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近日,悬疑情感剧《微暗之火》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优酷“白夜剧场”热播。著名导演姚晓峰执导这部悬疑剧非同一般,播出数天,便收获不少忠实剧迷。首播收视率高达1.9,网络风评赞誉有加:“悬疑剧拍出了文艺片的质感”“剧情发展扣人心弦”“从画面到语言都充满诗意” ……这让许多观众期待,在“剧荒”之际又迎来一部好剧。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微暗之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2000年的跨年之夜,落后封闭的“清水镇”上的故事,一起“杀夫案”引出一个长期遭受家暴之苦和舆论攻击的美丽女人和一个聪明、痴情的青涩少年间的牵绊。这部悬疑剧将会如何讲述这个故事,让其绽放出超越传统悬疑剧的“文艺魅力”?

《微暗之火》总导演姚晓峰在近日受访中,从叙事结构、文艺巧思、人性探索等多个角度分享了他拍摄《微暗之火》的心得。他直言,这不只是一个暗黑的悬疑故事,也不只是一个关于姐弟恋的爱情故事,“它跳出了一个悬疑剧本体的框架,也突破了悬疑剧的边界,更多是做人性的挖掘和展示。《漫长的季节》也是这一类的。我们又多了一层人文精神的探索,对人性之美的呼唤。”

人性探索

以诗歌激发无边黑暗中的人性光辉

与常规悬疑剧不同,《微暗之火》展现的独特文艺质感,以及对“社会风俗和人情社会下的舆论暴力”“女性反抗”“少年成长”等社会议题的聚焦,使其在各大社交平台都得到了较高的讨论度。其中,最热的讨论点,无疑是女主南雅与少年周洛之间牵扯着命案、又满注深情的情感羁绊。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南雅作为“小镇中最漂亮的女人”,没有被来自丈夫的暴力、清水镇的谣言中伤所击倒,反而不断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绝望却倔强地反抗着。这种犹如带刺玫瑰般的脆弱却决绝的精神深深吸引了男主周洛,让这位青涩的大学生为之深深着迷。正是这份吸引,最终让两人走向了相互救赎,在愚昧闭塞的清水镇中燃起“微暗之火”。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微暗之火》不是普通常规的悬疑剧,在形式、载体、结构上有了很多新的突破,而且跳出了一个悬疑剧本体的框架,也突破了悬疑剧的边界,更多是做人性的挖掘和展示。”姚晓峰说。在他看来,剧名“微暗之火”有三层寓意,既代表环境的“暗黑”,有探案的气质;在情感层面,又是炙热的;第三层是人性之美,光辉虽然在幽暗之处,但只要有光辉在依然可以绽放人性美的可贵。“我们这个戏是呼唤人性之美的,人是向善向好的,我在剧里主要用‘实’的东西——艺术和诗歌,来表达人性,把人的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勾出来。”

有人觉得,少年爱上南雅,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没有什么铺垫。姚晓峰说,诗歌正是连结南雅与少年周洛的重要媒介。“周洛作为一个少年有他的不成熟,周洛在没有受到艺术启蒙、诗歌启蒙之前他是一个混沌的少年,他对于一个女性的认知更多是在性。但是他进入到南雅的内心以后,他领略到世界上除了科学和物理还有一种东西是诗歌,他从这些美和艺术里面领略到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他才无限地接近南雅干净的灵魂,南雅是最早在这个镇上觉醒的灵魂。所以,他们才有了最后的相互拯救。”

在姚导眼中,南雅与周洛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爱情。“爱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读懂了你的灵魂以后,我能成为你真正的精神伴侣和知己,能够去帮助你。这是两个孤独灵魂之间的相互拯救,南雅把周洛从一个庸俗的少年变成懂得美好的人,周洛把南雅从泥潭中拽出来,脱离人生的苦海。”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在《微暗之火》剧中出现的众多诗歌里,姚晓峰说,最令自己有所共鸣的是南雅与周洛重读的《未选择的路》。“在医院里,两个人念诗引起共鸣,(周洛才明白)你心灵干净才能看到另外一个美丽的心灵。我就要拍一个干干净净的、不是纯物欲和生理的(爱情),更多的是精神的交融。所以我通过诗歌打破了悬疑的本体,让它(悬疑)成为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去放大剧中的人性,包括人性弱、人性善。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好人,每个人身上有自己的弱点,每个人身上也有人性的光辉。”

