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女性复仇剧:复仇一时爽,创新费思量

◎曾于里

吴谨言、王星越领衔主演的女性复仇爽剧《墨雨云间》,成为当前剧集市场的黑马。吴谨言饰演的薛芳菲,令很多观众联想到她在2018年爆款剧《延禧攻略》中饰演的魏璎珞。

从唐传奇、明清小说到当代影视剧,“女性复仇”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有必要说在前面的是,“复仇”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通过以暴制暴的“私刑”对敌人进行报复,这为法律所不允许、不可提倡;另外一种是在制度框架内,用制度允许的手段实现正义对邪恶的战胜——本文所提及的国产女性复仇剧均属此类。

从《回家的诱惑》《甄嬛传》《锦绣未央》《延禧攻略》到《墨雨云间》,国产女性复仇爽剧既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基本范式,也有新的沿革,尤其是女性价值的承载与表达。不过,国产女性复仇爽剧囿于廉价“爽感”,并无提供更具超越性的抗争路径。

母题之一:家族之仇

当代影视剧中很多观众乍觉得很新鲜的主题设定,都能在古代文学中找到相应的母题——人类的情感体验、社会矛盾和道德议题在本质上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女性复仇故事亦然。

在复仇的叙事框架中,女性遭受极大的不公或伤害,如背叛、欺凌、暴力伤害等,她们决定采取行动,为自己或家人讨回公道;仇人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主人公情感冲突与行动抉择的源头。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仇人”,主要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超越女性身份属性、并非女性独有、在男性向故事中也经常出现的“家族之仇”。即,主人公的家人或家族遭受不白之冤,主人公为恢复名誉、讨回公道而踏上复仇之路。古代的这类小说中,男性是更常见的复仇者,但也有一些故事以女性为主人公,很典型的案例是唐代文学家李公佐创作的传奇《谢小娥传》。

谢小娥出身于商人家庭,嫁给一位侠士。谢小娥的父亲拥有大量财产,与女婿一同乘船经商,穿梭于江湖之间。不幸的是,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被盗贼杀害,财物被洗劫一空。谢小娥在袭击中受重伤,大难不死后投靠一寺庙,过着清苦生活。后来,父亲和丈夫的鬼魂向谢小娥透露杀害他们的凶手的线索。谢小娥化装成男子,深入虎穴,凭借智慧和勇气找到并接近这两个凶手,成功为亲人报仇。

《锦绣未央》《延禧攻略》等女性复仇剧,是对这一形态的改写。《锦绣未央》中,北凉无忧公主心儿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北魏大将军叱云南为实现个人野心,擅自出兵攻打北凉,导致北凉国破家亡,心儿在一夜之间失去一切。为求生存并为家族复仇,心儿冒名顶替尚书府之女李未央的身份,返回尚书府,筹谋复仇。而《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起初入宫的动机,则是为了探寻姐姐魏璎宁的死因并为她复仇。

母题之二:妻妾之争

第二种形态为女性所独有,是由女性妻妾或妻婢身份差异而衍生的仇恨。

封建制度下,妾和被男性宠幸的婢都是正妻之外的其他配偶。妾地位比婢稍高,但在家庭决策、财产继承、社会地位等方面几乎无权;妾所生的子女称为庶出,其地位也不及正妻所生的嫡出子女。婢女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接近或等同于奴隶——她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可以被买卖或作为礼物赠送,即便有子女也很难改变其社会地位。

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正妻作为男性合法配偶,其权威是男性权力的延伸,对妾婢的控制和凌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默许或纵容。同时,在一妻多妾多婢家庭中,妻与妾婢之间存在情感和地位的竞争。正妻可能会因为担心失去丈夫的宠爱或对家族地位的担忧,而对妾婢采取排挤、欺压的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在古代,正妻欺辱甚至杀害妾,尤其是婢的事件频频发生。

这也成为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素材来源。其常见表现模式是:正妻由于善妒等原因,杀害婢女。婢女“还魂”后,对正妻进行报复。

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就记载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比如有这么一则笔记写道:“县丞张景先宠其婢,厥妻杨氏妒之。景出使不在,妻杀婢,投之于厕。景至,绐之曰婢逃矣。景以妻酷虐,不问也。婢讼之于荣,荣追对之,问景曰:‘公夫人病困,说形状。’景疑其有私也,怒之。荣曰:‘公夫人枉杀婢,投于厕。今见推勘,公试问之。’景悟,问其妇。妇病甚,具首其事。荣令厕内取其骸骨,香汤浴之,厚加殡葬。婢不肯放,月余而卒。”张景的妻子因为善妒,将张景的爱婢杀害,投尸于厕。后婢女的魂魄来报复,张景妻大病。张景捞出婢女的尸骨厚葬,她的魂魄仍不愿意放过张景妻。张景妻卒。

