的姑姑一大早就给他打电话,询问一些问题,但小刘才上大三,他只好转而向老师求助。

不问还好,一问吓一跳,小刘赶紧打电话给姑姑让千万别给伯父吃三七粉和丹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丹参和三七,真的能通血管吗?哪个效果好?

要解开小刘姑姑的疑问,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丹参和三七是什么。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又名田七、金不换、参三七,将它的块根磨成粉,即为大家熟知的三七粉。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本草纲目》记载其有止血、活血、定痛等功效。

所谓“一勺三七粉,浑身百病消”,三七粉自古以来就倍受老百姓的追捧,但三七粉真的像小刘姑姑说的那样“通血管”吗?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其实三七粉的“活血”作用主要指止血——使血液不会停滞从而出现淤血。但我们熟知的高血压是血栓、血管壁变化等病理导致的疾病,不仅仅是“血瘀”一个原因,所以三七粉的“活血”并不能起到“通血管”的作用

而丹参又称赤参,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中药材。丹参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扩血管、保护心肌、防血栓形成等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丹参也不能帮助清除血管内的“垃圾”和斑块

因此,丹参和三七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都各不相同,没有哪一种“通血管”更高一筹的说法。对于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朋友来说,谨遵医嘱,不要盲目的自行下药才是最重要的。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最近还出现了一个研究,更是将丹参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从古至今得到无数老百姓心认可的传统中药材,竟然有可能提高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一起来看看是事实还是谣言吧!

二、一个事实:丹参或提升心衰患者死亡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布了一项大规模的数据回顾研究,关于中药在中国西医医院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和应用,而这项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颠覆了一些界内原本根深蒂固的观念。

数据显示,丹参使用者出血风险增加39%,死亡率增加36%(分别是:OR,1.39;OR,1.36)。即相比三七、银杏、黄芪、红花,丹参使用者发生出血或者死亡事件的可能性更大。而患者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时,无论有无丹参,数据显示丹参与患者住院出血或死亡无关。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图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这项研究可以说是给中药医用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对我们国家来说,不少人存在着盲目相信和服用中药的情况,即使是一些最普遍使用的丹参,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信号。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更要谨慎服用中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使用,以免使得病情更加严重。

三、专家支招!保护血管健康的正确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越来越普遍的不良生活习惯正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血管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血管,防止“三四十岁的年龄,六七十岁的血管”呢?

1.定期检查血管健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邢俊武主任介绍,定期检查血管健康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举措。特别是中老年人,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的筛查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2.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四高”不健康饮食,可以说是心血管的头号“天敌”,不仅增加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血脂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血管不畅通。

而熬夜会使心脑血管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培养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重要。

3.坚持药物治疗

除了上述的定期检查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心血管疾病常常需要药物治疗,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但这里的药物可不是指大家自以为的所谓“偏方”和“秘药”,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给出治疗方案,经医生辨证后服用。

辟谣:三七和丹参,长期吃对心血管好吗?哪个通血管效果更佳?

总之,是药三分毒,不是人人都能随意使用。若滥用,不仅毫无益处,反而会带来不适。用其药,必有其证,方能受益,否则适得其反。

参考方式:

[1]陈姝娴.三七也需辨证用[J].养生月刊,2020,41(10):888-890.

[2]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万名心衰患者治疗数据回顾:丹参或将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2019-08-0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