小镇风情

婺源之美成就了画面之美

又饱含“小镇生态”的隐喻

随着《微暗之火》的热播,故事的发生地“清水镇”也成为了不少剧迷津津乐道的戏剧场景,有人甚至将姚晓峰镜头下的清水镇比作马尔克斯的马贡多,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清水镇这一特殊场景对《微暗之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对(故事中)这个小镇的选择,到底选在哪,我们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南西北都看了,最终选择了江西婺源。”姚晓峰告诉记者,“这里的油菜花打动了我。我们这个戏里有大量的油菜花,在油菜花田里时,你会有异样的幸福感。”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这种幸福感融入了《微暗之火》的摄影画面中,让观众不禁融情于景,感叹剧中画面的优越质感。《微暗之火》在五一小长假前开播,这也激起了剧迷想前往“周洛的故乡”打卡美景的热情。姚晓峰导演直言,这种画面质感,事实上是整个创作团队刻意营造的结果。“我要讴歌人性的光辉和诗歌的魅力,更多的需要美,既需要用镜头展现环境之美,也需要展现出两个(主角的)人像之美、灵魂之美,必须拍得漂亮干净,才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和这个小镇的格格不入,才能让他们完全鹤立鸡群。”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唯美,姚晓峰说,在拍摄千禧之夜的烟花夜景时,他选择了实景拍摄,耗费了不少时间与金钱。他不愿意用后期技术合成烟花的意愿,仅仅是因为那“不够壮观,不够唯美”而已。“所有的人在虚拟拍摄时只能瞎喊,不能给人那个感觉。只有实景拍摄才壮观,拍起来才震撼。”

剧中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间里,清水镇以一个南方的、相对封闭落后的“小镇形象”,为《微暗之火》整个故事的发生造出了一个饱含隐喻的时代舞台。姚晓峰说:“封闭小镇特别适合拿来做隐喻。因为它封闭,自然会带来小小的、闭环的、完全封闭的圈子。而熟人的关系里最能展现人性,因为在熟人圈子里,人性没有任何的遮掩。我希望这个故事是在山清水秀的、有点与世隔绝的地方拍摄,婺源具备这样的特质。”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姚晓峰提到,在剧中村民跟着龙来、跟着龙走的传统习俗活动,其实是一个叫“板凳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单是这一个场景,他们便拍了无数遍——只为了让“龙”的形象出现在画面时,能够带给观众震撼感与沉浸感。“这个龙也是有隐喻的,到最后画龙点睛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神灵,俯视着清水镇的人,龙头一闪,谁说了谎,一目了然。”

悬疑剧的探索与创新

细节刻画与人性挖掘

让国产剧进入视听艺术的时代

姚晓峰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特别细腻的导演”,擅于用很细腻的镜头来体现台词之外的艺术化的捕捉。他此前拍摄的《追风者》颇负盛誉,被称赞为“一部拍出了电影质感的电视剧”。这一次,姚晓峰把细腻的特质带到了《微暗之火》。

“《微暗之火》几乎每个镜头都有细节的表达。它本身是一个悬疑题材,悬疑题材需要大量的细节展示、铺陈,到最后观众一点点发现,来回地在细节里找答案。而情感的展现更需要细节的堆砌。因为情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慢慢形成。”

姚晓峰提到,在第二集,周洛与南雅在音像店里的相遇,就是一个特别好的细节例子。“一个午后,清风吹拂的树叶,在那样的心境下,一个动人的女人出现在他面前。怎么被她打动?清风摇曳,哪怕她头发上一滴水滴在他的胳膊上,观众都会被这个细节迅速地带入。情感的带入、一动,它就是细节,让周洛心动的一个细节。”

《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突破悬疑剧的边界,探索人性之美

姚晓峰表示,对细节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说书时代了,必须在视听语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和探索,因为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了,越来越成熟了。”

而《微暗之火》在国产剧、同类型悬疑剧中的探索和创新,姚晓峰认为,它是以悬疑剧的结构,对人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挖掘。他说:“我们只有敢于直面人性的恶,才能知道人性美的可贵。这份少年的勇敢,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看到一些丑恶以后,他们依旧能够勇敢去挑战、去承担,这个是很多成年人自愧不如的地方,是《微暗之火》最动人的地方。”

姚晓峰希望,在悬疑剧中深入挖掘人性,能够为《微暗之火》带来质的飞跃。“我们太长时间不谈人性了,太长时间没有探讨人性光辉的魅力了。我希望通过这部戏,通过对人性的赞美,重新唤起更多的人去喜欢诗歌,让诗的时代重新回来。《微暗之火》和目前大家普遍理解的‘罪案剧’,我觉得突破是很多的。我也希望这个突破能够被观众接受。因为这个是需要有一定的门槛,但是我相信观众,因为现在的观众审美能力提高了非常多,我们过去老是低估了。”

姚晓峰指出,自己从《追风者》开始一直在谈“视听艺术”这个问题,他也认同“白夜剧场”正在用一批探索创新的作品,用镜头化的语言,探讨深刻的社会议题、展现深邃的人性关照、提供更有沉浸感的观剧体验,是一种拓展国产剧精品化的新路径。“观众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所谓的‘听评书’的电视剧欣赏习惯,现在的电视剧是‘视觉评书’的概念,更多是在于镜头的表达,在于每个镜头传递的信息,是真正进入到视听艺术的时代。观众的审美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作为制作者的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那么肯定会被观众抛弃。因此,我们做和不做都得做,必须要主动地去探索,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领先者。”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孙健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