在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剧,以及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为代表的宅斗剧,其内核之一均是妻妾/嫡庶对抗。

《甄嬛传》的故事背景虽在皇宫,但皇后与众多妃嫔的关系实质就是妻妾关系。皇后是甄嬛在宫中最主要的对手,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及其亲友;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宫后,逐步揭露皇后的真面目并将其扳倒。

《知否》中,林小娘虽是妾室,但深受盛家老爷盛紘的宠爱,“宠妾灭妻”。林小娘工于心计,间接导致同为妾室的明兰母亲卫小娘的死亡。明兰在查明真相后,决定为母报仇。

母题之三:复仇负心汉

女性复仇的第三种形态最为公众所熟悉,女性的复仇对象为“负心汉”。这种复仇模式也是女性独有,与女性附属性的社会地位相关。

封建社会中,男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自由度,包括教育、仕途晋升以及婚姻选择上的优势。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导致一些男性在获得权势或财富后遗弃原配,另寻新欢。由于女性依赖于男性生活,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一旦遭到遗弃,生活境遇便极为艰难。

宋代广为流传的《王魁传》,是女性复仇负心汉的典型样本。王魁是贫穷却才华横溢的书生,在赶考途中因缘际会结识善良美貌的妓女敫桂英。两人一见钟情,敫桂英倾尽所有资助王魁,鼓励他继续求学上进。王魁深受感动,发誓功成名就后必娶敫桂英为妻。高中状元的王魁受到权势诱惑,为了仕途前程,违背对敫桂英的承诺,迎娶高官之女。敫桂英得知后悲痛欲绝,含恨而亡。她的鬼魂不息,向王魁索命。王魁遭到报应,结局凄惨。

曾经创下收视纪录、以当代为背景的《回家的诱惑》,也是一个复仇负心汉的故事。出身贫寒的林品如,嫁入富裕的洪家后,因性格柔弱和未能生育而遭受婆婆的苛责和丈夫洪世贤的冷漠。林品如的养妹艾莉介入林品如的婚姻。林品如被洪世贤抛弃,在一次意外中失去孩子并被误认为死亡。绝望中“重生”的林品如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形象“高珊珊”回归,对洪世贤和艾莉展开复仇。

《墨雨云间》亦缘起于对“负心汉”的复仇。薛芳菲不离不弃地陪伴贫寒学子沈玉容参加科考。沈玉容高中状元后,在婉宁长公主的压力下,为了攀附权贵,不惜对薛芳菲痛下毒手,将薛芳菲活埋。绝望之际,薛芳菲得到中书令之女姜梨的救助,借用姜梨的身份重返京城并展开复仇。

进步之处:张扬女性意识

国产女性复仇剧,在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基础上,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抗争对象的深化。女性复仇剧将抗争对象进一步延展与深化,不仅指向对女性施加压迫的个体或群体,也包括不公平的性别秩序和社会制度。比如《墨雨云间》一再痛斥贞洁观念对女性的压抑,化身为姜梨的薛芳菲不断在封建男权社会中争取女性权利,表达对平等社会秩序的渴望,增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抗争意识的主动。古代文学中,女性角色因社会限制和性别角色的束缚,生前往往难以直接反抗不公,只能死后“还魂”复仇,显示出抗争意识的匮乏。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抗争充满主动性,无论是魏璎珞还是薛芳菲,均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展现出智慧、勇气和力量,颠覆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虽然《甄嬛传》等作品中,女性也会经历从受压迫到觉醒的过程,但这一转变过程是“先抑后扬”,目的在于激励现实中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潜力,鼓励自我救赎和成长。

古代故事中女性的复仇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即便成功复仇,也伴随着牺牲和沉重的代价(女性常常是自尽或出家),反映古代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悲观看法。当下的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复仇不仅是对过去的反击,也是对未来的积极争取。女性的复仇过程也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的过程,比如《锦绣未央》《墨雨云间》等作品中,女主角均收获完美贵公子的痴情之爱。

再则,抗争策略的智慧。古代小说中,女性由于抗争意识的匮乏,抗争过程总是一笔带过。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过程成为剧情的主体部分,也是女性智慧与谋略的主要体现——她们善于学习,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从被动变为主动,逐渐积累足以对抗强敌的资本;她们擅长心理战,利用对手的弱点和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步步为营;她们善于隐忍,即使内心充满愤怒和悲伤也能保持冷静,确保每一步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她们不畏强权,无论是对上位者还是恶势力,始终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她们机敏灵活,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总能迅速找到解决之道,化险为

