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当“东北文艺复兴”和伤痕文学的浪潮掀起,一个荒凉、凛冽、干燥的城市形象早已深深扎根在观者的脑海中。还会有别的可能性吗?

青年导演高朋提供了另一种答案:在11月1日上映的电影《老枪》中,东北也可以是一个潮湿、阴郁、暗沉,甚至带有一丝“南方气质”的东北,它甚至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东北的一个衰败工厂,失意的退役射击手顾学兵因听力受损转至工厂保卫科工作,却又被卷入下岗潮和盗窃枪击案——各怀利益诉求的人群为生存奔走,个体的命运随时代巨变逐渐交汇,闷不作声的理想主义者最终爆发,射出最精准的一枚子弹。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缘起于2018年的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到正式上映已经过去六年——作为广告行业出身的青年导演,高朋也正如他所刻画的理想主义者,在六年的转型过程中不断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试图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影片强烈且鲜明的个人风格,也让它获得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在电影上映之际,NOWNESS与导演高朋聊了聊《老枪》的幕后故事,我们一同回望那个年代的东北往事,以及一位理想主义者与他的最后一枪。本周五、周六下午两点半,在上海CGV影城(晶耀前滩店),NOWNESS与青葱计划共同邀请你出席《老枪》上海首映,导演高朋、演员祖峰也将参与首日的映后讨论。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NOWNESS:过去不乏以枪为意象,以射击为题材创作的电影,例如港片《枪王》、内地剧情片《寻枪》等。《老枪》的切入点是一名射击退役运动员在旧时单位里生存挣扎的小人物故事,能否请你分享一下创作契机,射击运动员这一职业是否更具内心冲突,或是更适合戏剧呈现?

高朋:我一直对运动员群体很感兴趣,也研究过八九十年代职业运动员的样本,发现不少人活在集体生活的虚无荣誉感里,他们社会化程度低,与外部世界脱节,在退役后也很难适应外部环境。在运动员群体中,射击运动员是最难融入社会的,因为这项比赛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没有对手,都是自己与自己在较量,所以面临的处境更极致,更孤独,也更焦虑。

在采访中,我发现那个年代的射击运动员在退役后,是最想重回训练队的一个群体。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枪支管理严格,射击运动对肌肉训练和体能要求不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形象文弱,退役后的就业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项运动需要磨练冷静安定的心理状态,射击手以“i人”居多,不够圆通的性格导致他们在社会上并不“好混”。

所以我一直很想拍他们的故事。在电影中,祖峰扮演的顾学兵就曾经是一位内向专注的射击运动员,他曾经在国际比赛中拿名次、为国争光,但当象牙塔里的荣光逐渐褪去,加之听力受损,身体衰老,平衡感降低,社会赋予的标签被拿掉,回到真实生活中的不适感加剧,他整个人就会产生一种虚无感。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这部电影的编剧王昂提到过一个比喻,说主角顾学兵是那种“放到盒子里是颗金属,装到膛里是颗子弹的人”。顾学兵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却在时代巨变下显得格格不入。你如何去塑造这样一个看似拧巴又理想化的角色?是否正因稀缺,才更值得被放大与呈现?

高朋:顾学兵这样的人确实非常少见,他就像一面众人的镜子。在极端的困境里,当温饱都不能满足的时候,大部分人是很有可能跨越道德底线的,所有人都在这么做,各自的道德负担就会变低。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坚持不那么做,你就会在内心叩问自己是否正确。

我最初并没有计划去拍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我首先是对运动员群体很感兴趣,后来在东北做调研,才得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真有一个像顾学兵一样道德纯净度极高的人,可是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觉得这种人照见了自己身上不堪的部分。

这个故事给了我启发:现实社会中格格不入的运动员,工厂改制背景下坚持原则的个体,两种有共性的人格特质衔接起来,便打通了现在这个角色。当然,顾学兵不是完美的,我想把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理想的角色打磨得有毛边一些,他其实是一个没有成长起来的人,身上也有懦弱和屈服的一面。成长这个词很中性,也有负面含义,无关好坏,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老枪》在东京电影节获得最佳艺术探索奖,片中呈现了一个潮湿、阴郁、暗沉的东北,而不是多数人想象里那个荒凉、凛冽、干燥的东北。能否请你谈谈这一风格的设计,你认同它是“东北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吗?

高朋:其实我的初衷并不是要拍一部东北元素的电影,这部电影以下岗潮作为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工厂里,人物的生活围绕厂区文化展开,它其实是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在上个世纪,全国很多地区都经历了工厂改制和人员转业,为什么东北尤其被强调,现在大家一看到类似的题材就会想到东北,我觉得可能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听说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但如今别的地区都相继转型,它还没完全缓过来吧。

电影的色调之所以呈现出一种潮湿发霉的质感,并不是我们刻意设计的。一开始是计划拍出冷冽、荒芜的北方气质,但遇到了特殊时期,没在冬天拍成,最后延期拍摄,赶上了吉林40年来雨水最多的一个夏天,我们顺天意而为,就尝试了目前这种阴沉、压抑感重的色调。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NOWNESS:《老枪》的人物和情节设定让人印象深刻。在特殊时代背景里,面临相同道德困境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恪守本分的顾学兵,叛逆善良的少年晓军,为现实低头以身犯险的老田,他们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交汇与相遇,也因此抵达全片高潮,请问导演是如何设定这一场高潮戏的?

