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影视寒冬早已是老生常谈,业内几乎都适应新常态了。然而新情况是,今年连普通观众都感觉到了影视圈的寒意。暑期档始终等不来真正爆款,剧集、电影大盘均是前所未有的“冷”。微博、豆瓣、小红书三不五时就能看到群众讨论“寒冬”问题。

大众的感知并非捕风捉影。剧集开机、发行许可证数量的骤然下降,也从数据上给出了直观佐证。

据统计,7月开机长剧数量仅为4部。除去因为疫情爆发而零开机的2020年2月,今年7月成为有明确记录以来开机新剧数量最少的月份。与此同时,1-6月拿下发行许可证的剧集(包括网络剧)数量仅117部,也是近五年新低。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寒流之下,各路小道消息四起。传闻这次“寒冬”还与以往不同,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古偶剧、仙侠剧,目前这类项目都处于暂缓阶段。开机时间一延再延,危及了不少小生、小花的饭碗。

过去谈及影视寒冬,我们说得最多的是演员资源降级、待业潮从腰部艺人席卷到头部明星,以及剧集招商困难、广告位萝卜坑越来越多。那么,本轮“寒冬”到底是哪种“寒”?今年真比去年寒吗?

平台策略调整的“寒冬”

“没觉得现在比之前更寒冬。”制片人小A告诉硬糖君,面对外界新一波“寒冬论”,他有些困惑。

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状况跟之前没什么不同,不存在新一轮“影视寒冬”。他认为现在一些项目暂缓,可能是因为平台意识到“之前的策略”有问题,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进入到一个悬崖勒马的调整期。

如果说之前圈内人感受到的寒冬,是资金链上的“降本”;那么现在观众体会到的寒冬,则是观众用自己的“冷漠”态度反馈给平台的。暑期档的寒冷让平台意识到必须要对内容策略进行调整,直面“增效”问题。

从去年开始,古偶的观众基本盘便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以云合数据为例,以前古偶剧拥有动辄3000w+的集均有效播放量,去年则整体下降至2000w+水平。比如普遍被认为是扑街货的《月歌行》《安乐传》都在2000w+,最扑街的《七时吉祥》也有1600w+。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今年的古偶剧索性连《七时吉祥》的水平都很难达到,比如两部“仙剑系列”《祈今朝》《仙剑四》以及《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有的甚至跌破1000w下限,比如景甜搭张凌赫的《四海重明》还不到1000W集均——没有说大甜甜不扛剧的意思,去年景甜搭冯绍峰的《灼灼风流》还有将近2000W+的集均。今年暑期档古偶剧的热度,甚至不如同期的芒果小甜剧《私藏浪漫》。

虽然今年还有《与凤行》《墨雨云间》两个名列前茅的古偶资优生,但个别爆款不足以掩盖古偶剧的整体颓势。平台必须要面对观众已经倦怠古偶的事实,古偶类型又进入了一个低谷期。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那么,数量上的削减就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当前电影市场的港片,在《金手指》《海关战线》等多部大片连续扑街后,英皇电影便暂缓了《新警察故事2》《无限任务》等项目的推进。

随着古偶项目的削减,可能会相对应地补充一些甜宠、现偶剧。制片人小A在两年前就有所预感:当时视频平台第一轮降本策略,首先大量砍掉了甜宠剧,这就让甜宠剧在今年开始出现一些市场不饱和。所以大量收购小甜剧的芒果TV,今年能够在某一时期突然靠一部小甜剧跑到前头。

除了古偶类型受到影响外,传闻漫改、武侠类项目也会暂缓推进。今年的漫改项目里,电影扑了《异人之下》,剧集扑了《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烈焰》。即使去年剧版《异人之下》的口碑很好,但数据上仍然只能算表现平平。

而悬疑、犯罪等类型一旦涉案,又面临漫长的过审期,很难迅速补齐市场空缺。目前全村的希望都寄托在男频剧上,各家平台手上都储备了很多男频剧。

但制片人小A却并不看好男频救市。在他看来,真正救市的方法只有破除圈内“排列组合”,寻找真正的创新可能。

保守与创新的难题

大力推行“降本增效”的两年里,剧集市场看似并无大碍,虽然砍掉了大量腰部剧,头部剧照样川流不息地拍着。但整体内容制作上,却呈现出强烈的保守倾向,资金与资源都在“熟人”手里内部循环。

保守,最直观体现在偶像剧选角的“换乘恋爱”模式上。前两年,白鹿、王鹤棣、虞书欣、张凌赫这组“换乘恋爱”组合,让人印象深刻。今年各自都打破循环,去组了新CP,但仍然像是一个圈。比如白鹿搭了敖瑞鹏,敖瑞鹏两部待播剧,分别搭了刘浩存、李兰迪;刘浩存、李兰迪又搭过林一;林一搭过虞书欣、周也、赵今麦。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资本力捧的、平台押宝的95花、95生,永远在排列组合中。而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引入“老面孔”85花、85生与“前童星”00花、00生加入“换乘恋爱”,进行新一轮的排列组合。

