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文 | 天书

最近看到某书某瓣等平台上的一些人发明了“老登电影”这个概念,第一眼看到觉得槽点太多,但往深一想就能发现,这个概念如果往大了发散,其实能产生很多发明者意图之外的作用,可以说实在是个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的定义大概就像上图说的那样,”含男量过高“,”雄竞题材“,”沉迷宏大叙事“,”战争、黑帮“等等。《好东西》上映之后,在豆瓣上9.1分的高分实在与其他9分以上电影显得格格不入,受到颇多置疑,“老登电影“就成了《好东西》的拥趸们需要的那种能证明9.1分合理性的新评价体系。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事情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老登电影“的名单里,这几年广受好评的一些国产电影自然躲不过去。但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电影产业在进入商业化时代后的孱弱,能拿出来被评价的高分商业大片实在没有多少部。而且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在被划为“老登电影”之前,早就已经被扣上一大堆帽子了,多你一个也不多。何况这些影片本身的价值在豆瓣分数体系上根本就没有得到承认,都不过8分左右。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而《好东西》的分数是9.1分,豆瓣上这个分数对标的电影,自然大多都是外国片。所以想建立“老登电影”评价体系,就必须先拿“豆瓣TOP250”开刀。

平心而论,中文舆论中的影视文化评价体系确实苦“豆瓣TOP250”久矣。“豆瓣TOP250”以及相应的评分体系,代表的远不止是电影评价标准,而是一整套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及背后的世界秩序规则。对于“好电影”的解释权某种本质上是一种神权,这种神权由三大电影节、奥斯卡、学术共同体和文化传媒资本共同构建,而相应的释经权则由学院派-传媒机器-知识分子/影评人-文艺青年层层下放。

关于我国一些影评圈人士和豆瓣文青们在评价电影时可以有多双标这个事想必读者们都会有不少体会。我举个自己经历的生动例子。2020年那会,我们在B站发布了一期聊中国名导的视频《大河之殇与一代人的思想钢印》,这是我们第一个播放过十万,投币过万的视频。然而在播放过十万后不久,当时的B站影视区官方管理哔斯卡,顶着官方号过来骂我们,大意是一帮不学无术的人没资格批评抨击三大电影节。就在他骂完没两天,我们这期视频就遭遇了下架。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这种对电影神权体系的狂热维护,就和“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没有区别。为什么国内很多影评人和电影文青的评价标准中,抽象的“人性”,“自由”,“博爱”总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套标准的底色仍然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的“合法性”基石之一,虽然深入现代后现代之后,这种基石在前沿批判中早已瓦解,但西方文化机器在文化输出中仍然在尽力展现着这种“合法性”。启蒙主义的外衣也是远程养殖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为什么我国很多影评人和电影文青总是有着迷之优越感?明明双标和殖性的不行,一提到非西方视角的革命,反殖,爱国,民族叙事就气得跳脚破口大骂,却总认为自己的评价体系就是真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启蒙过的”,有资格有地位指责谩骂那些“没接受过启蒙的”,没开化的暴民。

对“豆瓣TOP250”的批判当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就算是不从第三世界左翼视角,在西方知识分子内部,从文化左翼的视角解构批判那些西方影史电影经典的东西也早都已经烂大街了。这些年包括我号在内,国内已经有很多很多从第三世界视角,去殖民化和种族主义视角,反东方主义和西方中心论视角对那些经典高分电影进行解读和批评的了,然而有什么用呢?国内电影文化的评判话语体系权是在人家手里。

不光是国外,这些年对国内这些五六代导演的批判,也没有捍动他们的行业地位。他们的失败是被市场证明的,但市场又证明在这帮老导演掌握游戏规则之后,还是能弄出来《满江红》这样的圈钱电影。就算我们不说其他,只从“登味”上来说,青年一代男性观众也会觉得谋子裤子这些大导们的一些作品充满了腐朽思想和油腻,这和性别无关。然而在之前,这种批判都没什么用。

现在,一种更有战斗力,凝聚力,声量更大,更“进步主义”的群体到达了战场。TA们的标准简单直接,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理论和弯弯绕绕,只要判定你是老登,那你就百口莫辩。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在参与“老登电影”体系建构中的人里,已经有一些声音出来劝说不能一概而论,要理性分析。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开启魔法战场很容易,但不要指望魔法战场能按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样子发展。最受“老登电影”体系冲击的必然首先是豆瓣影评背后那套神权体系,以及寄生在这套体系上的人。

众所周知,豆瓣既是我国小资文青,以及某些西方极端盲信者和皈依者的大本营,也是近年来一些极端性别对立运动者的大本营。过往这两者之所以高度重合,是由于极端性别对立运动者很多也是西方皈依者,TA们真的相信,或者试图让别人相信中国是女性地位的洼地,西方女性地位遥遥领先。而TA们又宣称这种差距又是由各自的历史,体制,思想,文化所决定。