高朋:片中出现的人物,代表了不同个体在那个时代的选择:祖峰扮演的顾学兵是一位理想主义的退役运动员,他可能在社会中无所适从;邵兵扮演的工友老田更加入世,性格张扬外放,他是顾学兵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试图帮助他融入工厂的环境。青春期少年耿晓军,处于一个还在寻找榜样的阶段,他眼看着周围的父辈们失去工作、郁郁不得志,一个个脊梁都弯了下来,无法承担生活的重担——相比电影里叛逆少年们崇拜的“黑化”英雄疤脸,顾学兵其实是他遇到的最特别的一个人,虽然寡言少语,却很有血性与正义感。

有很多观众觉得这部电影前半段节奏较慢,后半段突然加速,有平地拔起之感,但它是符合真实生活逻辑的。这段戏的设计借鉴了若干年前真实案件里的一些细节,当时东北一个工厂在大年三十举办联欢会时,相距不到200米的保卫处,就同时发生着电影里的失窃事件。这看起来很戏剧化,但是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所有人不断跨越底线与灰色地带,犹如一栋房子,每个人都抽一块砖,一块两块不会有问题,但某一天大厦就会突然坍塌。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秦海璐饰演的小金,是全片唯一重要的女性人物,她似乎也是全片里最有勇气、在人生的艰难时刻最能直面现实并快速抉择的那个人。你如何看待女性角色在整部电影里的作用和设定?

高朋:小金是一个特别有生命力的人。那个年代有很多这样的人,她们同时做很多份工作,今天流行什么就去倒腾什么,聪明且懂得灵活变通。电影里有一场小金进货的戏,钱不够,她就和别人商量让利,等卖出货后再补款;还有一个情节是她从厂里出来,发现社会上还有这么多赚钱的门道,感叹以前都不知道这些,这说明她对这个世界仍然有好奇心。小金永远往前看,她能放下之前的既有身份,不纠结过去,不抱怨人事,不怪罪自己的处境。

关于女性人物,我其实是从剧情角度去构想角色的,创作者应该规避评判角色与人物的怪圈,站在人物角度去思考这个人渴望什么,障碍是什么,最在意是什么。当然,创作工作和文化批评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儿,电影拍完之后,观众有他们解读的自由,对于创作者而言无法左右。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老枪》全片中出现了两次射击领域的术语“精力回收”,与《棋王》这类作品想要表达的“道”很近似。这一运动除了勤奋地肢体练习,更需内心的修行与悟性,电影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内核?

高朋:这个词是祖峰老师去射击队训练时学到的,也是射击运动员在打出子弹时心里会默念的一句话。很多运动里都有类似术语,例如“放轻松”、“看三杀一”等词汇,运动员们会在起跳、射门时,在心里提醒自己安定下来,以此发挥最好的状态。人的日常精力是分散在各处的,你会关注别人的眼光,别人说了什么,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但当你把内心与外界隔绝开来,将精力回收到内心,只关注自己与当下,那一刻就是心跳最平缓,呼吸最平稳,也是最具自信的时候。不被外部干扰时,就能打准那一枪,和电影里最后顾学兵射出的那一发子弹一样。

另外,这个词虽然是射击用语,但它还有另一层时代含义。在电影里那个汹涌剧变的年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精力回收,这有点像禅定,只关注自身,听从内心的声音。现在的我们,好像又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们本来相信的价值有些松动,“精力回收”有一语双关之意,回应了我们在大环境里如何自处。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NOWNESS:《老枪》缘起于2018年的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到电影正式公映已经过去6年。能否分享一下作为青年导演,你在创作首部长片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高朋:其实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写完初稿剧本后,一年多来反复修改剧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来自很多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可能互相矛盾,你也不知道每个人的真实考量和意图是什么,改到最后我发现感觉不对了,甚至会产生“我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的自我怀疑。作为一个新导演,这是我感到创作最灰暗的时刻。

但在那个时候,我的好朋友也是编剧之一的王昂接手来写剧本,为剧情加入了新的角色和人物关系,给我腾出了放空的时间,从这个事儿里暂时跳开。后来我去东北采风,了解到当地有符合我想要表达的人和事的原型,忽然一下子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了,创作热情又被激起,重新投入开始写剧本,这才算渡过了低谷期。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听说《老枪》第一版剪出来后,你对效果还不满意,根据观众反馈和测试做了诸多调整才得到目前的版本。从广告片导演转型剧情长片创作,你如何一步步建立起现有作品的表达?

高朋:从广告转型拍电影,我认为有两关必须要过。首先是在创作的技术层面,拍广告要掌握准确的情绪顶点,比如一分钟的片子你要精确地规划镜头的时间,过程极其固定和功能化,但这恰恰是拍电影的忌讳,电影需要的是真实与生动。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克服得不错。

另一个方面是,广告行业本质是服务行业,它需要导演成为万金油,他们工作的本能是在面对各方意见、各种奇怪的看法时,想尽一切方式去满足。但电影更在乎的是你想要表达的那个东西,你要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部电影,而不是去迎合别人。现在回过头看,我发觉多数意见其实是不用盲从的,应该更坚持自己最初的东西。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老枪》剧照

NOWNESS:作为新导演的首部长片,《老枪》中的哪些元素或设定是您最满意的?在创作中有无遗憾和瑕疵,或是觉得还可精进的部分?

高朋:我在演员表演和电影视觉方面都较为满意,但觉得剧本还是有一些瑕疵。电影剧本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重在写事,一种重在写人,前者如《卡布里亚之页》和《出租车司机》,后者就是常见的商业类型片。《老枪》有点夹在两个体系之间,这也有我的一些刻意为之,我觉得就适合这样表达。但确实有些观众反映前半部分推进过慢,需要耐心进入,后半部分好看很多,我也意识到这对观影造成了一些障碍。

接下来我计划去拍一部更彻底的类型片,但还是希望它是一部呈现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最好是犯罪片,因为它更能展现人性的复杂度。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他的老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