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剧与文旅融合 互相反哺打造经济消费新热点

本报记者 张靖超 上海报道

从《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西安的新兴街区,到《繁华》让昔日平静的黄河路成为city walk的网红打卡点,再到近期阿勒泰的火爆,文旅与影视的融合是近年来跨行业赋能的热点。

在第29届上海电视节(以下简称“上视节”)的开幕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和旅游的结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式和经验,“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电视剧+文旅,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爆款剧引领,激发潜在的旅游红利。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繁花》的热播,带火上海很多打卡地;第二种模式,好剧好景相得益彰,实现了“1+1>2”这样一个效果。比如《山海情》给宁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剧中重要的拍摄地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第三种模式,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以后,西安深度挖掘它的商业价值,由电视剧原班美术设计团队打造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热点。”

对于当前积极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地方政府而言,这种借助爆款影视剧的价值挖掘,无疑是一种利好。但与此同时,无论是黄河路,还是阿勒泰,这种火爆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上视节期间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就表示,首先影视剧能否成为爆款就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其次,即使有了影视剧的引流,拍摄取景地的基础配套设施、环境治理能力能否承接相应的流量,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一大考验;此外,这种流量往往在一波高峰过后,能否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也是地方政府、文旅企业运营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爆款剧与文旅融合 互相反哺打造经济消费新热点

文旅与影视双向奔赴

今年年初,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掌镜的“上海原创”“上海出品”“上海题材”“上海班底”的电视剧《繁花》,成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的“现象级”作品,被《人民日报》评价“可能成为孤品”。与此同时,“繁花热”还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屏幕内延续到现实中,“一部剧带火一座城”。黄河路成为“网红打卡地”,原本寻常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红,“宝总泡饭”“繁花套餐”层出不穷,“沪语热”“文旅热”延续至今。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介绍:“近期,原版《繁花》登陆我国港澳台地区,引发海峡两岸暨香港观剧热潮和网络热议。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繁花》有望在今年年内上线国际主流平台,让更多全球观众认识上海,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

“一个旅游项目如果想要火,从打造到宣传、营销,是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的。但一部影视剧其实是可以相对轻松地达到目标。‘十二时辰’从2022年开业到现在有450万游客来参观。但我觉得一个好的文旅项目不仅能带火一座城,也能让大家更认识一座城。文旅和影视的双向奔赴与融合,我觉得对于城市来说其实是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构。”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说。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对此有两个感受,一个是聚集效应,另一个则是溢出效应。她解释道:“无论是城市还是特色的一些区域,通过影视剧能够迅速集聚到更多的关注力,形成影响力。同时,随着影视剧质量的提升,事实上它的溢出效应也在放大,原来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产业出发,现在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影视产业、文创产业,包括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些都在放大。我们不要把影视看成一个小产业,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大载体平台。”

文旅融合如何可持续

但这种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该如何持续下去?这也成为困扰地方政府、文旅企业的“网红如何成为长红”的经典问题。

“我体会到,文旅融合,首先是作品要过硬,旅游要靠优秀的作品来带动,而不能简单地靠吆喝。”高长力如是说。

“虽然这些影视作品在表现年代、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点共通之处。首先,‘影视+’的根本基础在于优秀作品,优质的影视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思想的厚度、表达的温度、思考的锐度,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无论是‘+文旅’还是‘+演艺’,首先要靠优秀作品本身实现这个加号。”罗毅表示,“其次,‘影视+’的独特魅力在于双向奔赴。从影视作品出发,与文旅、演艺、非遗、科技等领域互相融合,之所以会产生极大的‘破圈效应’,不是某一方面的单向输出,而是影视与其他领域的‘双向奔赴’。影视作品中能够引起观众同频共振、引发进一步体验的情绪‘核爆点’,与线下良好的体验互相成就、互相赋能。”

汤蕴懿则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新技术,怎么样让这些新技术能够赋能影视行业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第二是新消费,在影视产业的产业链上面可以延长,然后形成很多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模式、新的产品;第三是在这些新模式、新场景、新产品里面,我们政府也要有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政府治理跟不上的话,反而会形成一些灾难,所以怎么样把这样一种流量更多地变为销量,同时也通过这样的销量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个地方发展的质量,这里面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罗毅则以“三体”IP为例介绍了上海的经验,《三体》作为当代中国最知名的全球文化IP之一,依托上海在“大视听”产业上的优势,不仅在上海先后诞生了“三体宇宙”的广播剧和有声小说、两部系列动画,以及引起国内国际轰动的电视剧《三体》。同时,在上海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共同“加持”下,“三体”在上海落地和布局了一系列线下项目,全面覆盖大视听、泛文化、泛娱乐等赛道。比如,位于上海徐汇西岸的实景娱乐《三体·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体验,已于去年4月对外开放,票房始终位列网络平台热销榜前列。此外,在6月24日下午,基于电视剧《三体》建立的“沉浸式实景体验馆”在位于上海人民广场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开幕,剧中人物蜡像以及一系列高科技互动装置,将在观众打卡互动中,全方位呈现趣味剧情、演绎科幻魅力。此外,三体主题科幻馆、VR 大空间首发旗舰店等都将陆续在上海落地。这些线下项目,反哺和促进了“三体”IP 持续保持热度,助推影视化开发。

此外,罗毅还透露,目前,三体系列番外电视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首部《三体·大史》将继续由导演杨磊携手于和伟、张鲁一等原班主创,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机。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