很多人一提到极端性别对立,都会说这是西方的颜色输出/阴谋等等。这话是也不是,颜色输出以及国内部分人配合是一方面,国内现代化进程中内生的矛盾和新型需求也无法被忽视。曾经豆瓣作为两方的大本营,代表西方皈依者和本土不满者两类群体的暂时性联合,但这种联合不会永远持续。

不管有些人愿不愿意承认,在真实世界中,中国不光不是女性地位的洼地,在很多方面反而是超越西方的高地。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联合自然有着本质性的矛盾。“老登电影”一出现,就击中了这个矛盾。

还是拿前面贴图中对“老登电影”的描述举例。我们先承认这些电影是“老登”,从为什么是“老登”的角度来分析——

为什么会觉得《敦刻尔刻》、《至暗时刻》之类的电影是“老登”?从我们第三世界左翼视角早就解释了,如果没有苏联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反侵略反殖民战争挽尊,二战不过就还是如同一战那样的列强狗咬狗战争。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对二战的参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站在正义立场的,只是希特勒们把下限拉的太低才让他们显得伟岸起来。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拯救大兵瑞恩》登在哪?虽然划分的人不一定有主观认识,但实际上只要你一想到美国大兵从二战到现在在日韩这些地方对当地妇女都干了什么,自然就“登”了。

为什么黑帮片都被划到了“老登电影”里?因为真正抛开西方崇拜视角之后你就会发现,在这种资本主义强支配关系中,在涉及黑帮的产业链条中,女性是真正处在被支配的位置,别管自由平行博爱的口号喊的多好,有这么多黑帮片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西方社会中黑帮盛行。

而我们反过来看中国。中国的战争片里有像《敦刻尔刻》、《至暗时刻》道貌岸然的吗?中国的解放军是什么形象?中国大陆地区盛行黑帮吗?答案很明显,中国就没有盛产这类“老登电影”的土壤。什么地开什么花,到底谁是高地谁是洼地,用“老登”视角来分析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拼命告诉别人西方是女性地位高地,中国是女性地位洼地的人,敢面对“老登电影”体系的无差别审视吗?TA们不敢。“老登电影”批判扩大化之后一定会发生一个有趣的变化,曾经一些看起来很极端的性别对立运动者会开始变得“理性”,因为TA们的底色是西方皈依而不是性别权利,极端只是TA们的一种策略性表演。

谁是别有用心忽悠人,谁是真激进极端,谁是想解决问题,“老登电影”的话语实践中会给出答案,豆瓣上两方联盟的分裂也就由此产生。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两种态度分歧已经产生。不过就下面的图来说,我倒真的认为《大明王朝1566》可以划到“老登影视剧”里,这点以后在讨论该剧的文章中说明

再举个例子。比如现在一些性别对立人士天天拿“东亚原罪论”来PUA老中,对此我们也可以用“老登电影”视角来审视。比如,邵艺辉邵导在视频中说“父权制下,爸爸不管孩子是东亚社会的常态”,既然特意强调了“东亚社会”,那言外之意自然就是东亚社会以外的地方就不这样(其实这种语境里就等于西方)。用“老登电影”的批判性思维审视,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狂热和皈依言论。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用“登学”简单论证一下。打开豆瓣高分电影,我们能看到欧美有一些涉及单身母亲话题的高分电影,如《永不妥协》,《房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等(这些电影虽然荣誉不少,但在豆瓣一般也没到9分),不管是只从影视,还是从现实讯息,都可以了解到西方有庞大的单身妈妈,甚至非婚妈妈群体。按邵导的言论,只有东亚国家的爸爸才不管小孩。那么西方的单身妈妈是自愿选择成为单身妈妈的吗?

曾经这点在欧美电影中是看不出答案的,因为欧美电影中白人男性群体多数时候还是正面角色为主,虽然涉及酗酒家暴的那是一大堆,但很少有拍父亲不负责任不管孩子的。反而各种family式主旋律电影中,中年离异男子心系家庭和孩子,最终为了保护家庭而拯救地球,顺便挽回家人关系的情节比比皆是。

而现在“老登电影”批判话语则指出,欧美经典高分电影中已经“挑不出几部不是老登电影的”。这也就是说,欧美高分电影中关于父亲在家庭的正面情节多数都是被登味美化过的,是虚假的,是有原罪的,老登们整天满脑子想的就是雄竞,马和宏大叙事,怎么可能有空想孩子?既然欧美有那么多的单身母亲,那么电影中的登味美化越多,就越是说明欧美的老登实际上不管孩子,只会在电影中甩锅。

