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这是近年来影视剧作品中较为罕见的一次改编,当然也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从散文到剧集,《我的阿勒泰》挑选的角度堪称独特与精准,它成功地从散文集中提炼出角色性格,并将散落书中的人物编织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全剧以地方风物的壮美开阔和人物内心的纯粹质地,打开了一道通往观众内心的门,它所迎合的,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恬静、清新与从容。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唯美风格与真挚情感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使主旋律作品完成了新一轮进化:主旋律作品的功能性转移,沉浸与体验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合唱""交响乐"式的宏伟表达是主旋律,"浅吟低唱""直击心灵"式的抒情表达一样也可以是主旋律。
在电影《集结号》《风声》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后,它们以对战争、谍战类型作品全新形式的呈现,赢得了"新主旋律"的说法。此后,"新主旋律"又在《人民的名义》《觉醒年代》《山海情》《红海行动》《长津湖》《人世间》等大量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新的延展与诠释,人们发现,只要是那些讲述正义与善良、追求公正与美好的文艺作品,都可以算作主旋律作品。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升级,主旋律作品也在迅速进化,已经在无形中贯穿了历史与时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连贯的、有继承有创新的序列。
当我们观察近二十年来主旋律作品的发展轨迹时,不难看到,主旋律作品的视角不断切换,领先于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这一现象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来自创作者的视角变化,是一种具有引领意义的、积极主动的突破,并非来自观众和市场层面提出的要求,因而每次"主旋律"的角度调整,都会带来新鲜或惊喜的效果,这不仅鼓励了创作群体对主旋律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勇气,也使得市场对主旋律拥有了更强的需求度与容纳性,在今天,主旋律作品已经货真价实地成为了消费与欣赏领域的主流。
谁说只有高投资、大制作、史诗场面,才配得上"主旋律"这三个字?这恰恰是对主旋律的一大误解,是强行被捆绑于主旋律之上的巨石。主旋律一样可以是文艺的、轻巧的、清新的,但这样的主旋律,想要出爆款、出佳作,也必然要满足以下条件: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艺的人民性,符合大众审美,与大众价值观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和讨论度,有助于观众借助作品释放向上、向美、向好的情绪。
《狂飙》《漫长的季节》《繁花》……回看近两年的荧屏佳作,它们虽然在形式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内里都藏有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这些作品把主旋律带入到一个新场域,让人意识到主旋律创作仍然有着许多的可能性,正是在对这种诸多可能性的期待下,创作者与观众才能够保持良性的互动,使主旋律作品汇聚成江成海,涌动不息,生机勃勃。(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