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今年的“双11”,京东输得很惨。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因为邀请脱口秀演员杨笠参加“双11”营销活动,马失前蹄。

在这个关键节骨点,与其做错了,还不如不做。

现在“双11”已经逐渐失去了购物节所谓的折扣意义。商家的套路越来越多,客户为了满减凑单熬夜劳神。互相开始玩心机了,游戏也就难以继续。

随着直播带货以及拼夕夕等低价平台的搅局,传统的电商平台也很难受。好不容易攒了一个局,总不能说不玩就不玩了。因此在“双11”真正到来之前,都开始使出各种营销手段开始热场子。

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京东认错很及时,态度也很好:割席自保,多给消费者一些好处。但是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到底做错了什么?

杨笠学的是设计专业,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服装设计,大概率真的可能就去踩缝纫机了。如果不是因为脱口秀,大家压根就不知道她是谁。

2017年到2018年期间,她当过前台,干过场务,也加入过一些俱乐部做编剧,拿着极少的演出费,但她依然坚持。

在那段时间里,她的租房费用和生活费都需要她母亲的接济。

有了前面的苦日子作为铺垫,因此杨笠的走红还有些励志。

她从一个素人小白,到能够与张柏芝、吴宣仪、沈梦辰等内娱明星平起平坐,参加《让生活好看》真人秀,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这都要得益于《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登台献艺。杨笠本来只是节目的编剧,专门在幕后负责给台前的演员写稿子的。写了两年稿子,她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节目中,她用一句“他明明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使自己成为那一期节目的爆梗王。

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那一期节目播出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吐槽直男盲目自信的争议话题,也让杨笠迅速蹿红。尝到了甜头的杨笠,在后来的几期节目中继续火力全开。杨笠真的火了,广告代言随之而来。但是很快她就遭到了流量反噬,被贴上了“骂男人”“厌男”“挑动性别对立”等标签。

在《姐妹们的茶话会》中,杨笠“反思”自己之前的发言造成的“腥风血雨”:“可能是因为平时和身边的男生互相调侃习惯了,那些男演员听完也没什么反应,所以还是要和大众多多接触,融在小圈子里太危险了。”

诸如“男人都是垃圾”等言论,杨笠错就错在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小范围内的调侃奚落没有什么,大范围的火力覆盖必然得罪一些人。

有人为杨笠狡辩,脱口秀本身就是“冒犯的艺术”,男人就不能被冒犯了?这样的狡辩显得很鸡贼。冒犯并不是嘲弄和奚落,粗暴地把男人和“垃圾”“没底线”等词汇划等号而抛开事实论据不谈,就是纯粹故意恶心人了。

凭什么男人可以对女人评头论足,女人就不能对男人指手画脚?关于男女平权的争议,从提倡男女平等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因此也有很多无脑力挺杨笠的人,她们觉得杨笠说得对,因为她们身边的男的都那样。

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既普通又自信,既脆弱又敏感,是现在的男人开不起玩笑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杨笠”们其实成了舆论撕裂的符号。从她们站在女权主义的道德制高点,抛出一些攻击男性的荒谬言论开始,其出发点就错了。挑动性别对立成了她们的目标,而不是促成男女双方的互相理解。

这个社会上,依然还是大多数男的出来挣钱养家。

除了坐办公室之外,开网约车、送外卖、干工地……很多男人挣钱非常苦,苦到女性不能理解。特别是70后到90后这三代人,很多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男人被迫从农村到了大城市打拼,为了挣钱离开老婆孩子,但是大城市并没有那么多轻松自在又光鲜亮丽的工作。

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罗马,有些人天生就是牛马。男人的普通,很多时候是无依无靠的无奈。得不到理解也就罢了,反而要受到无端的攻击。

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感觉被恶意贬损的男人们,自然对杨笠等人的言论嗤之以鼻。而“杨笠”们的每一次出现,必然要引发男女双方彼此不满的情绪性互攻。互相骂累了,徒留下一地鸡毛,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化解情绪。

而杨笠往期攻击男性的言论,也并非她自己的观点。而是经过节目组的编剧们精心策划,然后有的放失的结果。这些观点通过杨笠的演绎被展示到公众面前,再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逐渐放大。

选择一个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情绪点,通过制造观点分化和对立,在短时间内博取巨大流量,也成为很多节目、媒体屡试不爽的套路。短期来看,杨笠收获了无数的曝光和流量,火了,也红了。

但是长期来讲,杨笠也从此与这个“厌男”“骂男人”的人设绑定,难以切割,为自己的后来发展埋下了隐患。有了流量就有了商业价值,但是杨笠的商业变现之路,远没有节目操盘爆红那么简单。

京东割席自保,靠“骂男人”走红的杨笠,终于尝到流量反噬的恶果

很多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商业代言,都与杨笠的人设背道而驰。

看看杨笠被喷得最惨的几个代言:京东、英特尔、奔驰、长城、小鹏、传祺、舍得、海澜之家……几乎都是消息刚出来,就遭到主流消费群体的集体抵制,然后以商家的主动切割而告终。

杨笠们错在故意跳动男女对立,而商家则错在忽视了舆论背后的深层原因。商人都是逐利的,他们再蠢笨,也不会为了一个代言人得罪自己的基本盘。在事后亡羊补牢虽为时未晚,但一定遭受了损失。

根本上来讲,男女对立是人为制造的伪命题。

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击,不需要通过“厌男情绪”来体现,也不能通过“厌男情绪”来实现。而女性独立,以及女性对话语权的掌控,也不应该通过对男性的贬低或排斥来体现。“厌男”“厌女”“厌老”“厌童”等情绪,都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不值得提倡和宣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