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 未盈

《哈尔滨一九四四》前天收官,在这部谍战剧里,有人在偷情报,有人在搞阴谋,有人在谈恋爱,只有他在兢兢业业地当一个打工人。那就是张子贤饰演的潘越。

潘越作为特务科的智商担当,却越努力越心酸,费尽心思讨好领导,没能升职反倒降职,脸上写满了班味的疲惫。而他后期在聪明与疯癫之间反复横跳,可谓是演出了当代职场人的大型发疯现场,被观众誉为“天生打工人”。而张子贤也带入了自己初入职场的感受来诠释这个人物,“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不认真的人,明明自己想要做的更好,但也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救场,就会很着急烦躁。”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也许正是用这种亲身经历代入角色,引发了当代打工人的深刻共鸣,也让张子贤饰演的很多角色都能出圈。他虽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但演技非常自然、松弛和生活化。无论在《叛逆者》中出演“摸鱼王”王世安,《万里归途》中说着“easy,easy”的外交官章宁,还是《三大队》里被撤职的警察廖健。张子贤是一位永远让观众惊喜的“剧抛脸”演员,每拍一部新剧,便如同换了一张全新的面孔,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光芒盖住角色的光芒。

最近,在张子贤繁忙的剧组拍摄间隙,骨朵与他进行了一次线上的深度对话。当谈及如何锤炼演技时,张子贤却谦虚地将自己的进步归功于合作过的演员们,尤其是在《叛逆者》里合作过的王志文,不仅帮助他建立了作为演员的自信,还为他指明了一条做好演员的路径——“那就是真诚和纯粹。”

01

潘越,爱发疯的打工人

回望这部一年前拍摄的《哈尔滨一九四四》时,张子贤坦言,他之所以接拍这部作品是因为导演张黎,他一直很欣赏张黎的很多作品。而张黎也看过张子贤参演的电影《受益人》,被他的演技所打动,于是萌生了与他合作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便开始了将潘越从文字形象变成真实形象的创作之旅。

张子贤说:“最开始看剧本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谍战剧剧本,我相信和黎叔合作,也许可以做出比剧本更精彩的创作。而潘越这个角色,我认为他是一个认真上班的打工人,但也有内心真实的恐惧。因为在1944的时代背景下,他首要的任务是让自己能生存下来,因为他没有崇高的信仰,所以会为了活着不择手段。

《哈尔滨一九四四》讲述的是一段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地下党奋战的传奇故事,张子贤饰演的潘越,是哈尔滨(伪满)警察厅特务科情报股股长。作为特务科的智商担当,他的侦查能力一流,不仅屡次拆穿地下党宋卓文的计谋,成为宋卓文卧底期间的最大威胁,还主导了反派与正派之间的多次谍战。张子贤的精彩演技,将潘越的多面性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既有八面玲珑、谨慎精明的一面,又藏着阴险狠辣的一面。每当他眼镜一闪,观众就预感到他又在酝酿某种阴谋。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张子贤向骨朵分享了他创作角色的历程:拿到剧本之后,他首先会从社会属性、年龄、台词来判断这个人物的性格;抓住性格的大致轮廓之后,他不会设计过多表演细节,因为会限制人物的生动性,而是选择在现场表演时保持新鲜感,和对手一起去感受当下的人物,碰撞出人物的本能反应。

比如有一场戏,是共产党小魏为保护卧底宋卓文,在邮局吞下重要信件,潘越为取出信件,不惜残忍割开小魏的喉咙。他在倾盆大雨中被鲜血溅满脸颊的样子,让观众深感残忍和心痛,直呼“快被潘越气死了”。

