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请允许我以《哈尔滨1944》中卓文最后对关雪说的两句台词,作为开头。

“你可能忘了5年前给小武下的一道命令。”

“他曾经救了你,但最终,死在你手里。”

《哈尔滨1944》这部谍战大剧,最终还是留下了一个令人无比唏嘘感叹的结局。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看完大结局后,我内心感慨万千。

不吹不黑,虽然这部剧播出过程中,存在很多争议,但在我心目中,这部剧给我带来的感动,其实一点不比之前的《追风者》少。剧集在我心中的评分,也远远高于豆瓣的6.7分。

在我看来,导演张黎完成了一场谍战剧新的试验,剧集不完美,但绝对别有一番味道。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哈尔滨1944年的雪过无痕,但总会在人心里,留下痕迹。

1:关于大结局

《哈尔滨1944》最后一集,卓文独自站在彩旗招展的街头,望着1949年新中国的街道,泪流满面,那个成天跟他拌嘴给他惹祸让他擦屁股的卓武,再也惹不着他了。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这个结局,应该是编剧王小枪在大结局给观众最猝不及防的内心一击。

总的来说,这个大结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故事大结局。

二是人物大结局。

先说故事。

最后4集的故事核心,其实就两个,一是卓文卓武最后一个重要任务,消灭731试验核心人物小岛。

二是潘越和关雪会不会发现兄弟俩的身份秘密。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任务,完成了。

虽然完成的过程出人意料,小岛并不是卓文卓武消灭的,而是死于忽然觉醒的伪满洲官员的手里。

那么卓文卓武暴露了吗?

实际上,在我看来,最后几集里,卓文卓武早就暴露了。

但为什么潘越他们始终没有对卓文下手?原因其实剧中交代地非常清楚——历史背景。

故事大结局所有角色面对的其实是:日本实际已经战败,每个反派都在考虑自己的后路。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恰恰是这一点,给了卓文卓武争取了最后一点时间。

潘越是全剧最没信仰的人,永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墙头草,他知道自己双手沾满无辜者的鲜血,绝不可能加入我们,那么国民党当然是他最好的选择。

宁先生早已许给他奉天警察局局长的位置,但条件是:哈尔滨地下党的完整名单。

这就是为什么他投鼠忌器,迟迟不敢对卓文下手,因为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结果就这么一犹豫,影响了战果。也引出了最后时刻,关雪和卓文卓武兄弟的街头对峙。

当然最后是卓文卓武赢了。

但这还不是关雪最终的结局。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主要角色的结局——

谢月坐上了离开哈尔滨的火车,最终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而关凯有勇气在雨中手刃宁先生,却没有勇气带着理想幻灭苟活去日本。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他选择了自杀。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潘越则带着他奉天警察局长的春秋大梦,死于狙击手的枪下。

在全剧中有三个智力天花板,卓文、老钱和潘越,我个人认为三人难分伯仲,但潘越输在,歪心思太多。

他早就知道宋卓文和宋卓武是双胞胎,一个卧底,一部在外边干脏活,中了卓文的套后他以退为进,一个回马枪险些杀得卓文猝不及防。

但他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时刻仓皇倒在雨中。张子贤这场戏的演技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最后三个关键角色:卓文、卓武、关雪。

三个人物命运一起交代,因为某种意义上,从当年卓武救下关雪,三人已经命运相连。

卓武牺牲在抗战胜利后,暗杀他的是全剧另一个战力天花板:小武。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王小枪这个安排非常巧妙,从战力来说,就算是暗杀,我也只信小武能让卓武中招,再加上卓武正扛着孩子磕着小瓜子,放松了警惕。

但为什么关雪要杀卓武?实际上她下命令要杀的,是卓文。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而这个消息,她是在被关押五年后才知道的。

活到了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卓文,已经成为抚顺警局的主管领导,他亲自下厨,给仍在被关押的关雪做了他最爱吃的锅包肉,骑着自行车,来看剪了短发,一身监狱服的关雪。

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卓文问关雪锅包肉做得怎么样,关雪笑着说,要么你还是别做了吧。

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关雪依然没有低下她高傲的头。

在这段戏中,两个人都表达了对信仰的不同看法。

关雪说“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谈信仰,你赢了,你活着。”