夷;她们也善于利用现有规则和体制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分化瓦解敌人,最终实现对敌人的彻底打击……

最后,抗争同盟的建立。传统叙事中,女性之间的关系常被描绘为因争夺男性宠爱而相互嫉妒、竞争。虽然女性复仇剧中依然有这样的“雌竞”,但它们也力图打破这一框架,呈现女性之间超越竞争、走向协作的新形象。她们或基于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或基于揭露真相、对抗恶势力、争取自由与尊严的共同目标而结盟,显示女性之间深刻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传递出女性不必为有限的资源相互倾轧,而应携手共进的正面信息。比如《甄嬛传》中,崔槿汐等人始终陪伴甄嬛;《锦绣未央》《墨雨云间》中,心儿与薛芳菲分别得到李未央与姜梨的帮助,借用她们的身份复仇,也最终帮助她们复仇。

总之,国产女性复仇剧颠覆传统叙事中女性被动、附属的角色定位,聚焦女性角色的内在觉醒、自我成长与反抗不公的历程。它们对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对女性主体性的着重强调,促使当代观众反思历史情境下的女性困境,亦激励现实中的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这是国产女性复仇剧的进步之处。

普遍局限:廉价的爽感

不难发现,那些受欢迎的国产女性复仇剧走的都是“爽剧”路线,“爽感”是其受欢迎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爽感”鲜明体现在剧情快速推进、频繁的反转和胜利情节、女主角爱憎分明、情感张力十足,能够为观众提供即时的情绪释放和满足感。这正是《墨雨云间》受欢迎的原因。

只是,爽感的制造常常是以牺牲艺术性为前提的。除了《甄嬛传》(它并非纯粹的爽剧),绝大多数纯粹的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受观众欢迎,但口碑均颇为平庸,共享着一些普遍不足。比如着重于快速提供情绪刺激,忽略逻辑的严密性和故事的内在连贯性;为了快速推进剧情和强化主角光环,配角及反派角色被简化处理呈现出单一维度的性格特点,缺乏复杂性和层次感;视听语言浮夸,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细腻含蓄之美……这些问题均存在于《墨雨云间》中。

在很多观众看来,《墨雨云间》是用短剧的方式拍长剧。它以快节奏、强情节、满足观众即时情感需求而受到欢迎。但长远来看,短剧思维导致行业趋向快餐化创作,影响深度叙事与角色塑造的精细度,对整个影视创作生态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女性复仇爽剧亦有价值观上的局限性。观众爱看女性复仇爽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构建了一个高度浓缩且极端化的社会竞争场景。其中的权力斗争、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个人奋斗等主题,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阶层跨越、职场竞争等,并从中找到共鸣。所以,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路径,能对当代观众的价值倾向产生影响。

然而,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都是现有机制下的抗争——哪怕这个机制本身并不合理,女性的复仇本质上是不打破整个框架的前提下的逆袭。故而,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反对“以暴制暴”,却不约而同地利用不合理的机制去打击对手。比如甄嬛和魏璎珞都熟稔地借助皇权去铲除异己——她们不亲手“杀人”,但让皇帝去惩罚恶人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又比如《知否》中,明兰没有亲手杀害林噙霜,但她利用父亲的权势去惩戒林噙霜,观众也觉得好像很合理。

如此剧情传递出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即在特定条件下,女主角利用不公正的系统达到正义目的似乎是可接受的。只是,女性的不幸恰恰是根植于不公正的系统,比如吃人的封建等级秩序、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等;女性虽然利用不公正的制度完成了个人复仇,但不公正的制度本身依旧岿然不动,甚至女性的复仇是强化了它。

因而,国产女性复仇剧有着不自知的“慕强”倾向——成为强者是女性在不公正的系统中成功抗争的前提。固然女性由弱到强的过程,展现出女性的智慧、坚韧和力量,但另一方面,“强者才能获胜”并没有跳脱丛林法则式的抗争逻辑,女主角虽然成功复仇,但弱势女性依然是被损害被伤害的存在。

真正的女性解放不应仅限于个体的胜利,而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进步;不是只有不断往上爬、成为强者才能免于恐惧与伤害,法律的保护和社会正义的伸张,才能让每一个弱势女性也能感到安全。我们期待国产女性复仇剧能够走出“复仇一时爽”的路径,探索与时俱进的抗争路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