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ger Ebert
译者:Issac
校对:奥涅金
来源:rogerebert.com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疤面煞星》随着阿尔·帕西诺的表演起伏跌荡。帕西诺的表演带有侵略性同时很夸张,他或咬牙切齿、或挥舞手臂、或吸食可卡因、或细看风景——有人说这样的表演精彩绝伦,也有人说过于华丽。
《疤面煞星》(1983)
帕西诺的批评者们希望看到什么?内心真实的东西?低调的表演?托尼·蒙塔纳这个角色首先是一个行为艺术家,一个为了大摇大摆地做自己而存在的人。
从电影开头的几个镜头来看,他只是佛罗里达州看守所里又一个被随意丢弃的古巴前囚犯,他的全部动力就是让别人记住他的个性和意志。除了逞能之外,他一开始没有任何资源或武器,只是通过散发似乎很危险的气息和足智多谋来冒充更强大的人。他的行为是虚张声势,所以含蓄克制的表演是没有意义的。
蒙塔纳是现代美国电影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激励了无数人。如果犯罪专家杰伊·罗伯特·纳什是对的,美国黑帮通过研究早期的好莱坞犯罪片学会了如何说话和行事,那么《疤面煞星》可能也塑造了个人风格。甚至有一部关于《疤面煞星》新版DVD的纪录片,讲述了这部电影对嘻哈表演者的影响。
这部电影被致敬的次数如此之多,以至于很难理解它在1983年看起来是有多么地创新,当时拉丁裔的主人公是罕见的,可卡因不是陈词滥调,作为最终戏码的枪战场景也并不常见。就像看着《黑道家族》长大的一代人可能永远不会理解《教父》有多么地原创,《疤面煞星》也被模仿者吸收了。
该片片名和部分故事结构取自霍华德·霍克斯著名的《疤面人》(1932),后者由保罗·穆尼主演,灵感来自艾尔·卡彭的人生。
《疤面人》(1932)
这两部电影都因其暴力而遭到抨击,都是关于一个犯罪企业家的兴衰,两个角色都迷恋着自己的妹妹,都因为使用了自己的产品而死去——在蒙塔纳的案例中,就是可卡因;而对于染上梅毒的卡彭来说,是妓女。但是德·帕尔玛的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拍;它有着一个熟悉的故事曲线,这甚至可能包含「麦克白」的回声,它用这个故事曲线在一个新领域中观察一个新角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佛罗里达州。
在那之前,菲德尔·卡斯特罗(译者注:古巴国父,八十年代实行了特殊的「移民」政策)暂时允许人们大规模地从他的岛上移民出去,给我们带来了一船又一船的疲惫的民众,与此同时抓住机会清空了他的监狱。
影片早些时候的一些镜头是纪录片,展示了对抵达的难民的新闻报道,以及卡斯特罗的演讲,解释他是如何高兴地摆脱了反革命分子。托尼·蒙塔纳,一个破产的罪犯,会做任何事情来在新的土地上立足,他迅速地哄骗一个委员会杀死一个古巴裔美国富人所不喜欢的囚犯。
他能得到的回报将是公民身份。「我杀一个共产党员是为了好玩,」他说,「但为了绿卡,我要仔细地把他剁碎。」很快他就成为了南佛罗里达毒枭弗兰克·洛佩兹(罗伯特·劳吉亚 饰)的副手,从此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这部电影由奥利佛·斯通编剧——有趣的是,正是他执导了充满溢美之词的纪录片《Command-ante》(2003),该片讲述了他与卡斯特罗交谈的三天。斯通总是能轻松自如地讲述有关男人、毒品、性和暴力的故事,他的这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能量;我们可以看到蒙塔纳反映了斯通自己走向成功的动力。
他的剧本,就像本·赫克特为早期的《疤面人》写的剧本一样,充满了名言警句(「我一生只有勇气和诚信,我不会为任何人丢弃它们」)。斯通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没有试图软化蒙塔纳,他从头到尾依旧是一条蛇;当他给母亲1000美元时,她问他:「你为了这笔钱杀了谁?」
对阿尔·帕西诺来说,这个角色是一次机会,让他得以探索与科波拉的《教父》中的迈克尔·柯里昂截然相反的犯罪头目。柯里昂圆滑世故,聪明而有策略;蒙塔纳是出于本能的、冲动而鲁莽的。《教父》拍摄于1972年,《疤面煞星》拍摄于1983年,10年后,帕西诺和德·帕尔玛在《情枭的黎明》中合作,帕西诺在片中饰演一名波多黎各罪犯,他曾一度试图改过自新。
《情枭的黎明》(1993)
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他笔下的卡莉托更悲伤,也更睿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在塑造托尼·蒙塔纳的过程中,他做出了多少深思熟虑的表演选择。「虽然是一场忙碌的表演,但它不是矫揉做作的,也就是说,它是完全受控的,」这部电影首次上映时,文森特·坎比在《纽约时报》上如是评论道。
