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在《雍正王朝》中,如果问哪个人物的死对观众们的震撼最大,我猜,年羹尧之死肯定是排在前面的。

虽说雍正帝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一向杀人不眨眼。不仅对敌人如此,对待自己阵营的人同样如此,不然的话,夺嫡之夜也不会返回府邸,日后府里做秘密事情的人也不会死去。

但是,在对待自己的心腹上面,他还是比较护犊子的。比如李卫,比如田文镜,比如老十三胤祥,甚至为了他们,不惜跟百官为敌。

不过,这些心腹里面,却有一个人让雍正帝如鲠在喉,咽也不是,吐也不是,这个人便是年羹尧。那么,年羹尧到底干了啥事,最终被雍正帝所不容,只能自尽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年羹尧究竟哪里做错了,为什么雍正帝就是不肯饶恕他?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一、

《雍正王朝》这部剧,其实是一悲剧,因为从剧情一开始便是不停的死人。

开篇黄河决堤,不知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命丧水患。就算是后来结局比较好的李卫、翠儿、乔引娣,也曾是难民,翠儿差点被卖,乔引娣又差点饿死。

像这种大规模死人的情况,剧中还有几次,比如血洗江夏镇,富宁安军队覆亡,太子谋反被镇压等。虽说有些属于自然灾害,有些属于无妄之灾,有些属于咎由自取,但康熙帝在朝堂上也讲了:

“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灾难。”

所以,黄河决堤,那是因为有人贪墨修河工款,有人借空国库导致;江夏镇被屠,那是在偿还任伯安和刘八女们欠下的债,谁让他们让老四胤禛下马呢;至于富宁安之死,太子谋反等,那也是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酿成的果。

当然,剧中死人的地方还有很多,魏东亭之死,郑春华之死,王掞之死,坎儿之死,康熙帝之死,孙嘉诚之死,年秋月之死,老十三胤祥之死,雍正帝之死……等等等等。

而且,每每有重要人物死去,都会配上凄凉的音乐,尤其是那首《牧童》曲,诉尽了这些像牛儿一样人的命运,尤其是年羹尧:

“牛儿牛儿在坡上哟,田园绿叶好风光哟;一方黄土一方田,山又高来水又长。牛儿牛儿为谁忙哟,忙完春耕忙秋粮哟;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二、

我们今天就要谈一谈年羹尧之死,他究竟干了什么,为什么从风光一时的大将军,落得城门自尽的下场?

历史上的年羹尧咱就不多说了,人家是正儿八经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当的官。要知道那一年他才21岁,跟大他七八岁的张廷玉是同一届的,俩人在翰林院是同学。

而且年羹尧的发家也不靠的老四胤禛,全靠康熙帝赏识和器重,一路干到了川陕总督。因为他自认为是朝廷的人,在四皇子胤禛面前不肯称奴才,还被老四胤禛写信痛骂过一次。或许本身跟老四胤禛关系不佳,也导致雍正帝即位以后,年羹尧只当了三年零两个月臣子,便去见了阎王。

雍正帝即位开始的两年,年羹尧一直在外打仗,打了胜仗后才一年时间,就被干掉了。这期间,他跟雍正帝主要书信来往,连面都没见过几次。

说他飞扬跋扈吧?

人家是科举出身,文人出道,本身学的就是孔孟那一套,不可能犯那种低级、无脑、鲁莽、跋扈的错。但毕竟是文人,有一种傲气和风骨在里面,不愿意降低姿态去迎合新贵。

说他功高盖主吧?

