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5月3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指出,《我的阿勒泰》是新时代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为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体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创作的深厚滋养。《我的阿勒泰》的成功,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带来了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关注时代主题,凝聚共识,记录新征程上的伟大实践。电视剧网络剧要为时代放歌,努力把史诗般的发展实践转化为史诗性的剧作,使之跃然荧屏、熠熠生辉。要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一步讲好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二是关注人民需求,丰富大屏内容,提升优秀作品传播效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增强大屏优质内容供给,大力推动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进入电视大屏播出,让大小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进共赢。三是关注人才培养,薪火相传,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引领帮助青年创作者力戒浮躁,以对人民、对作品的礼敬之心,发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不断提高艺术本领,努力打造新时代的高峰之作。

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网络视听司,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我的阿勒泰》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与会嘉宾从创作、改编、表演、传播等各方面,对《我的阿勒泰》这部现象级作品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认为该剧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广电总局“双治理”工作初显成效下的优异成果,是“文学+影视+文旅”梦幻联动的优秀典范。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实现文化底蕴与真挚情感的双向奔赴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生动讲述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感人故事。该剧的高口碑、高热度,离不开对于题材的精准把握和判断。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网络剧《我的阿勒泰》是北京市广电局重点主抓的作品,在选题策划、剧本立项、拍摄服务、成片审查、宣传推介等方面提供了全链条扶持引导。该作品闪耀台网两端,开拓了精品剧集发展的新空间。它将人文关怀倾注在诗意的画面中,带领观众在慢生活中深刻体验阿勒泰的纯粹底色,与角色一同思考生命与自然,实现了文化底蕴与真挚情感的双向奔赴。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梁红表示,《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是央视选剧标准很好的体现,即:坚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大影视观,要心怀国之大者,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要引领影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本剧总编审王兆楠表示,该剧呈现出当代年轻人向往的松弛与自由,关注国民情绪,引发观众深思;着力描绘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实景,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性,体现出更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追求。同时,将文学的精神实质与影像艺术结合,引发话题效应,让新疆阿勒泰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喜爱。

双向赋能,融合共生,“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我的阿勒泰》从散文改编成剧集,为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优质样本。该剧也实现了影视与文旅的双向赋能,成为“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示范性作品。

“该剧让更多人认识了阿勒泰,认识了大美新疆,作为‘文化润疆'的力作,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国内外游客对阿勒泰和新疆的向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江涛表示,该剧做到了民族题材的创新表达,用真实打动观众,重塑了大众对中短剧的认知,该剧在新疆拍摄,为新疆文艺创作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当前文旅和广电的协同发展效应日益显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接连上演。《我的阿勒泰》是文旅广电产业融合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性成果,剧好景美相得益彰。应完善文旅服务,放大影视IP作用,将文旅魅力自然地融入剧中,做到剧与城的双向奔赴、共情共生。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表示,该剧在文学向艺术的转化方面、在美感和网感的有机统一上、在社会情绪的提纯和表现上做出了新的探索。该剧充分展现了原著的艺术气质和美学格调,将散文中的真善美具象化、地域化、时代化。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共阿勒泰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蓝盛新表示,该剧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也是“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示范性作品。阿勒泰地区将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全力做好“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主题活动,多方位提升地区服务能力。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孙雅兰表示,该剧成功的影视化改编,展现了时代叙事,展示了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具备大众化传播的精神基础。创作过程中,保留了散文原著的精神气质,突显出人物面对困难时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实和细节打动观众

《我的阿勒泰》取材于现实,取材于生活。创作团队深入阿勒泰地区采风,体验新疆的自然之美,感受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在剧情中恰当地融入了当地百姓分享的真实生活经历,用真情实感和独特细节打动了观众。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艺创作的方法,最根本、最牢靠的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原著作者李娟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做出判断,创作出《我的阿勒泰》,这部剧通过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理打动观众,感染观众,都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具有启示性意义的优秀作品。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本剧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阿勒泰地区,不断丰富创作素材,寻找人物“落地感”,感悟角色成长历程。本剧导演滕丛丛表示,原著对世界的细腻洞察、天真质朴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人心。采风过程中,主创团队将阿勒泰当地人民分享的真实生活经历加入剧情,用真实打动观众,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感人。本剧总制片人,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总经理齐康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对于善的坚定。本剧作曲高小阳表示,民族音乐是被漫长时光洗礼过的。希望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对土地的感情,传递热爱。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本剧中“张凤侠”的饰演者马伊琍表示,“张凤侠”是敢于追求自我,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这样的角色具有魅力,也能传递向上的精神力量。本剧中“李文秀”的饰演者周依然分享了在创作过程中,努力进入“李文秀”的心灵世界,伴随角色成长,跟随角色通往更豁达心境的心路历程。本剧中“巴太”的饰演者于适表示,“巴太”既向往自由,又尊重传统,是极具特色的人物。剧中至真至清的烟火气和蓬勃坚韧的生命力很能打动人。本剧中“托肯”的饰演者阿丽玛分享了不断寻找“托肯”的形象种子,寻找“落地感”,感受家乡带来的精神力量的创作历程,并希望通过本剧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家乡。

自然之美,真善之美,展现诗与远方的精神寄托

艺术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的阿勒泰》在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该剧展现了自然之美,环境作为影视创作重要的内容元素,带给了观众最直观、最强烈的审美体验;展现了生命之美,让生命的本色跃然荧屏,呈现出自由、率性、本真、善意、脱离物欲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叙事之美,生活化的叙事、散文化的表达、带有诗意的风格,打破了过于追求戏剧冲突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物之美,演员与角色高度融合,放松、松弛、没有痕迹的表演状态感动了观众。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表示,该剧有四个特点:一是“新”,题材新颖,展现神秘美丽的阿勒泰;二是“特”,剧中人物形象独特,给观众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三是“美”,创造美妙的诗境,给人诗与远方的精神寄托;四是“暖”,既直面现实矛盾和困惑,又深挖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给予观众心灵抚慰。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表示,该剧以创新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向行业展示了散文剧的新可能;拓宽了视野,对边疆民族生活题材的书写,展现出民族与个人在文化演变下的发展;打开了“迷你剧”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在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上追求极致的影像呈现,是探索新审美和新视听的优秀成果。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创作座谈会举行

改编自同名散文集的网络剧《我的阿勒泰》,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成功入围了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该剧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成绩和社会评价,对拍摄地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来源: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