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拍出了他的最佳电影,为何还被骂“骗穷人钱”?

《逆行人生》,是徐峥目前为止最好的导演作品。这显而易见。

尽管比他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差,但如果加上“自导自演”的限定词,当得起“徐峥最佳”。

论一部电影如何,「文娱春秋」更看重主创的个人成长,意即,横向比较有没有进步,进步的空间是否足够大。像是2023年暑期档的《八角笼中》,是王宝强最好的导演作品——有较高的诚意以及艺术表达,就值得充分肯定。

《逆行人生》之于徐峥,就如同《八角笼中》之于王宝强。当然,观众可以表达不喜欢,但有一定电影认知基础的,都没办法否认——他们的这一部,要比之前强,而且强得还不少。

徐峥拍出了他的最佳电影,为何还被骂“骗穷人钱”?

徐峥这部新作,好就好在——揭示了当下中国白领阶层的“噩梦”:他们终将被自己服务十余年的大厂抛弃,并在困局里挣扎求生。另一方面,也探讨了阶层区隔、向下兼容、底层生态的现实性。

因而,作为前大厂一员,笔者深有所感。没有这种经验的,或者说还很年轻的观众,体会大概不会太深。

什么是现实里的“噩梦”?

当开滴滴和送外卖,成为昔日坐办公室、挥斥方遒的家伙们唯一兜底工作时,“噩梦”时刻旋即上演。通过阶层跃升而实现的一切,归零时,就是噩梦的开始。

尽管大龄,却还四肢强健,尽管无力,却不能躺平,在面对困局时,不得不丢掉所谓的“体面”——然而,又心有不甘。

这种不甘,就像——徐峥饰演的老高在失业后面临房贷压力又没办法找到下家只好选择干外卖但又被父亲苛责前同事嘲笑唯有深夜不停抽烟的挣扎和窘况那样。

片子伊始,节奏很快,从老高上地铁后,风云突变。暴力裁员、房贷压力、老爸病倒三件套,如约而至。老高海投简历无着落,还被猎头骗去三万块。无奈之下,只好选择送外卖。

开头前15分钟,用极具戏剧化的冲突,展现了白领阶层的残酷:大龄歧视盛行,内卷严重,家庭压力如山。

身在不确定性中的大厂牛马们,不免会心惊肉跳无限共情。

不过,把视角置换到外卖员或其他底层劳动者身上,又有什么观感?

有人说,起初对外卖员的排斥和抗拒是赤裸裸的歧视,有阶层对立的色彩,或在“消费穷人”。事实上,这恰恰是本片最为真实和可贵的地方。

因为,当下社会,正是阶层森严、壁垒分明的庞大熔炉。每个人都要力争上游,唯恐落于人后,这是从小被教育出来的结果,所以,当一个人阶层跃升后,就再难向下兼容。

或者简化为一个词:面子。放不下面子,撕不开里子。

全世界,最讲面子的,大概率,就是拥有所谓“东方哲学”的我们。如果故事背景置换到西方,或许就没有那么强的阶层冲突感了——程序员和送外卖,在他们看来大概率是差不了多少的,都是一份工作罢了,没有高低贵贱(尽管不是绝对,但其社会氛围如此)——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物理学教授们,业余时间也会去餐厅刷盘子讨些外快(或许还能偶遇马斯克)。

但国内现状呢?底层劳动者,会被高阶层人士如何看待?就算你是大厂高管,还有老板只当你是牛马呢!不能假装这些不存在吧?

所以,电影作品里老老实实地呈现“歧视”,有什么问题?难道要美化、掩盖“歧视”,当作“歧视”没发生?

反而是,《逆行人生》结尾对外卖员的拔高,倒是显得虚无缥缈了(不忍说是虚伪)。赤裸裸的现实面前,撕出血淋淋的一道口子,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真相。

片中有一段,当老高无意间看到全职在家的妻子在美甲店给人修指甲时,四目相望迅速又移开,体现了男主角复杂的情感,其中一个,叫做“怜悯”。不过,修指甲的,凭什么就要被“怜悯”?