倒也说得过去,毕竟都封一等公了,再封下去,就得给个异姓王了。不过,年羹尧在打了胜仗之后,也懂得这个道理,在西安驻扎的时候,就一直上书说自己浑身不得劲,要求回家养老,可惜雍正帝不许啊。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三、

说白了,年羹尧之所以被雍正帝干掉,我猜主要还是因为儿皇继位,清算老臣。

可是,到了《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就成了雍亲王府的府邸奴才,一路提升也全靠老四胤禛。可惜到后来当上大将军王后却飞扬跋扈的不认主,恃宠而娇,谁也不放在眼中,最终落得自尽的下场。

那么,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年羹尧这个人,被塑造在剧中的形象,属于那种能力很强,野心也很大的人。能力强,就能实现自身价值,会成为众多势力争抢的对象。野心大,则自我驱动着往前奔,拼尽全力也好,不择手段也罢,总之想方设法要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年羹尧跟老四胤禛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有点不对位,倒是存在一种互相利用,互相算计的意味在里面。

比如开篇老四胤禛去扬州筹款赈灾,作为杭州偏将的年羹尧,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早早就等在了码头。不仅提前将老四胤禛安排的差事干的漂亮,救出了邬思道,还特意派妹妹年秋月去照顾。

就连几个人见面后说的寒暄话,问他在这干的怎么样,人家回答的也非常漂亮:

“在哪儿都不如在主子身边……”

老四胤禛倒是没听出他的弦外音,老十三胤祥却听出来了,补上一句:

“好你个奴才,你跟猴一样,真会顺杆儿爬,你是想回北京吧?”

是啊,年羹尧为什么急着表态,希望能回京任职呢?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四、

人嘛,总是要趋利避害,年羹尧之所以想回北京,主要也是基于这两点考虑:

一是,老四胤禛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了,年羹尧已经预料到,康熙帝派他来南方赈灾,肯定能成。回京后也会接到更大,更多的差事,自己跟着回京,也更能接近权力中枢。

二是,老四胤禛来扬州赈灾,人人都知道这是得罪人的差事,太子胤礽为此还发脾气。而杭州也好,扬州也罢,都属八爷党的地盘。本身自己在这边任职,就被排挤了,等老四胤禛一走,自己更待不下去了。

所以,年羹尧趁着这个机会,迅速给妹妹年秋月安排了个差事。只要年秋月一路伺候邬思道进了王府,那自己跟主子这里就牵上了线,日后飞黄腾达也不在话下。

只可惜,年羹尧的这个小算盘,只打对了一半!

为啥这样说?

因为老四胤禛刚南方赈灾结束,得罪了一大批人后,又马不停蹄的接下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这下子让年羹尧难受了。

最后,老四胤禛因为追缴不利,方法欠妥,不仅当庭辱骂老状元,还逼死了老臣魏东亭。甚至搞得阿哥们去大街上卖家当,丢皇室的脸,被康熙帝训斥一顿,还差点被撸掉郡王爵位。

再加上最听话,干活最起劲的田文镜,又是被老十胤誐痛打,又是被贬职。年羹尧再继续跟着老四胤禛干下去,在他看来,前途一片黑暗啊。

五、

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奶就是娘,谁这时候拉年羹尧一把,谁就是他的恩人,日后便要报答。

果然,老八胤禩也看出了这其中的门道儿,在朝堂上举荐他去当四川提督。而年羹尧,竟然表现的很兴奋,并没有顾及老四胤禛铁青的脸,一口应了下来。

可以说,从此之后,年羹尧就有了跟主子谈判的筹码,俩人开始了萝卜加大棒的相互拉扯,这一扯,就是很多年。

年羹尧在四川越干越好,剿匪业绩突出,老四胤禛就找准时机,给年家抬旗;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老四胤禛不仅默许他霸占了钱财,还将自己的佛珠送给了他;西北战事再起,康熙帝要派一名皇子当大将军王,老四胤禛就举荐年羹尧任川陕总督,还纳了年秋月等侧福晋……

当然,老四胤禛也没有忘记对年羹尧的敲打,你血洗了江夏镇,那就把你关到柏林寺反省;你又升官回四川,那就设计把李卫派到你身边,时刻监视行踪;你回京竟然不来见我,而去见死对头老八胤禩,那就罚你跪上一天,还得给我洗脚……

只不过,老四胤禛的这种敲打,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年羹尧的问题。

年羹尧办事吗?

