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本文是毒眸【新剧初评】系列的第三篇。

6月2日,《金猪玉叶》上线抖音。从年初就开始盛传“周星驰入局短剧”,引发市场强烈期待,而今终于得见成果。虽然目前只更新了两集,还不好判断此后的剧情走向,但大众对《金猪玉叶》的讨论仍有不少兴奋点。

整集看毕,毒眸和大众讨论相对一致的观点为:的确存有周星驰风格,但也的确和大众主流印象中的“短剧”有所区隔。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金猪玉叶》开播热搜不断

周星驰风格主要体现在,剧中埋藏大量与周星驰电影有关的彩蛋。据导演在采访中透露,全剧可能有100多处。这其中既包括像“猪肉王子”这样的人物设定,致敬了《国产凌凌漆》;也包括很多美术道具上的布置,直接使用了周星驰电影里的元素,像《长江七号》的公仔、《喜剧之王》的海报等等。

同时,喜剧段落十分密集。在第一集中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玩梗,集中在对木村和山姆两个角色的调侃上。从名字就不难看出,两名角色代表两个国家,剧情用职场潜规则来比喻两个国家之间的互动。

玩梗最怕的就是有门槛,看不懂就get不到其中的趣味。《金猪玉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每一个梗的理解门槛,就像两个角色的命名一样,谜底就写在谜面上,不存在看不懂的可能。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把埋彩蛋和玩梗结合起来,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可以有效调动观众的讨论欲望,可以在评论区或弹幕里骄傲地表明自己找到了哪些彩蛋,看懂了哪些梗。

不过,与其说它的喜剧风格像周星驰,毋宁说更像“万万”系的风格。2013年在优酷上线的《万万没想到》,可以说是打出了网生时代喜剧的一面旗帜,一时无两,甚至有时也会被认定为如今短剧的鼻祖。《万万没想到》的核心风格特征就是玩梗,从当下热门话题到经典历史故事都可以是玩梗的对象,而且在当时就已经在用极快的语速和高密度反转来讲故事了。因为是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还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更加考验编剧浓缩叙事节奏。

虽然说这种风格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但也是不少互联网用户心中的喜剧“白月光”。《金猪玉叶》的监制就是易小星,“万万”系基因不难理解。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万万没想到》王大锤(白客 饰)

而到了第二集,喜剧手法有所变化,是在春晚中十分常见的“信息差”喜剧——两人误会了彼此的身份,在顺畅进行的对话下其实各有所指,比如男主是屠户,所指杀猪其实是真的杀猪,但女主误以为男主是诈骗犯,所指的是杀猪盘,俩人因误会而产生笑点。总结来看,《金猪玉叶》前两集中的喜剧风味尽管稍有不同,但都很“传统”。

更值得探讨的话题是,《金猪玉叶》和大众印象中的“短剧”,到底哪里不同?

实际上,虽然都叫“短剧”,但是相同的概念下有好几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比如爱优腾等综合视频平台会做横屏的短剧、小程序平台会上线“小程序剧”、短视频平台的网红也会自己生产类短剧的系列短视频。更别说不同的产品形态之间还有截然不同的收益模式,这注定了它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内容风格来适应其收益模式。

《金猪玉叶》实际上更贴近第一种分类——生产者来自传统影视公司、采用横屏拍摄、观众无需付费观看。当然,它某种程度上也和第三种分类有交叉之处,因为剧中有很多短视频头部博主参与演出,如张百乔、派小轩等等。在短视频平台播出,这些博主的出演势必也能吸引不少粉丝。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不过,在短视频平台播出却选择横屏呈现,还是有些挑战传统短剧观众的接受度了。第一集看毕,剧中的镜头语言其实以竖屏的方式来呈现也并无不可,更像是传统影视从业者的惯性使然。

另外,排播策略也有待商榷,《金猪玉叶》第一集6月2日上线,第二集则等到了三天之后的6月5日才上线。即便不和需要单集付费的“小程序剧”比较,绝大多数短剧基于强反转、埋钩子、吊胃口的属性,也应该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观众追下一集的需求,而非像长剧集一样,因招商需求尽可能拉长更新战线。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但回到内容上,《金猪玉叶》的出现,标志着短剧有了新方向吗?

一定程度上是的。虽然基于民族情绪的选题,此前在短剧市场也曾出现过爆款——去年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不过,后续跟进的同类型作品中,形成爆款者寡。要走出赘婿、霸总等固定题材,往这方面开拓也不失为一片蓝海。

但基于玩梗而成立的喜剧模式,和赘婿、霸总等网文领域实验已久的固定模版相比,毕竟要更圈层化一些。因为不同圈层的群体对梗的理解程度和好笑程度感知是极为不同的,不像爽文叙事能戳中人类原始欲望中更有共通性的弱点。

新剧初评|《金猪玉叶》,玩梗是短剧的出路吗?
@煎饼果仔《逃出大英博物馆》(图源:抖音)

类似“万万”系的喜剧方式,更适用于那些当年爱看《万万没想到》的,在移动互联网早期便已经掌握一定网络话语权的群体。它和大众印象里的短剧,服务的是不同的人群。

以电影创作者的身份入局短剧,《金猪玉叶》的确是更顺理成章的转身方式,也响应了“提质减量”的号召。只不过,如果并不把短剧视作某种必须下场的内容形态,仅从《金猪玉叶》的故事来审视,是否以其他产品形态呈现能有更佳观感,值得思考。

主创团队在采访中提到,《金猪玉叶》是“把一部电影拆成24集”。这样的创作思路,究竟是对短剧内容的降维打击,还是水土不服,等待时间给予回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