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有毒吗?下面请看大家看完这篇报道应该就会一清二楚的了哦。
草莓
草莓有毒吗
国家质检总局的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出来,接下来把问题再次抛给了德国的调查机构。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但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却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危机。毒奶粉、毒豆芽、毒苹果……
而在这样的“危机四伏”背后,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信任危机”。而这样的一种危机,不仅仅成了中国企业和民众心中的不安定因素,也被一些贸易国家用苛刻目光诟病。鲁中晨报记者 张磊 发自青岛 “毒草莓”引发的争论 “最近,这场"瘟疫"在这边的确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当地人都在议论中国的食品,并且还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关于学校餐饮的讨论……”11月15日,记者通过QQ与身在德国柏林的刘宁谈起“草莓中毒”事件。
刘宁是柏林工业大学的留学生,这次事件就发生在她的身边。“我打工的餐厅里,有个厨师的孩子就"中毒"了,他和我们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刘宁说,她了解到,在这次事件中患病的学生都获得了一张价值50欧元的代金券作为补偿,可以兑换学习用品,是索迪斯公司给的。
刘宁说,德国当局目前已经下令回收所有的中国冷冻草莓,并对这些草莓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验,以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草莓是食物中毒的原因。“在这里,有些人认为,出事的这些学校周边地区的新鲜水果贵得买不起,所以得从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弄来这些"廉价的有害食品"。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桩丑闻。”身在德国的刘宁并不确定自己国家的草莓是否真的有毒,反而问记者:“他们说的有毒是真的吗?”
她说,其实在当地超市里一年四季什么水果都有,进口水果在德国已是家常便饭。“其实也有人觉得,让冷冻水果千里迢迢来到德国,这一食品链确实容易出问题。如果单纯是因为卫生条件差引发的疾病,那么无所谓这些食物产自何地,无论是产自中国,产自西非还是产自德国当地,都有可能出问题。”
然而,这种理智的声音还是被声势浩荡的质疑声淹没,“他们就是认为中国的食品不安全,这可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刘宁话语中流露出无奈。中国草莓是“替罪羊”? “证据要确凿,可是在调查结论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德国媒体纷纷把责任推向中国。在这件事情上,一些媒体迎合了受众的心理,利用它来赚取眼球,而一些政客则是利用它向选民开空头支票,捞取政治资本。”
薛成俊是山东人,此次草莓中毒事件涉及到家乡企业的声誉,在德国知名媒体“德国之声”供职的他,对德国媒体草率的结论十分不满。“最近就有德国政客站出来指责,为什么要从中国进口冷冻草莓?而不让孩子们吃上本地的新鲜草莓?其实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德国东西部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如果那些生活在东部的孩子能够和生活在西部的孩子一样吃上新鲜草莓的话,那么他们还会去吃不管从哪个国家进口的冷冻草莓吗?从中国进口是因为中国的东西物美价廉,特别是出口的东西,这里又反映了德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州检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薛成俊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中国“毒草莓”不过是一个噱头,一个诸多问题的替罪羊而已。 “目前媒体和人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身上,一时间中国草莓和其他中国食品甚至是中国产品的安全及质量问题再次受到德国民众的质疑。比较典型的就是几年前的毒奶粉事件,不仅几乎毁灭性地打击了中国的奶制品产业,外国企业趁机成功将中国奶制品挤出了国际市场,并且顺利夺占了大片梦寐以求的中国市场,而且给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薛成俊说,“我们自己对待这次所谓"毒草莓"事件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坦然,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不管媒体怎么说,不管政客怎么想,特别是中国的百姓,自己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 有色眼镜下的“中国食品” “声誉对于企业和商家而言犹如生命一样珍贵。要赢得好声誉要20年,而毁掉它只需5分钟……”10月11日,青岛平度市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同育对记者说。他在此次事件中的担心源于今年同样发生在德国的“台湾奶茶致癌”事件,就像前车之鉴,张同育对事件本身无能为力,却忧心忡忡。
那场“奶茶致癌事件”源于德国一家媒体指出,当地一家珍珠奶茶店的饮品经某科技大学一位教授化验,发现含有溴化物、苯乙酮及苯乙烯等致癌物,还强调珍珠奶茶的原料来自台湾。这项报道被其它媒体广泛转载传播,让各地的珍珠奶茶店业务都深受打击。
德国官方最近宣布,经化验多项样本,并没有发现珍珠奶茶有致癌物,亦无重金属及其它危害健康物质含量过高之事。尽管真相大白,使珍珠奶茶业者得以洗刷冤屈,却无法挽回业界所蒙受的巨大损失。当时正值冷饮最畅销的夏天,但当“致癌珍珠奶茶”的传闻满天飞后,在“宁信其有”的大众心理下,当地不少消费者对珍珠奶茶避之三尺,许多店铺生意一落千丈、濒临倒闭。 “不可否认,这些年大陆和台湾均曾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外界的忧虑,但毕竟只是个案,倘若因此判定中国食品都是不安全的,那也太冤枉了。”张同育说。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去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的合格率达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的合格率99.78%。另外,日本厚生省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在2011年,日本对自中国进口的食品以20%的高比例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为99.74%,高于同期对自美国和欧盟进口食品的抽检合格率。“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并非一个国家独有。例如,欧洲和美国曾爆发疯牛症、日本商家使用过期原料制造糕点、美国菠菜细菌污染等。”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人不会推卸责任,但也请西方国家和媒体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中国食品,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公正立场。“特别是中国的民众,首先要对我们自己的食品保持理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