《疤面煞星》展现了一个渴望世界的人,他甚至在某个时刻看到「世界属于你」在固特异飞艇上冲他「眨」着眼睛。对他来说,得到这个世界还包括占有一个迷人的女人,从他看到金发、苗条的埃尔维拉(米歇尔·菲佛 饰)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一定要拥有她。
她是弗兰克的情妇,但不久弗兰克就死了,他的情妇和他的生意属于托尼。我们很清楚的是他一定要得到这个女人,却不明白他打算拿她怎么办;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没有欢乐,他们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托尼在游泳池里,另一个是在一个巨大的浴缸里——此时,她明显感到无聊。她是为了毒品而来的。
托尼对他的妹妹吉娜(玛丽·伊丽莎白·马斯特兰托尼奥 饰)更感兴趣,尽管他的乱伦欲望转向了一种让所有其他男人远离她的决心。这导致他最终谋杀了他最亲密的朋友,马诺洛(斯蒂文·鲍尔 饰)。对于他的嫉妒,吉娜的反应是如此的直接(「这是你想要的吗,托尼?」),这表明她知道他是谁,以及她可以作何反应。
《疤面煞星》是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加倍努力的模式下工作的一个例子。和托尼·蒙塔纳一样,他对细微的动作和微妙的情绪不感兴趣。他最好的电影是豪放的、热情的、程式化的和过度欢乐的,然而他从来没有屈服于对常规的动作惊悚片的需求。即使是他失败的作品(《蛇眼》),也至少是雄心勃勃的。
在德·帕尔玛的作品中,有一种想法在起作用,一种风格背后的想法,而非一种冷漠的庸俗感。他最近的一部电影《蛇蝎美人》(2002)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女人所穿的钻石礼服在戛纳电影节开幕之夜被盗的故事,优雅而具有欺骗性。这部电影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对当今观众缺乏耐心的一种控诉,他们想要被攻击,而不是被诱惑。
《蛇蝎美人》(2002)
像《疤面煞星》这样的电影更符合他们的喜好,这也是这部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即使是在为电视剪辑的版本中,也削弱了它的力量。这部电影有一种不顾一切的能量,正冲向它的高潮。该片由约翰·A·阿朗索掌镜,他光荣地放大了托尼生活中的图标——豪宅、玩具以及生活方式——然后在托尼的世界缩小时又将构图拉小、拉紧。
电影中最精彩的场景之一是托尼在一家夜总会里,他喝醉了,服了药,筋疲力尽——我们感觉他心碎了,因为他获得了整个世界,但他知道,他不仅失去了灵魂,而且可能从未有过。这首歌是由乔治·莫罗德创作的,他那冷淡的合成技术的流行音乐为一种表面奢华但并不舒适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正确的基调。
然后一切都围绕着帕西诺。这个人真是个完美的演员。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或喧闹或柔和,或不知疲倦,或精疲力竭,好像总是那么淋漓尽致。在《致命人脉》(2003)中,他是一个悲伤的、嗑了药的公关人员,他固执地试图透过自我放纵的迷雾,专注于一项理想主义事业,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吸毒成瘾的角色与《疤面煞星》中的托尼·蒙塔纳有多么地不同。或者回顾一下他在《毒海鸳鸯》(1971)中扮演街头骗子的早期表演。
《致命人脉》(2003)
帕西诺有着非常广泛的风格,并且能够完美地唤起它们。没有所谓的「阿尔·帕西诺式表演」,因为有太多不同种类的表演了。在这部影片中,他以歌剧的形式演绎了托尼·蒙塔纳,这个人想要的越来越多,最终却死于自己的放纵。
在最后一幕中,他的桌子上放着一堆可卡因,他把鼻子凑过去,好像要把生命吸进去。帕西诺表演这场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自己的鼻子上都粘着白色的粉末。电影中的细节经常被戏仿,但这是一个正确的表演选择,表现了一个人除了自己的需要之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如果说帕西诺在《疤面煞星》中超越了极限,并且他也做到了,那是因为这个角色把他带到了那里;极限之处,便是托尼·蒙塔纳所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