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说过这样一句话:"自认为了解亚洲的人们都有必要反思自己的结论。"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耗时4年拍摄制作的《亚洲》,以8K超高清摄影和微距拍摄,捕捉到亚洲的山林、荒漠和海洋中诸多超乎人类想象的场面,让全世界的观众重新认识这片大陆。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作为BBC首部聚焦亚洲的野生动物纪录片,明晚,《亚洲》将在东方卫视和BBC同步全球首播。对《亚洲》的引进和全球联合首播,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全台办卫视、开门办卫视"的重要举措,旨在用纪录片的形式全方位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和全球文明互鉴。后续,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开启与BBC Studios为期三年的合作,BBC的三部重量级纪录片——聚焦海洋生物的《蓝色星球3》,以昆虫为主角的《隐秘星球》和关注非洲动物家族的《王国》——计划陆续在东方卫视首播。

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负责人乔尼·基林在过去30年里随拍摄和研究团队遍访亚洲,他形容这里有"三最":面积最大,生物种群最具多样性,也有最多新物种等待被发现。历数过往的4年,他对亚洲的生态和文化有了不断刷新的认知,他屡次提到"不可能"这个词——发现"不可能"的物种,实现"不可能"的拍摄,找到"不可能"的故事。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乔尼·基林是野生动物学博士,他入行40年,仍在拍摄《亚洲》的过程中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物种。比如,他第一次看到"海蛞蝓"被清晰地拍摄到水下生活的痕迹,直译成"海兔子"的海蛞蝓行动缓慢,没有视力,紧靠一对触角感知,这种特殊的海洋软体生物靠食用一种有毒的海洋海绵为生,并且因为自身带有剧毒而没有任何天敌。另外,摄制组在跟拍一种穴居的乳燕时,意外地拍摄到某种捕食鸟类的鱼,"看到鱼跃出水咬住飞鸟的画面,我们惊呆了。"还有摄制组深入蒙古国腹地的戈壁,"我们知道那里生活着全世界仅存不到50只的戈壁熊,当时我没有抱很大期望,完全不敢想象我们竟然拍到了戈壁熊一家的画面。"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亚洲》不仅穷尽方法寻找行迹杳然的物种,更努力抓拍"人们熟悉的动物不常见的场景"。在四川,摄制组穿着黑白两色的"熊猫服"潜入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拍摄到仅四个月大的熊猫幼崽学习爬树的场面。在孟买附近,摄制组循着当地向导的指点,拍摄在城市边缘生活的孟加拉虎,猛兽的领地毗邻喧嚣大都会,这是不可思议的。基林本人对老虎情有独钟,遍寻印度和不丹等地,最终在尼泊尔的山林里,发现"状态悠哉,没有意识到人类靠近"的老虎一家,一只母虎带着三只即将成年的虎仔,得益于中国先进的无人机技术,拍摄组依靠三台巴掌大小的无人机装载镜头,近距离地拍摄到老虎这种独居生物在离开母亲以前的家庭生活。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亚洲》最珍贵的收获是拍摄到诸多超乎人类想象的"非常情境下的新故事",也因此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生活和野生生态的关系。有两个故事给基林的冲击最大。其一是以色列西海岸的核电厂持续向海洋中排放高温废水,使得近海的水温比正常海水温度高出10度以上,这原本是一项人类的污染行为,但升高的水温意外地庇护了待产的鲨鱼,在高温的水域里,鲨鱼体内的幼崽能得到更好的发育,以至于这片"污染海域"反而成为鲨鱼繁殖的保育场所。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的库尔德斯坦,那里因长年战乱,遍布地雷,已经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一位女科学家的带领下,摄制组绕过危机四伏的雷区,在战火后的土地上发现了濒临绝灭的波斯豹,母豹带着幼豹穿过满目疮痍的大地,战乱让人类退场,竟意外地保护了它们。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基林反复强调,大自然写出了最精彩的剧本,《亚洲》最激动人心的段落无一例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亚洲》第一集开场是一个无比壮烈的生命段落,色彩艳丽的镰鱼为了前往产卵地,结伴前行,奋力突破鲨鱼的围猎。镰鱼是一种生活在珊瑚里的鱼类,它们为了繁殖,必须离开安全的栖居地去特定海域,这段生命之旅也是与死亡对抗的鏖战,唯有最团结、最强壮、最努力前行的那些小鱼能挣脱捕食者的追击。镰鱼的繁育海域在哪里?它们在一年中的什么时候上路?海洋生物学家至今没有解开这些谜,所以在《地球脉动》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一大憾事就是拍不到镰鱼洄游产卵。《亚洲》拍摄时也在特定海域经历漫长的等待,"备好了无人机和水下摄影,同时在拍摄船的两侧绑上摄像头,因为不知道哪天、哪个时刻,鱼群会从哪个方向出现。"这样近似"守株待兔"的守候,被大自然这个编剧垂怜,终于守到了,基林回想这段拍摄仍觉得"惊心动魄":"你们能想象吗?这些小鱼可比奥运冠军们游得快多了!"

BBC纪录片《亚洲》以新视角发现新物种和新故事

摄制组能一次次捕捉到不可思议的"天机",离不开亚洲各地专业工作者的合作,包括野外向导、科学家和电影人。基林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在伦敦的办公室里仅有30人,而这个作品能够完成,依靠了跨越洲际、超过千人的团队合作。"《亚洲》有大量拍摄发生在中国,中国摄影师潘光平为这部纪录片贡献了惊心动魄的内容。他长年驻扎在藏区,和雪域高原的部分藏狐建立了难得的信任关系,能够近距离地拍摄藏狐利用牦牛群作隐蔽的狩猎场面,而为了拍摄这些场景,他同样要进入牦牛群中,这对摄影师而言有着不小的风险。并且,为了守候拍摄时机,他和团队遭遇了青藏高原上的雷暴雨,在风雪交加中苦等"消失的藏狐",在摄制组无力坚持、即将撤离前等到了奇迹般的晴天和回归的藏狐。此外,他在西藏阿里地区拍摄荒原狼追猎藏羚羊的段落,更是被基林盛赞"30年职业生涯中未见之大场面"。

  作者:柳青

文:柳青 图:剧组供图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