在演这场戏的时候,张子贤坦言自己也很害怕,“我也觉得这事儿挺缺德的。所以在现场实际拍摄的时候,我先转过身,抽了自己两个大嘴巴,才上去拿刀把小魏的喉咙割开。我认为不管这个人有多残暴,除非是天生的变态,不然在执行这种惨无人道的任务时,他一定会有他的恐惧所在。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随着特务科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潘越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本来就饱受精神疾病困扰,又因一次失误被日本军官严厉批评并降职,这一连串的失控让他在上班时情绪崩溃,被特务科科长关雪强迫送进医院,被囚禁的他只能和宋卓文展开权力的暗斗。这个人物的后期表现很癫狂,和前面的精明谨慎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潘越的疯癫,张子贤是这样理解的:“潘越每天勤勤恳恳上班,而在他眼里,同事领导们并没有认真的‘搞事业’,下属也不认真干活,久而久之他肯定很窝火。而且他明明追查到了宋卓文的双胞胎身份,但提出的线索也没人相信。他感觉这些同事领导一个个都不争气,关键是合起伙来挤兑他,当然就会很容易发疯。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在演绎这一角色时,张子贤也代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实情感。“我原先也遇到过不认真的合作对象,那时候心态就容易急躁,因为我很想把这事儿办好,但总有几个人不认真,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这和潘越的心态是一样的,潘越作为自驱力很强的打工人,想要获得自我实现,但总被领导忽视,心态就很容易失衡。我觉得这和当代职场打工人的困境也有相似之处。”

02‍

戏里发疯,戏外认真‍‍‍‍‍‍

《哈尔滨一九四四》是张子贤和导演张黎的首次合作。张黎是摄影师出身,极具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和对于历史独特视角的展现,让他执导出了很多高分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这两部经典历史剧,也让他成为了很多演员心中向往合作的导演。

这次合作,不仅让张子贤感受到了张黎的敬业精神,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对人物更精准的表演塑造。张子贤谈及黎叔时,不禁感慨道:“这个戏拍了半年多,期间我会有比较懈怠的阶段。但每次看到黎叔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毫不放松时,我们都会肃然起敬。我记得没合作之前,听闻黎叔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艺术家,但我和他接触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我把他当作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他也把我当作好朋友一样去共同创作。”

早在没有看到剧本之前,张黎就对张子贤说潘越这个人物的特点是“有病”。张子贤说:“他的精神状态有点焦虑抑郁,有长期的睡眠障碍,所以有时候办的事情不是正常人办的。当时我和导演都有点吃不准这个人的病怎么演,直到开机拍摄半个月后,我才能逐渐找到这个人的疯劲儿。

当时有一场戏是日本人组织特务科体检,潘越为了隐瞒自己的病情,偷偷取出体检报告单,躲在厕所里撕掉。张子贤说:“我刚开始的设想是等日本人离开之后,我悄悄地把报告单撕了,再跟没事人似地走出来。黎叔却说你撕的时候动作必须是狰狞的。我的想法是我动作那么大,被别人发现怎么办?但黎叔觉得潘越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他也想不了那么多。”

经过了半个月的表演磨合期后,张子贤越来越能把握住潘越身上疯癫与理智的分寸,张黎也给了他更多的发挥空间。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除了和导演的灵感碰撞,张子贤在剧中和多位演员也有精彩的对手戏,特别是与杨幂饰演的特务科科长关雪之间的较量,两人在职场中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的戏码十分有趣。“杨幂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好演员。在创作过程中,黎叔对于人物和剧本的呈现要求非常严格,在我看来,一个好演员的前提是精准地完成导演的要求,而杨幂的完成度非常高。

相比于独自构思表演,张子贤更喜欢在现场和对手即兴碰撞,这种碰撞虽然有时会超出剧本的原有内容,但也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为双方带来更生动的人物表演。其中,有一场戏让他印象深刻:很多新人来特务科体检,蒋奇明饰演的田小江因为不愿意抽血,和护士发生了争执,田小江喊着:“我爸是O,我妈是O,我肯定是O!你不能抽我的血!”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张子贤说:“这时我饰演的潘越走过去调停,一边说‘行行’,一边把血型记在纸上,原本这场戏就结束了。但蒋奇明又接了一句‘谢谢长官’。因为我俩之前拍过几场戏,他每一次说话都在喊,我就加了一句:‘你总那么激动干什么呢?’说完这句话,蒋奇明说,‘我瞬间找到了田小江的人物性格——爱激动。’”

