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起哄者

电影《老炮儿》里面有个细节,冯小刚饰演的老炮儿对那些围观跳楼起哄“赶紧跳”的人说:“哎哎,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是吧,当特么真人秀跟这儿看呢是吧,都特么盼着他跳下来,什么人啊?跳下来砸死你王八蛋。”扭头儿离开围观人群的时候,凶巴巴地说了声:“劳驾。”

单就这组镜头而言,无疑表现了老炮儿这类人物“朴素的教养”,他们说话带把儿,目露凶光,对普通人而言似乎不是什么“好人”,但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时候保留着基本的善恶原则,比如“别人要跳楼,起哄赶紧跳是不对的,是王八蛋。”不屑与这些王八蛋为伍想要离开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声劳驾借过。

教养这个东西,真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比LV贵多了。尤其是当一个社会不能很好地惩治不良行为、更不能很好地传递正确行为的时候,教养就变成了一种稀缺的天赋。

去年七月,江苏苏州某小区,一位年轻人攀上高楼,楼下聚集了一些围观者,巧的是,这些围观者大都骑着电动车(我对骑电动车的人没有恶意,只是描述事实),一个推着电动车走过来的老头儿大喊“不跳不是人”,更惨的是,围观的人里传出了一阵笑声……不知道这些人在笑啥,不都说南方朋友不看春晚吗,对咯吱人的滑稽桥段很反感吗?这老头儿的行为不幽默啊,不风趣啊,像个跳梁小丑一样甚至连滑稽都算不上,我明人不说暗话吧,他就是个二x嘛,为啥会觉得二x好笑呢……

我认为起哄者身上至少有三宗罪,让人不齿。可能也怨不得这些人吧,毕竟有妈生没爹教的大有人在,社会上总得有人来教他们。

第一宗罪,教唆。

这是起哄者的直接罪责,我相信也是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很容易理解的一个点:面对一个走投无路之人,你是或明或暗地说“你去死吧”还是规劝他“生活都一个逼样,瞎踏马活着吧”?或者至少保持沉默吧,大多数正常人都是后两者吧。

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为啥要对着人家大喊“不跳不是人”?这是啥样的心理活动呢?

看到有人倒霉、有人不幸、有人过得一塌糊涂,你会产生侥幸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性嘛,总是会对不如自己的人产生优越感。但是起哄架秧子,和这种侥幸心理完全就是两码事了。

法律上有一个词叫“教唆”,按我的理解,说的就是这种行为:“明知道一件事是坏的,却故意刺激他人、怂恿他人甚至胁迫他人去做”。在这件事里面,我认为这老头儿就是“刺激、怂恿、胁迫”小伙子跳楼寻短见,因为他说的可不是“跳吧”而是“不跳不是人”,从定性上来说,这就是一种胁迫。

第二宗罪,破坏。

一颗老鼠屎,坏的是一锅汤。一个起哄的无耻之徒,破坏的是整个社会生态。

坏分子的破坏力为啥总是显得“四两拨千斤”?为啥总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因为正常的社会生态是一池清水,坏分子是一颗黑墨,它的体积不大,但“黑色”天生有强大的吞噬力与污染力,尤其是和清水比起来更是如此。

所以千里之堤往往毁于蚁穴,这个起哄者,破坏的是公序良俗,更是本来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社会堤坝。我不觉得这种人是“无心之举”,事实上,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他肯定在其他生活场景下也曾无数次地起哄却没有受到惩罚,他极有可能是一个“惯犯”。

第三宗罪,自贱。

有些人并不是善于破坏,而是喜欢破坏,因为破坏与建设相比起来是更容易的,成本低、顾虑少、不要脸就能干、没啥可失去的人最喜欢破坏了,他也只会干这个,你让他干别的,他啥也不会……

所以在正常人看来的“自轻自贱”,在这类人的身上就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他不属于社会生态,在正常的秩序里面创造不了价值也得不到回报,那就只能起哄架秧子了,希望别人和他一样倒霉、甚至比他更倒霉,他乐见其成。

还有另外一种“自贱”的可能,那就是他已经得到了这辈子能够得到的所有回报,并自信不可能失去,正应了那句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抱有这样的心理,那他就会甩开膀子犯贱,无视任何社会责任,谁也拿他没辙嘛。我现在很好奇这位老头儿是干什么工作的,如果是退休人员,我希望取消他的退休待遇。

我们这个社会啊,对坏人实在是太好了。为啥啊?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段子:开会的时候讨论一笔公共资金用来修缮小学还是监狱,主持人曰,在座的各位将来有可能去小学还是监狱啊?一致通过修缮监狱。

该死的起哄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