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祝你幸福!》的预告片应该加这么一段口播:错过热搜不要急,编剧帮你来补习。十大婚姻话题,三对比惨夫妻,现在只需45元……

什么,这是电视台给电视剧做预告片的套路?哦,原来我看的是电影啊。

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剧集看得闹心起码能暂停,电影是让你老老实实在座位上生挺啊。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打一开场,《祝你幸福!》分别使用了离婚冷静期、失孤、代孕、瘫痪老太遭保姆殴打、无良公婆催儿媳生育、粗心父亲致孩子溺亡、患癌妈妈痴守植物人女儿两年、胚胎争夺战等热搜话题,三组家庭各领所需,各归其位,开吵。

不光要吵,还要吵出风格,吵出特色,吵出水平。《祝你幸福!》在热搜议题的基础上,采用了夫妻单吵,家庭代表对吵,以及家庭混合双吵等策略。

观众呢?就负责评理呗,看看谁最惨。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应当说,《祝你幸福!》反映的是当下的一种创作趋向:一手捧着热搜,一手挥舞着女性主义的大棒,既保证话题度,又在舆论场中构建口碑护城河。夸赞的人会被视为勇敢发声,批评者则被当成“破防的小丑”,挂网上晾晒。

但还是得说,《祝你幸福!》不是我心目中的优秀话题片。过量的热搜议题串接得再精妙,也有缝合的违和感;演员的表演再动人,也掩盖不住让人出戏的形式感;提供给观众的情绪价值越饱满、越具有煽动性,引发的思考就越廉价。

热点话题的出场和退场

《祝你幸福!》中三组家庭的悲剧,都源自孩子。

肖央和宋佳饰演的中年组罗宇和白慧夫妇,从幸福美满转向分裂,根源是丈夫和婆婆没有尽到大人的责任,导致孩子溺亡。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秦志远(倪大红 饰)和闫丽(吴玉芳 饰)组成的老年组,儿子车祸去世,儿媳昏迷不醒,他们心心念念的试管婴儿未迎来出生,但已搅得老两口晚年不得安生。

周依然和刘巴特尔的青年组,因为一直怀不上孩子被父母念叨,虽未影响夫妻关系,但足以让两家分裂。

最终把三组家庭搅和在一起的,还是孩子,准确说是胚胎。青年夫妻一个身故,一个植物人,但在医院留下了一个冷冻胚胎,男方父母想要胚胎处置权,女方母亲竭力阻止。肖央和宋佳的角色以律师和医生的身份参与其中,互为敌手,上演胚胎争夺战。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男方父母倾家荡产也要争取胚胎,无非是想做代孕,延续香火,而让两人打消这个念头的原因也比较可笑:养孩子太累了,还是别养了。

此言一出,缠绕了整部电影的代孕话题光荣退场,男女方父母最终在医院冷藏库里,看着永远也不可能出生的孩子,和解了。

这类叙事无疑迎合了网上“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汹涌情绪,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指导生活的绝对真理。罗宇夫妇因工作繁忙无法在家中时刻照料瘫痪的母亲,只好请保姆,却在监控中看到了保姆拼命抽打老太的画面。有儿女尚且如此,没有又当如何?

《祝你幸福!》好的一点是拍出了这种对照感,它能让我们在影片结束之后保持思考和追问,放弃代孕的老两口真的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吗?面对失孤老人和越来越多老去的丁克一族,我们的社会能做什么?

可惜的是,因为选材的比例问题,这些沉重的现实话题都被消解了,观众只是从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包装精美的口号,又一次用影片故事佐证着自我理念的正确性。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形式感的破坏力

如果说过量议题的设置让故事变得不可信,那么形式感的滥用则是对故事情境进行了第二次破坏。

比如宋佳一把扯掉上衣,露出妊娠纹那场戏,观感很震撼,人们都说“太敢拍了”。宋佳也在微博上写道,“妊娠纹并不罕见,不该只对妈妈可见。生命萌芽的发展,无痕是幸运,有痕则如同大树的年轮,记载着生命的蓬勃力量。莫怕莫怕,那是妈妈的勋章。”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但这场戏是突兀的,也只是符合短视频传播规律的精巧设计,因为它是完完全全拍给观众看的,而非基于戏剧逻辑的自然生发。毕竟真正的当事人罗宇,看了没有十年也有八年了,怎么可能突然就被一个早已习以为常的伤口震撼到。

还有三个家庭在病房吵架的时候,演员的走位痕迹相当重。崩溃的闫丽跑到桌边拿刀扎自己,一屋子的年轻人都没一个老人动作快,等扎完之后门外的护士们才陆续进场,其他人则坚守在自己的站位上连头都不扭一下,只咬牙抬头做悲愤状。

只为了能有一个体现众生皆苦的大全景,就完全牺牲了现实逻辑。

罗宇回家在地库遇到一个被遗弃的准猫妈妈,领回家后重新经历了一把“带孩子”的不容易;罗宇和白慧去参加婚礼,明明是台上新婚夫妇的介绍人,却显示出咱谁也不认识谁的陌生感,一副把台词说完就收工的赶场模样;他们的孩子溺水而亡,最后一个吵架的重场戏就安排在满地积水的房间中......影片中充满了太多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隐喻而隐喻的粗糙桥段。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从戏剧结构来看,《祝你幸福!》的发展脉络很像一个社会新闻。开头以热点话题引入,中间当事人轮番接受采访哭诉自己的不易,结局是他们走出困境,各自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还以此为例教育观众:不是不婚主义,不是结婚主义,而是幸福主义。

可我看得很窝火,你们这是摆拍啊。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情绪价值“拯救”一切

最新一季的《圆桌派》里,陈晓卿传递了两位离开影视行业编剧的体察:“现在的人不需要故事了,只需要情绪价值。”

故事讲得好不好,逻辑是否圆润,似乎都变得不重要,只看某个片段有没有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

从这一点来说,虽然很多影视剧都标榜自己不引发性别对立,但事实上处处充满了性别战争。就像两口子吵架,基本上从第二句开始双方就开始代表男女群体了,方便当观众的嘴替。

《祝你幸福!》里,罗宇跟白慧理论,白慧表现得特别云淡风轻,微笑着说:“我的问题,女人的问题。”这架马上就没法往下吵了,罗宇打出了GG(败方表示认输)。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罗宇和白慧最后对峙,白慧亮出生孩子的勋章,贴脸开大,罗宇又打出了GG。

吴越饰演的夏美云,在丈夫抛弃家庭后,独自在患癌的情况下照顾植物人女儿,并极力争取女儿的胚胎归属权。

虽说本片传达的理念是离婚夫妻不成怨偶,祝各自幸福,但本质上仍是男的坏事做尽,彰显女性光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叙事逻辑。其间有关离婚冷静期、生育权、生育创伤的各类金句层出,为受众提供着情绪价值。

可电影至少应该给人以热搜认知以外的惊喜,而不是把热搜当成认识世界的唯一窗口。

看了《祝你幸福!》,我就是那个“破防的小丑”

否则,即使《祝你幸福!》的结局确实不包饺子了,我也压根就不在乎他们的结局了。

【文/许心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