在《哈尔滨一九四四》半年多的拍摄过程中,张子贤除了努力完成导演的要求,和对手演员交流打磨,内心还有一份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说:“其实每一次拍戏我真的挺焦虑的,因为我不仅想把剧本里的人物演绎出来,还想演出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说很多演员都演过特务,那我就要演一个不一样的特务。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将我对角色的理解传达给观众。”

03‍

简单做人,真诚演戏‍‍‍‍‍‍

张子贤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但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将兴趣变成职业的路上,张子贤发现:表演对于自己来说,就像玩游戏一样,每一次拿到不同的剧本,扮演不同的人物,就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感。

张子贤扮演过很多种职场打工人,他自己也曾经做过几年打工人。他21岁步入社会工作,最初到朋友创立的影视公司上班,先从编剧、制片等岗位熟悉行业,后来一个跑龙套的机会,让他敲开了演员的大门。

谈到过去的经历时,张子贤认为自己其实没有过生活中的低谷期,“我挺好的,遇到的很多人对我也特别好,上班的经历回想起来也挺好玩的。我没有经历过特别苦的或者很不堪的成长经历,网上有文章说我吃不起六块钱的盒饭,实际不是,那只是一段很好玩的经历。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不过在张子贤的演艺生涯初期,他遇到了一些态度不太认真的合作伙伴,这给他的内心带来了不少痛苦。“我在他们中间学不到什么经验,那时候我也不认识别人,如果不跟他们混在一起我就没戏拍。所以后来我选择不跟他们一起玩儿了。”

当张子贤凭借演技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崭露头角时,他所接触到的创作班底也越来越好。这几年与他合作的导演、演员,用他的话说,“那都是神坛上的前辈”,比如王志文、黄渤、张译等等。张子贤说:“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表演经验和认真的态度。无论周遭环境怎样、拍摄时长多久、身体多么疲惫,他们都能非常执着、不妥协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在拍《万里归途》的时候,张译提议加一场吃火锅的吵架戏。张子贤说:“最开始这场戏很简单,主要演的是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和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发生矛盾,我就在中间劝了一下,但最后呈现的效果是我和译哥的矛盾升级了。译哥说咱俩只有吵起来,你的牺牲才能更突然、更有力量、让观众更感动。他为了我这个人物,为了全片考虑,对自己的人物也做出了一些牺牲。这种关照真的很打动我。”

这次,张子贤演了一个爱发疯的打工人|专访

除了有这些同行作为榜样,还有一位良师的引导让张子贤的演艺生涯迎来了转折点——那就是王志文。张子贤说:“在和王志文老师拍《叛逆者》之前,拍戏对我来说真的很吃力,因为我完全没有方法,也没有建立起演员的自信,是王老师帮我找到了作为演员的自信。在《叛逆者》里,我和王志文老师拍完了一场戏后,他总会问我‘你觉得好吗?’我说:‘觉得还行’,他就说:‘是不是还能更好?’,我说:‘能’。他说:‘那咱们就要那个最好的,咱们可以多拍几遍。

张子贤回想起来,其实王志文教给自己的不是方法,而是指明了一条路径——”如果想成为一个好演员,是需要认真和纯粹的。”不光是演戏,做人也是如此。张子贤逐渐意识到:无论是拍戏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简单一些。

“最开始别人会觉得我有点怪,‘怎么我们都绕着说,他非直接说?’但后来我发现这份简单不仅让我自在,也让我的表演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相信张子贤凭着这股简单真诚的劲儿,能向他所敬仰的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冲向更高的山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