但这跟邵导说的不一样啊?为什么“老登电影”这样一个为《好东西》正名而出现的评判话语在用来具体分析问题之后会打到邵导自己?这就尽在不言中了。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从电影出发,“老登”式批判可以扩展到文学,音乐,动漫,游戏,甚至哲学……已经有人开始这么搞了。对此我的观点还是,和电影一样,反正这些东西的发展程度我们之前都是趴在地上,最受伤的肯定肯定不会是我们。

就像文学,我完全乐意看到把国内80年代以后的“文坛主流”作家们全打成“老登文学”,本来很多就是充满腐朽气息的东西。但用同样的标准去批评西方文学,豆瓣文青们能受得了么?自然,像《三体》这种肯定也逃不掉登味批判,但还是那句话,《三体》就和《战狼2》一样,本来帽子就一堆了,多你一个也不多。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非西方狂信徒的性别对立运动者们越是用“老登”批判进行无差别审视,就越会发现问题所在——首先,当代流行文化里中国的“老登”作品数量跟西方比可谓不值一提,这起码说明,很多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那些道貌岸然者给你灌输的“中国原罪”。

然后,西方经典评价体系中优秀高分的“老登毒草”,很多都是基于战争,黑帮,种族主义,娱乐资本和色情产业链而产生,很多东西在中国没产生的土壤,这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女性地位问题的本质?

话说回来,对于只想安安静静享受文化产品,不想过多参与性别对立的人来说,看到老登式批判的盛行,心理应该是不会多好受的。就像在某书平台上全职妈妈已经被言论霸凌到很多时候不敢说话一样,以后欣赏这些被打上老登标签的文化产品是不是只能偷偷摸摸,不能公开交流了?

没办法,身份政治,舆论极化这种魔法战争只要开启,受伤的就总是沉默的多数。只能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忍无可忍之后参与矫正已经失控的言论趋势,形成新的脆弱共识。就像胖东来前些天被围攻之后,已经有不少人在为“爹味”进行去污名化。

敏锐的读者自然不难想到,既然“老登电影”的发起者们认为战争,国家斗争等的本质是雄性竞争,是男人的游戏,是虚假的宏大叙事,那肯定会有人不只针对欧美的战争题材电影,也针对我国的军事,甚至革命题材类电影。没错,这类言论也已经产生了。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老读者知道我们也批评过《建军大业》,但批评的是把革命事业拍成了黑帮电影。如果用性别对立的思维去解构我国甚至所有后发国家的革命和独立事业,那就真的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当代激进性别理论与解构宏大叙事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文化意识形态的阳谋,它试图让人们相信,一切民族国家战争的宏大叙事都是“雄性基因原罪”和“有毒男性气质”的产物,只要去掉这两者,世界就会迈入永久和平的玫瑰色梦幻世界中。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让子弹飞》以97%以上的投票率被评为“登前绝后”

然而须知,历史的呈现是以历史矛盾的辩证运动为形式展开的,宏大叙事就在那里。现当代社会以前,是由于女性掌握政治权力、制造历史叙事、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较少,所以宏大叙事文化题材中才显得“多数是男性”,而不是说宏大叙事是由什么什么“基因”和“气质”虚构的。

用一个键政圈中流行的词汇“政治性动物”来解释,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性别,越靠近权力,就越容易变成政治性动物,它无关性别。只是现当代社会以前,男性成为政治性动物的机会更多。政治性动物本身是个中性词,就和科层制一样,既可以造成很多问题,又往往是维系组织和推动发展的不得已选项。关键还是要看置于哪种世界观理念和体系之下。

觉得战争和宏大叙事都是男性游戏的人要好好想想,中国革命和独立史上牺牲的无数男性先烈为的是谁的利益?同样参与其中牺牲的无数女性先烈为的又是谁的利益?今天人民子弟兵坚如磐石盘的存在维系的是不是绝大多数人的稳定生活?如果认为由男性主导维持的暴力体系就都是“登味”,那只能说还是吃的太饱了。

老登电影,天才发明

性别身份政治那套东西,争取话语权和利益时用用固然可以,但真别太上头。有些人连自己的至亲好友都毫无共情,给陌生人画什么大饼呢?登味太足了。

就像前面所说,“老登电影”是当下某种话语体系极化之后的BUG式产物,从极端理念出发,对电影以及各种文化品的一捧一踩固然会造成很多荒谬的言论,但也正是在这种荒谬中,某种矛盾和漏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它误伤范围确实很大,会让很多普通人受伤,但也很能从中窥见一些问题。不想受伤就还是主动屏蔽掉相关信息,自娱自乐就好。舆论极化的年代,普通人总是容易受伤。

最终,“老登电影”批判话语体系的建构究竟是会如赛博空间中各种行为艺术一样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下去,以燎原之式发展成一场另类文化批判和解构运动?只能说,很多事情总是容易以发起者们料想之外方式的方式发展。

近期文章导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