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文 | 陶叔

发布 | 观海工作室(ID:guanhaigzs)

01

看到文章的题目,应该有不少朋友猜到是来自于欧洲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在妻子去世之后失业,心灰意冷下决定弃世。而当他准备自杀时,新搬来的邻居一家前来请求帮助,打乱了他的计划。之后每当他准备再次实施时,总有各种意外让他求死不得。

最终,这个男人发现,自己跟世界其实还有相当多的羁绊,值得好好地活下去。

影片有一个非常暖心的结局,欧维只想默默地死去,却在人们的影响下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然而现实发生的却并非如此,那个叫沙白的女人,在网上高调宣布去瑞士“安乐死”,引发大量媒体报道之后,大约的确是死了。

这件事引发大量关注,可能因为“安乐死”的话题在国内很少出现,而且沙白只有40来岁就采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更是罕见。其中所含的新闻价值极大,媒体追逐的热情非常高。

其中有人大肆夸赞沙白,说她有勇气,生命虽短暂却灿烂云云。

这些说法并不妥,其中的观念错误值得仔细讨论一番。

02

首先,陶叔是支持“安乐死”的,认同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方向。

最早知道安乐死这个概念,还是读到有关邓颖超遗嘱故事的时候,现在网上还能查到很多相关内容。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大致的意思是邓大姐看到总理最后几年多次手术,饱受痛苦,因此向中央写信说:

“在我患病后,不要安排医疗团队,千万不要抢救,不要浪费医疗资源,即便延续一两天的生命,活着也是痛苦,人老了该做的已经做完了,安乐死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其实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她所说的“安乐死”是指病重之后不要过度抢救,任由病人自然死亡,更接近于“临终关怀”概念。就像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那种状态,晚期癌症不再进行治疗,能吃就吃能喝就喝。没想到老头又活了一年多,不仅过了百岁生日,最近还给同党的哈哈姐提前投了票。

而现在通常所指的“安乐死”,则是给患有绝症身心极度痛苦的重病人提供的提前解脱手段。

2018年,台湾省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傅达仁(曾登上1991年春晚舞台),因患胰脏癌选择在瑞士安乐死离世。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对于傅达仁的选择,陶叔尊重并理解。人生除了追求长度,也应考虑生活的质量,如果被病痛反复折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且完全没有恢复的可能,其实也没有必要在乎多活的那点日子。

然而安乐死又给社会伦理出了一个难题。

任何正常的社会都不会鼓励自杀,即使安乐死是对重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自杀,必定需要突破社会伦理的观念。

如果能够以适当的制度安排提供“安乐死”,就说明已经解决相关难题,社会文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同时,陶叔对“安乐死”的支持是未来时,认为并非当务之急。

因为无论它在理论上有多么美好,当前在程序上存在太多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法判定安乐死是否为当事人的最真实意愿。

假设安乐死被社会广泛接受,会不会对重病患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比如产生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别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安乐死,自己不死会被瞧不起之类的想法。并在这种想法的压迫之下,做出并非完全自愿的决定。

而在那些已经允许合法安乐死的西方国家,这项制度的执行也出现了极其荒诞的情况。

有位28岁的荷兰姑娘,身体健康,仅因患有抑郁症,申请安乐死,居然就被批准。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有位加拿大女性残疾退伍军人,因出入不方便向政府申报资助加建助残设备,竟然被政府建议去安乐死。

安乐死成了自杀的方便途径,甚至被某些不负责任的西方政府当成甩包袱的手段。

种种乱象说明,这件事没那么简单,绝对应该慎重。

所以,“安乐死”并不是一个值得在当下急于推动的议题。

03

至于沙白事件,更是“安乐死”的反例。

她得的病叫“红斑狼疮”,有不少医生发声称其并非绝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有相当多的病人生存情况非常好。

但是,沙白偏偏属于那种不配合治疗的病人。

按她自己的说法,不遵医嘱,不按时吃药,非要晒太阳,还要“晒成黑人那样”。不吃激素,怕胖。病情恶化肾衰竭,不愿意做透析……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她非常任性,并不为过。

即使到这种地步,有医生认为也非完全没救,仍有医学手段可以让其长期生存,但她却选择去瑞士“安乐死”。

以严肃地态度进行判断,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安乐死”的定义,而是被西方滥用得荒腔走板的协助自杀。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而她的死被热炒,不排除背后有资本的推动。

有人透露,有中介专做这种生意,从中赚取高达五六倍的差价。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或许,这是资本吃人的一个最新故事。

04

然而,这场事先张扬的高调死亡,背后还有更多争议的地方。

沙白早就在网上讲述自己生病及治疗的经历,有网友留言用朋友尿毒症仍存活十多年的例子鼓励她。

没想到却引来她的一连串讽刺挖苦,说他朋友远不如自己,不该拿来比较,她就是要活得有钱有自由有人爱慕,“我的生活我自己说了算”。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对网友表达出的善意,都能没来由地发火,可见在生活中她的为人态度。

不遵医嘱,不听网友的建议,她的健康必然不断恶化,又该如何实现自己说了算的自由生活呢?

