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9月13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至第8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有几位老师熬不住了,辞职走人了。女高,陷入到了缺乏老师的危机当中。在袁子弹编剧笔下,采用了取像的方式,集中展示了一位名叫蔡虹的老师。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这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和学生发生言语冲突,并且辱骂了学生。而这位名叫蔡虹的老师,也是带着情绪来上课的。因为早前,发工资的时候,答应给老师们的补助津贴,并没有按时发放。学生跑出教室之后,张桂梅老师只能去追。

稍后的教师大会上,张桂梅老师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继而,蔡虹老师心不在焉,独自玩弄自己的其它物件,而不认真听张桂梅老师讲话。张桂梅老师批评蔡虹老师,蔡虹老师发飙,当场怒斥学校和张桂梅老师,乃至于讽刺了其他多位老师,继而,这位老师提出辞职,直接走人了。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看完了这段剧情,我想,应该会有部分观众觉得,这位名叫蔡虹的老师,确实枉为人师,怎么可以这么做的。然而,就是这些对于蔡虹老师的塑造性剧情,我想与《山花烂漫时》的主笔编剧袁子弹老师商榷一下。当然,商榷的最大前提是,《山花烂漫时》真的是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我商榷的是:在塑造“蔡虹”等老师的时候,是不是太过于简单了,缺乏了更好的、更深刻的内容。

袁子弹编剧在《山花烂漫时》当中,对于蔡虹老师的塑造,似乎从开局便已经注定了。这位老师打扮的,便非常时尚。在日常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不满。而这些情绪,到发完了工资之后,开始积攒起来,并且最终在张桂梅老师的教师会议上爆发了。在袁子弹编剧笔下,蔡虹老师似乎更像是一个反面典型。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关于这种塑造,我觉得,可能是过于简单了。塑造一个负面典型,来衬托张桂梅老师的负责任、尽心尽力等等,当然是轻便的事情。但是,这种轻便,又无法用剧情的方式,带着观众进行更高维度上的思考。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剧作不是如此塑造蔡虹老师,而是用几场戏,站在蔡虹老师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下,是不是更有价值,更深刻呢?

比如说,蔡虹老师也面对着自身的职业生涯危机问题,面对着自身的经济财务危机问题,这个时候,女高无法向蔡虹老师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保障和经济财务保障的时候,蔡虹老师面对着“顾及眼前危机”还是“仰望星空”选择的时候,她自己去抉择呢?这样做,是不是角色更为饱满,且真实呢?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批评蔡虹老师,当然轻松,但是,同情甚至于共情蔡虹老师,则需要更多层面上的思考能力。我们歌咏奉献,歌咏个人主义的牺牲精神,当然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在歌咏的同时,是否就可以顺路批评与讽刺那些不愿意奉献与牺牲的人呢?换个思路想一下,诸位的公司快倒闭了,发不出工资来,然后公司出了一个决策,让大家伙把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向银行抵押,继而,为公司筹措资金,共克时艰。大家会不会个人奉献与牺牲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常识的精神。但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事情。张桂梅老师希望把女高办下去,并且办好,这是己所欲。这种精神,是值得歌咏的。但是,张桂梅老师想要实现的,便可以强加给别人吗?这是真正值得思考的事情。己所欲,有时候,亦应该勿施于人。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如果《山花烂漫时》不是目前这种单薄与批评的方式去塑造蔡虹老师的话,反之,选择一种更立体的方式,呈现蔡虹老师的个人困境问题,这种剧情形成的思考,是不是更为全面一些呢?愿意全心全意为女高服务的张桂梅老师,当然可歌可泣,不愿意的老师们,也不应该被站在道德高地上审判才是。

把蔡虹老师塑造的更为立体一些,可能会形成新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对于个人奉献的思考。我们对于女高何以维系的思考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一个事务,一所学校,一直靠个人主义的无私奉献才能实现维系的时候,它真的可以长远吗?个人主义的无私奉献,当然是有原动力的一股劲儿,但是,一所学校,可以一直依靠这股子劲儿吗?在这股劲儿之后,是否应该有更多的助力劲儿呢?

与《山花烂漫时》编剧商榷,熬不住辞职的老师们,应该被批评吗

所以,我觉得,《山花烂漫时》对于蔡虹等老师的塑造太简单了,且片面化了,它应该通过角色塑造,提供出更多辩证思考才是。(文/马庆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