其实以前的剧也有换乘恋爱,85花一代基本都跟胡歌、霍建华、陈伟霆等人搭过戏。只不过,在古偶产量不高又爆款频出的年代,这个问题不容易凸显。这几年剧集整体产量下降,古偶供给却不降反增,就让人觉得疲乏单调了。Vlinkage数据显示,2022、2023年分别播了32、41部古偶剧。今年一开春,就有人称2024年为古偶大年,待播古偶剧多达74部。

不止演员排列组合,幕后主创也在排列组合,他们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比如《周生如故》导演郭虎、《香蜜沉沉烬如霜》导演 朱锐斌、《锦衣之下》导演尹涛、《陈情令》导演郑伟文等,以及造型指导黄薇、方思哲、曾明辉等,都在各种古偶剧里排列组合。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关注古偶的观众,基本已经非常熟悉那一整套的宣发流程和套路。开拍前,粉丝轮番吹班底、吹妆造,给人一种制作精良、爆款预定的印象。备播前,预约人数破百万。开播后,数据看起来大事不妙,开始甩锅编剧、妆造、平台等各种原因。

一位真正的古偶观众一年要经历很多次“狼来了”的体验。然而内部循环的圈子没有活水与鲶鱼,又如何指望他们创新?

只能靠自觉。大环境不好,投资人信任既往有过成功作品的创作者无可厚非。但圈子一旦封闭,就很难进步与创新。这群创作者无论把作品做成什么样,都不会影响他们后续的资源。他们是一群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稳定赚钱的人。对他们来说,影视寒冬前后最大的变化,无非是赚的数字不如以前大,但只要肯降价,数量仍然很可观。

电影导演可能是现在剧集市场唯一有望创新的鲶鱼。今年除了王家卫的《繁花》,饶晓志、曹保平都有监制的剧集播出,曹保平监制的《边水往事》口碑正在发酵,张艺谋监制的《雪迷宫》、陈思诚监制的《球状闪电》都在备播中。

剧集观众去哪了?

剧集内容与剧圈自身模式出了问题,这不可否认。但今年暑期档剧集受到如此冷待,还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声音最大的一种论调,无非是小程序微短剧、短视频抢走了观众的时间,改变了观众的看剧习惯,观众已经没有耐心看节奏相对较慢的长剧了。《墨雨云间》的成功,就普遍被归因为长剧“短剧化”的快节奏模式。

短视频的影响一定是存在的,但短剧倒未必能影响很久。进入2024年,短剧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揭穿短剧一夜暴富假象的文章越来越多,很多短剧公司开始发声“赚不到钱”“没有去年好赚了”“半年亏了200万”。

短剧模式中最赚钱的投流市场也在大幅缩水。今年初,微短剧研究平台DataEye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买量投流数据报告》预测,微短剧投流规模预计将达到约420亿。如今半年过去了,DataEye发布《2024上半年微短剧投流白皮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投流规模约116亿元,预计全年在250亿-300亿元,总计缩水了100多亿。

硬糖君也调研了身边的长剧受众。不少人表示,去年的确入了短剧的坑,但看多了便感到索然无味。很多人仍然保有看长剧的习惯,只是他们不再集中于看视频平台主推的新剧。他们有时看视频网站的一些老剧,有时也看盗版网站的一些海外剧。

影视又寒冬?今年斩古偶

据云合数据显示,今年很多老剧的数据表现很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甄嬛传》《庆余年》今年的数据甚至超过很多新剧。硬糖君也观察到一些盗版网站流量的确有提振,因为首页一改发小黄片博流量的操作,转而发了很多国外经典老剧与在播新剧。

各方数据都显示,剧集和电影的主流用户年龄越来越大。但这也证明,有剧集、电影观看习惯的老观众,仍然会一直看下去。他们没有抛弃长剧,只是对剧集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批老剧集受众来说,现在的新剧无非是复制老套路、换了一批人来演,复刻得再好也很难抓人。加上演员还没有上一辈的有吸引力,那干嘛不去看老剧?

除此之外,影视圈今年遇冷,和营销不足也有关系。今年剧集、电影短视频数据整体下降,“剧王”《庆余年2》在抖音仅有290亿话题播放量,远低于《狂飙》,也比不上《长相思》《长月烬明》。眼下的在播热剧《孤舟》,抖音话题播放量还不足10亿。有业内人士称短视频平台今年的策略发生变化,流量不再倾向影视圈,主要倾向体育圈。

借用马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创新不能只是隔靴搔痒,比如在经典古偶套路上叠加几个前几年的网文流行。是时候进行一次釜底抽薪的内容变革了。观众没放弃长剧,长剧不能自己弃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