还有个笑点极具争议——当老高接到一单送到前公司的外卖时,不想送,扭捏之际,另一位外卖员调侃说,“我们是送外卖的,不是出来卖的!”这句玩笑隐含意思是:送外卖更高级,无疑会让有些观众会不舒服——特别是女性。

这些桥段的争议,又回到“歧视”本体上了。要强调的是,影视剧里呈现“真实”和“丑陋”,只能证明塑造的角色有局限性思维,这不代表导演本身有歧视的意涵——徐峥甚至要借用结尾那段“获奖感言”以正视听。在创作中,徐峥想必都要谨守分际、小心翼翼。

反观同样表现阶层对立的韩国电影《寄生虫》,从上到下,从富贵人家到底层社会,一个都不放过,不假辞色,让阶层尖锐对立的残酷得到充分展现。

而《逆行人生》最后的阳光结尾,是徐峥作为中国导演对于送外卖为代表的劳动阶层持有的“平等”态度。这是国情决定的,既要你“力争上游”,还要你不能不“众生平等”——尽管现实并不如此。

因而,奉俊昊们可以一揭到底,徐峥们却不行。

不过,这么比较极为不公,题材不同,表达不同,层次不同,但我们想说的是——文艺作品就应该真实展现社会的不堪,而非刻意的美好。要知道,直面阶层对立的丑陋和残酷,才有可能打破固化的阶级壁垒——反之则一直沉浸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虚幻氛围。

在喜剧层面,《逆行人生》基本上没有了单纯挠胳肢窝的搞笑样态,很多笑点,都由情节推动——绝非像《港囧》那样的娱乐至死,也不像《泰囧》多靠夸张言行作为笑料。事实上,可以把《逆行人生》这部电影看作年初高分喜剧片《年会不能停!》的后传——大龄技术骨干从大厂被裁后的故事。

当然,《逆行人生》也不是没有缺点。对于外卖骑手的系统性社会问题,避而不谈;由于“逆行”引发的交通灾难,欠缺检讨;被车撞到满脸开花,还要坚持送完最后一单,脱离现实(个人解读KTV那段是梦境)……

但是,这些并非决定生死的问题。正如前述所言,我们更看重对于社会阶层的思考——尽管只展现了皮毛,无法触及内核,却难能可贵。

因而,《逆行人生》的前半段,极好,中间(承担搞笑功能),不错,尾部,糟糕。

综合来看,瑕不掩瑜,徐峥已经在力图还原现实了。比起他以前执导的“囧系列”那种纯搞笑片,有着质的提升,甚至可以与第一部非他导演的囧作品《人在囧途》(叶伟民执导)旗鼓相当——后者也颇多观照现实。

不过,《逆行人生》的真正问题,其实,是徐峥自己。

徐峥拍出了他的最佳电影,为何还被骂“骗穷人钱”?

尽管这是徐峥最佳作品,但从目前口碑观察,《逆行人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有些负面看法从宣传之初就存在了——比如,被揶揄为“富人演穷人骗穷人钱”。这个说法,不知道谁创造的,厉害,算得上这部电影最具杀伤力的“反营销”。或者这么说,因为这句调侃,《逆行人生》票房上会损失至少一个亿。

这句“反营销”口号,完全可以和《孤注一掷》的营销slogan“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相提并论,只不过,一个是号召进影院,一个是劝退。

就电影而言,我们不认同这个说法,徐峥作为导演,是有诚意的,内核其实也在传递“各类职业都平等”,对外卖员予以充分理解。但很显然,这种揶揄和电影完全无关,而是与徐峥本人强绑定的。

徐峥以前给人的印象是——给老百姓带来欢乐的喜剧演员,无害,甚而讨喜,到《我不是药神》后声誉尤隆,俨然成为底层群体的代言人。

人设崩塌,始于何时?