之前一直有人怀疑,关雪是否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屡屡故意“放水”。从剧情来看,她是监听到潘和胡的对话后开始自己复盘,确认了卓文的身份。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我认为没有故意放水,在关雪心中,最重要的,从来是自己的利益,是活着。

任何妨碍自己活着的人,都要死,所以她才下了杀死卓文的命令。

而她最后的痛哭,也不是真心忏悔,而是错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卓武。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卓文虽然知道这一切,依然语重心长的劝她回头:

“希望你像卓武一样真心相信这个新世界,他可以,你也可以。”

关雪最后看了一眼他们最后那张合照。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此时配乐响起,仿佛带着无尽的离愁别绪。“卓文,你说如果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印在这张照片上,是不是我觉得他是谁,他就是谁。”

关雪声音憔悴,感情饱满,说完最后一句,她送走卓文,走回接待室,大口吃完了卓文给她带来的炒面和锅包肉,泪如雨下。

卓文走出监狱,望了一眼天空,这已经是新中国的天空了。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我当真是感慨万千,张黎要拍的,从来不只是胜负那么简单,他要拍的是人,人的命运,人的情感。

2:关于《哈尔滨1944》

我直说了吧,对我而言,剧集被严重低估了。

或者说,我始终认为,如果说中国观众对古偶剧、现偶要求最低,那么对谍战剧,则要求最高。

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谍战剧,比如《潜伏》《黎明之前》《悬崖》《风筝》等,太过经典,观众张口就会拿经典去比较。

为什么这些年来,谍战剧一直在多元化?

不是传统谍战剧没人看,而是传统谍战剧对于剧本的要求太高、观众的容错率太低。这也是为什么《哈尔滨1944》一度遭遇了观众各种批评,有些有道理,有些没道理。

但在我看来,张黎其实拍出了一部前人走过又没走过的路:历史谍战剧。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地点,哈尔滨,时间,1944。

在时间节点上,剧集选择了近代史中最关键、最动荡的时期之一——抗战胜利的前夜1944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下的谍战戏,不仅紧张刺激感加重,人物命运的选择,也令故事有了不同的味道。

还有地点。

1932年到1945年的东四省处于伪满洲国统治,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的政局敏感,过去多数谍战剧选择了上海、北平,最多是南京,只有张黎,选择了东北。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这块地界上涉及的势力有日本军人、国民党军统、伪满特务科、抗联战士,还有我们的地下党,等,各路势力暗潮涌动。

还有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从关雪将石医生、田小江交给日本人,到卓文冒死完成对试验现场的闯关,再到最后对小岛的刺杀,对“731”的表现可以说一气呵成。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在我看,剧集的创作野心,远超普通的谍战剧。

拍过《大明王朝1566》的张黎,某种意义上,就是把剧集当成历史剧在拍,而不是简单的谍战剧。

剧中张黎也把自己的电视剧美学发挥地淋漓尽致,就说大结局,黑白和彩色光影色调不仅绝美,更带出了强烈的年代感和油画感质感,过去和现在,抗战胜利前和新中国建立后,时间往返交织,画面本身充满故事张力。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结尾那段近一分钟的空镜,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胜过千言万语。 张黎依然是张黎。

就一部传统谍战剧来说,不能说剧集没有任何瑕疵,但你看进去就会入戏,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觉得好看。

而且回头看来,许多之前观众以为的逻辑瑕疵,根本不是瑕疵。

比如一直备受诟病的松鼠密电。

观众一直在吐槽关雪处理地太不保密,这个特务科科长怎么当上的?

直到“松鼠”被老钱揪出来,就是老苗,剧情才交代出关雪的用意:什么松鼠密电,根本是个故意做给人看的幌子,两人一直是用信鸽通信。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还有,对宋卓文,她也根本没有那么轻信,不然就不会拍身为股长的常婶去监视宋卓文。

观众更想不到的是,她和老苗竟然是夫妻。

这些细节相互缠绕,被埋在精密的布局、巧妙的对决和精妙的智斗中,张黎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放下“钩子”。

谍战之外,剧中还有普通人生于乱世中野草求生的艰辛、有自作孽不可活的下场,有末日将至的各怀鬼胎,有人狠、有人麻木,除了情绪始终保持稳定的老钱和卓文,几乎所有人都在发癫。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直到大结局音乐响起来的一瞬间,我内心澎湃,难掩激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时间,各种或惊险万分或波澜壮阔的剧情画面,都在脑海中翻涌。