办,而且很用心去办,少了他老四胤禛很难成事。但,年羹尧办事都是有前提的,没好处他可没那么好听话。

这也就导致,给根萝卜,他就动一动,不给萝卜,他就装傻,但萝卜总有一天会给完的。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六、

这种状况直到雍正帝即位之后,他们俩的这种博弈,仍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年羹尧卡着老十四胤禵的脖子,让他的十几万大军动不了,保雍正帝即位,那你就得封我当大将军;我年羹尧镇守青海,保大清江山,你雍正帝勒紧裤腰带也得供我粮草,哪怕去抄大臣的家;我年羹尧打了胜仗,成了大清的恩人,那就得按照我提供的名单任命官员……

雍正帝也有苦难言,年羹尧确实帮自己夺得了皇位,自己不能亏待他。可是,等到封他当一等公都不满意,当庭甩脸子的时候,还能怎么办?

不是有句话叫,当赏无可赏,就只能赐死了吗?

可是,雍正帝不能这样干呀!

要知道,他刚即位后就干了这么几件事,一是铸造新币,二是追缴欠款,三是开科取士,四是青海战争。

铸币,被人家孙嘉诚找上门阐述弊病,自己明知老八胤禩在搞鬼,却无能为力;追缴府库欠款,却发生了山西诺敏案,自己还赐他天下第一巡抚牌匾,让世人笑掉大牙;开科取士更了不得,自己千算万算没算到会发生科场舞弊案,还把张廷玉牵扯进去了,弄得下不了台……

如果年羹尧这里再出什么差错,那自己的皇位坐不坐得稳先不说,至少自己不适合当皇帝的印象,就会在世间传播,自己的脸面哪里放?

所以,年羹尧是功臣,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己也没有理由去拿掉他。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七、

即使年羹尧这次回京,在京城内的种种表现,都让雍正帝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其实什么“年选”啊,什么不满意封赏啊,亦或者在城门口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目无君臣,都不重要,雍正帝并不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年羹尧竟然把朝廷的军队打造成个人,且不懂的收敛。雍正帝在朝堂之上都发话了,让将士们卸甲,将士们不敢情有可原,可你年羹尧明明在身边,为什么不马上顺着雍正帝的话,问将士们,皇上的话你们没听到吗?

反而是摇着蒲扇,闭着眼睛在那里装傻,到最后连老十三胤祥都看不下去了。

正是因为这个作死的表现,气得雍正帝回宫之后,冲年秋月撒气,一个劲喊她卸甲。所以,这一段实在不理解年羹尧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显示自己带兵严格,还是故意给皇上下马威,显示自己对封一等公,不封王的不满?

“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

但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年羹尧已经是雍正帝最后的脸面了,如果这时候冲他下手,难免留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印象,雍正帝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即使孙嘉诚跳着脚要弹劾年羹尧,雍正帝也只能拼尽全力去保,即使后来孙嘉诚求雨应验,打了自己的脸。

但是,对年羹尧敲打一番,还是得敲的,得让他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八、

于是,雍正帝特意摆下一桌酒席,也就是火锅,请年羹尧吃饭,并在席间提出了三个请求。

这时候的雍正帝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在开饭之前,围绕着年羹尧回西北的事,先提出了第一个请求:

“亮工啊,西北是不是还需要十万兵,能不能再裁减一些?”

从雍正帝的角度考虑,青海战事已停,叛军已经大败,没有理由再养这么多兵。而且,年羹尧在西北大营的奢侈,开销巨大,也是出了名的。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供应粮草,朝廷根本扛不住,况且也没有那么多曹寅家可以查抄。

可惜,年羹尧拒绝了,理由是罗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并未完全失败。虽然青海一战,消灭了他们的主力,可是头目并未抓到,让他们逃了。此时他们一定在暗中积聚力量,伺机再起,这十万兵在这么长的战线上预防,已经是很吃力了。

紧接着雍正帝提出了第二个请求:

“那这每月一百五十万两的军需开支能不能再缩减一些?”