沙白的做法是,找人换肾。

她在视频中说曾提出让自己的表妹去做肾脏配型,但被对方拒绝。

因为我国只允许亲属之间的活体器官移植,此外就只能等待志愿者死亡之后的捐献。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器官买卖。

对此,沙白非常不满,大肆攻击我国法律,认为她有钱付给穷人,就该得到一个肾。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她更是放飞自我,宣扬应该开放色情业,自曝曾经在荷兰吸毒的经历。她的结论是中国不自由,不如西方“文明”,正是因为制度的落后害了她,让她最终只能去瑞士“安乐死”。

由此,可以看出,沙白不仅任性,并且是一个西方自由主义的狂热信徒。

对于她的这些观点,有不少自媒体进行抨击,其中不乏言辞非常激烈的。

但是,陶叔不愿去苛责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无论其观念是对是错,她都做出了最终的选择,也自愿承担了结果。

沙白的经历,让陶叔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

这部小说里的祥林嫂,无疑是大家最熟悉的,她是被封建观念摧残而死的受害者。但是大家又往往会忽视,那个说出“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以加害者面目出现的四嫂,又何尝不是封建观念的受害者?

一个叫沙白的女人决定去死

四嫂认为维护死人比活人重要,所以理直气壮地迫害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杀人的帮凶。

甚至鲁镇的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中受观念的驱使而用言语杀人。整个鲁镇被沉沉的黑暗所笼罩,使人不得呼吸,这正是封建社会最可怕之处。

新中国建立所实现的解放,最大的意义其实就在对人民思想的解放。

而在今天,换了一批人,衣着光鲜,收入不菲,过着奢侈生活的小资文青,却想象着可以用钱买到穷人的器官,鼓励穷人出卖身体,无非是自己想当人上人,变着法子去压迫他人。

难道这不是四嫂的投胎转世吗?他们的愿望难道不是想让中国重新变成鲁镇吗?

西方资本主义因为过往长期的繁荣,被人认为与文明进步划上了等号。时至今日,即使社会主义中国在崛起,西方的余威犹在,依旧能以“文明”的假象去迷惑人。

受其迷惑的人们,在世界观中往往有一个共同点:自私、精致利己。在社会认同上希望一切由金钱决定,有钱就可以任性,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毫无疑问,沙白就是其中一员,她希望能在那样的社会里,自己能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加害者,却在现实中最终无奈地成为这种观念的受害者。

人是观念的动物,观念使人产生满足感,甚至能让人心甘情愿去死。

沙白去瑞士的最后之旅,自认为做了一件很酷以至能启发社会的事,实际却是一场残酷的献祭。她向西方自由主义之神匍匐下拜,献上的祭品是自己的金钱与生命。

这是一场悲剧,悲剧的根源是:

愚昧。

05

沙白之死,更让人思考什么是文明与进步。

文明与进步,应该让人更自由,不能为了让某些人自由,而使其他人不自由。

应该让人更平等,不能凭借金钱或血缘允许人压迫人。

应该对人更公正,即使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也要尽可能消除障碍。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科技的发展是我们可以借助的手段,让人们逐渐摆脱繁重与重复的简单劳动,提供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出现,是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希望,并从这个角度去重新组织社会生产与关系。

要实现这些目的,而不是歪曲走偏,必须依靠人性光辉的指引。

什么是人性的光辉?

就是让人的个体与群体生存与延续的思想。

开头提到的电影中,欧维放弃自杀念头,个体生存下来的原因,是他对他人的爱意仍在。又因为他与邻居们都怀着对他人的爱意,其所在的社区生机盎然。

沙白最终自杀,是由于任性造成的健康损害,源于自私而对社会产生的深刻怨念,更是难以让人产生同情。

什么是人性的光辉?具体的含意或许可以讨论,但起码可以确定不是任性与自私。

至于那些掀起媒体狂欢,美化自杀,借机宣扬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吃人血馒头的媒体,更是罪孽深重。

当你面对每天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是否感到毫无头绪,看不清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请关注我们团队的深度时评公众号——“观海工作室”。

在这里你将获得:

1.新鲜犀利的观点态度

2.独一无二的评论视角

3.深入浅出的剖析论证

4.与众不同的丰富谈资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关注“观海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