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2009年,继抗战剧《亮剑》后,一部以远征军为主角,滇缅抗战为背景的抗战剧,一经推出便口碑爆棚,收视率经久不衰,更是一举夺得白玉兰奖三个奖项。

没错,这部抗战剧,就是被大众熟知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虽然说,《我的团长我的团》确实是一部优秀的抗战剧,它通过一个虚构的重组川军团,和一名虚构的团长等人,将很多滇缅抗战的真实事件串联起来,非常具有感染力。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不过,在场景、武器装备等方面,由于还原程度不到位,还是避免不了一些军事常识错误。

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就会说,这么优秀的抗战剧,还鸡蛋里挑骨头。但是,如果能在经典的抗战剧上找到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是不是以后就会诞生更多比《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还优秀的抗战剧呢!

所以,这个挑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恶人,就由我来当,我更希望让大家知道抗战剧背后的历史真相。

1.轻机枪未搭配副射手

其实,《我的团长我的团》,制作还是十分考究,为大家展示了轻机枪换枪管这样的细节。

但是,几乎和所有的抗战剧一样,同样有个通病,那就是日军使用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并没有搭配副射手来进行续弹,而是单打独斗,这在历史上完全是不可能的。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关键是,剧里的日军使用轻机枪,不但没有设置副射手,甚至为了影视效果,直接端起轻机枪进行扫射、端射。

当时,不管是日式机枪,还是当时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捷克式、布伦式轻机枪,任何机枪的使用至少是由两人构成战斗班组,一人负责攻击(射手),一人负责供弹(副射手)。

特别是日军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歪把子机枪),本身供弹系统就很奇葩,它和传统的弹链供弹不同,采用的是弹斗供弹,对于机枪的续弹要求更高。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日军射手和副射手组成轻机枪班组

这里简单说一下,弹斗方式供弹,使得歪把子机枪的弹药容量相对较大,能够让士兵在战场上有着持续的火力输出优势,不必频繁更弹匣,增加了射手的生存战斗能力。

但是,如果没有副射手进行续弹,在日军射手打完一轮后,准备填充弹药时,便很容易因为续弹效率低而直接被斩杀。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日军一个射手单打独斗

还有一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一般情况下,轻机枪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非战斗紧急时刻,是不需要跟着其他步枪步兵等冲到第一线,而是可以位居第二线阵地,而迫击炮这类重武器甚至可以在第三线阵地。

这种影视效果,为了渲染战斗的激烈,实际上给了大家错误的引导,以至于提起轻机枪,都是想着一直往前扫射冲锋。

当然,凡事也有特例,那就是美军发明的自动步枪,直接把轻机枪和步枪的功能融合,才会冲入一线战场作战。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不过,这半自动步枪算是二战美军很奇葩的制式武器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2.剧里的巴祖卡火箭筒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中国军队手持的巴祖卡火箭筒,根本就不是美军二战时期所使用的巴祖卡,而是朝鲜战争时期的超级巴祖卡火箭筒。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剧里的超级巴祖卡

虽然说,两者都是巴祖卡系列,但是型号和服役日期完全不同。巴祖卡火箭筒,于1942年7月,在美国军队服役,早期是M1和M1A1两种型号,抗战后期陆续进入中国军队,而且以远征驻印军为主。

至于为何叫做巴祖卡,就是因为该型火箭筒,形状酷似管状乐器“巴祖卡”而得名。

在1944年的腾冲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便使用了巴祖卡火箭筒M1型进行作战,在历时127天后,终于光复腾冲县城。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腾冲战役 中国远征军使用的巴祖卡

然后,就是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听名字至少就是巴祖卡火箭筒的升级版本,属于巴祖卡系列的后期型号—M20,其发射口径高达88.9毫米,远高于早期型号的60毫米,爆破威力更大。

但是,由于美国国防部的拒绝,导致其并没有出现在二战战场,二战后才研发出来。朝鲜战争爆发后,这款反坦克武器便被推上军事舞台,成为了当时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步兵武器。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超级巴祖卡火箭筒

至于剧中,直接把超级巴祖卡提前6年放到抗日战场,很有可能是剧组经费和道具的原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巴祖卡早期型号,只能用超级巴祖卡了。

当然,能够找到同家族的武器还原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是做得很不错了。

3.虞师的美械装备

关于虞师的美械装备,数量规模可能不太符合历史。

首先,虞师不属于蒋氏的嫡系部队,就算是有美械赏赐,也绝对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面那样数量可观,毕竟就一条驼峰航线,美械装备只会优先全装备给嫡系部队。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在剧里,虞师的配枪有M3黄油枪,这种枪确实是在1944年大规模投入到中国战场,而怒江反攻也刚好是在1944年。

当然,这个时间节点,装备这款武器自然是合适的。

还是那句话,虞师不是嫡系部队,即便是来自美军的援助,他们领到的M3黄油枪数量应该不会太大,部队应该更多是以汉阳造和中正式为主,然后再加上英制的布伦式机枪,数量可能会多一些。

再说一点,不是针对《我的团长我的团》,而是针对国内的很多抗战剧,我发现他们总把布伦式轻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当成一回事。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捷克式轻机枪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布伦式轻机枪

我们直接来组图片对比,两款轻机枪最明显的区别便在于弹夹,布伦式是弧型弹夹,而捷克式是直型弹夹,但是影视剧里面的两种轻机枪却混用弹夹。

所以,如果细致区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散热片,布伦式没有散热片,而捷克式是有散热片的。

其实,这些抗战剧有些确实受制于经费和道具问题,在历史还原上确实不会太过于考究。

盘点《我的团长我的团》,这3大军事常识错误,该告诉大家真相了

但是总体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依然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抗战影视剧,希望往后的抗战剧在历史场景还原上更加考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