最显著的一个节点,是卷入张庭林瑞阳传销案。尽管,卷入其中较深的,是徐峥妻子陶虹。但外界看来,他们夫妇是一体的。

如果复盘张庭林瑞阳传销案,就会发现,这对夫妇惹下天怒人怨丝毫不冤,作为微商佼佼者,各种炫富、高调、喊口号、金钱至上,令吾等屁民频频侧目。涉案金额高达百亿,遭查封房产都有96套。

2022年底的传销案听证会上,“办案人员坚持认为张庭、陶虹等19主体其行为构成传销”,随后,“陶虹5年从张庭公司分红4.2亿”也登上热搜……从而,一举将徐峥夫妇卷入其中。

96套房,百亿资金,奢华生活……无不灼烧着人们的神经,也将一干人等钉上了“208”(意指明星日薪208万)的耻辱柱。徐峥,作为连带关系人,自然难逃被声讨——而由此引发的恶感,并非屁民单纯的“仇富”和对上流阶层的侧目,其实是混杂着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性排斥。

一度,徐峥和陶虹现身海外机场,也被指为“移民潜逃”,舆论沸天,烈火烹油。这种“被移民”成为了网友的狂欢,包括冯小刚,也有此待遇。

尽管对于普通人而言,移民是件普通的事儿,但对明星来说,这种指控的杀伤力在于——吃饭砸锅、赚钱就跑。至少,在很多不明就里的观众群体,是有负面印象的。

不过,最后证明都属无妄之灾,但这种以讹传讹,证明了网友对他们投出了不信任票。而这一群体,往往是长尾票仓所在。所以,不管是徐峥还是冯小刚,都需改善自身观感,以免拖累作品。

当然,人归人,作品归作品,不能混为一谈。但这种观念,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或者说,不少普通观众往往喜欢混为一谈。

因此,对于电影市场而言:看人下菜碟,是一种必然现象。也就是说,看你顺眼,愿意看你,不顺眼,就不会看你。没办法,囊中本就羞涩,还掏钱看讨厌的演员添堵,何必呢?有什么电影是必须要看的呢?

这种情况,下沉市场尤甚。偏偏,下沉市场是最大票仓——长尾效应嘛。

都是“喜剧人”,同人不同命,相比徐峥,沈腾就是反例。至少到目前为止,沈腾形象上没什么瑕疵,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至少不反感。

所以,《抓娃娃》虽然也有两极化的口碑,也有论者指其“消费穷人”,但会出现大量影迷化身“自来水”不屑负评并极力辩护——“搞笑就完了哪来这么多意义呢?”

但对于徐峥,还会有普通观众如此辩护吗?虽然,都是一样“富人演穷人”的喜剧片。大概率,普通观众不太会,甚而要冷眼旁观。

这就不难理解——《逆行人生》为外卖员发了声,结尾美化了这个职业,全片也表达了每个工作都不分贵贱的拔高,却仍然得不到类似外卖员的底层群众的认同。在他们眼里,“富人演穷人骗穷人钱”才是真相。

当然,这是阶层对立的现实版,穷人对富人的不爽也是事实——但,不应该检讨任何一位普通观众,爱憎分明不是错,不是有句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公众人物必须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徐峥和妻子陶虹是不是要检讨交友不慎?在一场涉及数百亿案值的审判里,卷入其中本身就是大问题,这会导致过往营造的喜剧人设,贴近老百姓的观感,统统烟消云散。

徐峥是不是也要检讨一声不吭试图用时间淡化的处理态度?就算如今消停了,但不能真的当作没事儿发生,作为公众人物,该不该公开给予回应?到底有没有涉案?有没有涉及传销?巨额分红又是怎么回事?

于最普通的观众而言,他们对演员的好恶可能会主宰着一部作品的生死。如果心有定见,任你品质最佳还是最搞笑,任你夸的天花乱坠,都不会入场。

因此,徐峥必须直面,就像《逆行人生》中直面现实一样。否则,未来再被嘲讽和针对的情况,会如影随形。

这才是《逆行人生》或者说是徐峥自己的大问题,不解决(当下难以解决,未来也得解决掉),票房很难攀高。

撰稿| JackA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