原来谍战剧可以惊险,也可以令人百感交集。

这一切,应该被人看到。

3:关于演员演技

《哈尔滨1944》整部剧看完,剧中演员选角,在该剧前期虽然有过不少讨论。

但是,随着剧情推进,我认为演员们用他们的优秀表现征服了观众。

如何拆解一段复杂的历史,将其不动声色地置入到故事中,人是关键。

复杂的历史背景,意味着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乱世难测,人的命运的无常,这都让全剧的角色,极有发挥。

我认为秦昊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个好演员。

宋卓文、宋卓武这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冷静听指挥的“智多星”,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罗宾汉”,一文一武,一体两面,秦昊演得让观众每一幕都能分清,就是功力。

更难的是,对卓武的塑造,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因为一开始先进入故事的,是卓文,而卓武刚出来,尽给卓文惹祸。我一开始也不喜欢卓武,但越往后看,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渐渐爱上了卓武。

因为那五大三粗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看着老钱哭那场戏,是真的哭到我心里。

还有最后牺牲前的笑,回想起来,有那么令人唏嘘。

秦昊演的很好,但这个剧的配角,太抢眼了。

尤其是张子贤。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到了后期,观众一看到潘越笑就后背发凉,笑面虎这个赛道,他已经没有对手。

潘越这个角色好在,一直给人一种尽在掌握的自信感,但一旦事情失控,他就开始发癫。这个表演平衡是精妙到毫厘的艺术,张子贤游刃有余。

还有栾元晖。

刚开始我以为他演的胡彬就只是狠,没想到他演了个反派第一纯爱战神。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看到最后,观众都忍不住心疼这个角色,其实心疼的,是演员的角色塑造。

这是表演的魔力。

像这样的魔法时刻,还有很多。

比如蒋奇明从癫公到抗日义士的转变时刻。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还有张国强那段痛斥老苗的慷慨陈词的段落。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太多高光表演了。

但我并不认为,杨幂就演的有多差。

相反,她演出了一个复杂的关雪。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比如很多博主吐槽的,哪有特务科科长,天天穿着名牌上班的?

但关雪是满清贵族后人,她不该习惯奢侈吗?

这个人物,经历过战乱,本应能够理解战乱之苦,但始终想着承袭“光复梦想”,最后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她穿名牌上班不耽误发狠,从不相信任何人,除了如师如父的老金,也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暴露在别人面前,比如她劝卓文和他一起去日本,但卓文装糊涂,她喂鸽子时,眼圈发红,那一刻已经做出选择。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不能说她冷血无情,但所有的感情,高不过她自己先活着,自己先赢。

我认为至少相对杨幂自己的表演,这绝对是一次突破。

4:关于谍战

其实理解《哈尔滨1944》,或许可以先看看张黎自己更喜欢的另一个剧名,《层林尽染》。

由此就可以理解,张黎在剧中的很多设计和画面处理。

很多时刻,他是把剧集当历史电影在拍的。

在特定的时期,那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细节和彼时人们的生存状态,都被包裹进来。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比如剧中一个细节,很多人不看剧,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一时期,日本颁布了《米谷管理法》,汉人没有资格吃米,所以就算是关雪她们,也最多是吃面包和罗宋汤。潘越跟胡彬喝酒,都是吃日料小火锅。

历史并不总是宏大,细节就是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哈尔滨1944》的突破,被低估了。

换个角度看,它也彰显了传统谍战剧,还有许多新的可能,只要愿意挖掘,就不会反反复复拍76号军统卧底受我方感召弃暗投明的剧情。

这些年的谍战剧为什么不够好看?

我认为不是斗智剧情不够力,而是许多导演忘记了谍战剧中信仰的重量。

《哈尔滨1944》中关雪有句话说对了:我们赢不了他们。

那些关雪认为她们“赢不了”的那些人,真实姓名大都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们为这个国家从黑暗走到今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但并不为人所知。

看完《哈尔滨一九四四》大结局,我想说:谍战剧找到了新的路子

他们是卓武,是老钱,是一个个倒在胜利前的战士们。

支撑他们始终不曾放弃、为了一个尚未到来的光明付出所有的,正是从未熄灭的信仰。

就像张黎说的,层林尽染,光明是一步步到来的。这层意思,《哈尔滨1944》把它拍出来了,希望未来更多的谍战剧,也能拍出来——

“谍战是人类的斗智斗勇,历史是一个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