这个请求就是第一个请求的延伸,说白了,让你裁减军队,一方面是削弱你的武装力量,毕竟“卸甲风波”成了雍正帝心中的麻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同时也敲打了一番年羹尧,你的花销是不是太大了点?

可惜,这个请求也被年羹尧拒绝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这已经是十万大军每月的最低开销了。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九、

得到年羹尧拒绝的答复后,雍正帝又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这也是前两个请求的延续,那就是:

“那么这一百五十万两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决,不要朝廷在另外筹款了?”

当然,毫无疑问,这个请求同样被年羹尧给拒绝了,依然让朝廷供应粮草。

那么,年羹尧的拒绝有道理吗?

有道理!

确实,叛军尚未斩草除根,这时候裁减兵员,叛军极有可能卷土重来,届时就真成大麻烦了。就像当年崇祯帝没有对李自成斩草除根一样,让他带着七个骑兵跑了,没想到短短几年,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自成妻女俱失,从七骑遁去。”

军费问题同样如此,大明朝为什么辽东尽失,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拖欠军费。年羹尧在大战之前,包围法轮寺的时候说过,每天的军费就是二十万两,一个月就是六百万。这时候已经把花销降到了四分之一,只一百五十万两,确实很低了。

至于最后一个请求,让在西北四省解决军费问题,更是强人所难。都知道西北战事刚结束,老百姓急需休养生息,此时你却增加他们的税负,岂不是更把他们往叛军那边推。

要知道,当初李卫在江苏筹集粮草供应西北,都被当地的老百姓诟病,说凭什么拿我们的钱,给西北打仗,西北跟我们有啥关系?

现在你让西北老百姓,自己拿钱,供军队在自己的地盘打仗,除非他们疯了,不然臣服谁不是服?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十、

只不过,雍正帝想解决的问题是年羹尧贪污的问题,因为不管怎么算,军费开销都不太对劲。

这个问题其实后来八王议政逼宫时,诚亲王就提出来了:

“一个小小的罗布藏丹增,就耗费了朝廷上千万两银子,动用了二十三万兵马,还跑了首恶元凶。”

老八胤禩还特意补上一句,说大部分钱都被年羹尧给贪污挥霍了,这句话并不假,毕竟当时老八胤禩就在户部任职,当时催军费催的,众官员都要辞职。

后来整理年羹尧罪证的时候,张廷玉就说了,光贪污一项,年羹尧就有四百六十万两之多。也难怪甘肃巡抚范时捷会跑到年羹尧那要军需,说几十名士兵挤一个帐篷里,根本不行。

正因为年羹尧不配合,还想派自己的亲信去西北,雍正帝才见机行事,要把孙嘉诚派过去:

“这个孙嘉诚,曾经是户部的第一理财能手,朕这次派他到西北去,帮你经营军需财务。”

年羹尧当时脸色就变了,并警告孙嘉诚,让他改改脾气,否则军令不留情面,没想到孙嘉诚来了一句: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改不了啦。”

所以,孙嘉诚为什么被杀啊?

就是因为查了年羹尧的账啊,这对于已经赏无可赏,一心想在西北当土皇帝的年羹尧来讲,是大忌,自然就手下不留情了。

当然,孙嘉诚杀或者不杀,并不是雍正帝干掉年羹尧的理由。关键是,他还愿不愿意替雍正帝办事,雍正帝即位后把推行新政看的比命都重,年羹尧但凡表现出一丝全力推行新政的意愿,大概也不会死。

雍正王朝:难怪年羹尧只能自尽,你看雍正帝曾经求过他什么事?

可惜,他拒绝了雍正帝,雍正帝派了孙嘉诚去西北推行新政,又被他给宰了,这最终要了他的命。

当然,年羹尧的死还另有隐情,并非一个孙嘉诚的死可以解释的。事实上,其背后还有邬思道和李卫的推波助澜,那么,他们俩为什么不救,反而把他往深渊推了一把呢?

因为篇幅原因,咱们下回再讲!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