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_小儿川崎病的症状_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小儿川崎病在80年代日本医生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川崎命名。

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是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但未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患者HLA-BW检出率增高。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2、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低、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这些免疫异常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

3、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是损害最多的部位,其他尚有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心脏有心内膜炎及心肌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死,常导致死亡。

小儿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川崎病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身上出现各种形态的红斑皮疹。

3、手足发硬肿胀,指(趾)可见红斑;到了肿消疹退时,足、手,尤其接近指(趾)甲皮肤会有片状脱皮。

4、双眼充血发红。

5、口腔、牙龈(牙肉)、咽喉部充血发红;舌头也红,而且在边尖可看到鲜红突起的小点,十分像新鲜杨梅的“刺”。

6、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川崎病不同治疗期的治疗方案不一样,需要根据医生的诊断配合治疗。

在急性期治疗,有以下方案。

1、丙种球蛋白。近年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