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寄情人》太上头了,现在感觉吃饭都是廖根鸡的卤鸡味!
真香!
来,展开说说!
一,春色
李现周雨彤你们这哪里是去浪家扫楼啊,这捧花照片,四舍五入不就是陈麦冬和庄洁的婚礼现场吗!
呜呜呜好嗑到原地起飞!
来,说说这俩为啥那样好嗑。
很喜欢从小说《情人》到剧版《春色寄情人》的名称改动,“春色”很有意思。
东亚保守语境中,要么是被放大的青涩纯爱,要么是被遮掩的色欲涌动,要么是被薅秃的中年一地鸡毛。
总之,“成年人的爱情”中“春色”一端、似乎很少能上桌。
谈爱,但又好像大多只谈“无性之爱”(性被放进另一种口袋里)。
为避免少儿不宜,而连带切割掉一些“成人”的“人之属性”。
《春色寄情人》就很有意思,春色,于南枰镇而言、是春山青青春水潺潺、春意如许的暖意和生机;
于情人而言,是爱意染上眼角眉梢。
于远方的情人而言,那一个“寄”,既有“聊寄一枝春”的曼妙风雅,又有想托付整个春天的“春风十里都是你”。
真曼妙啊。
陈麦冬和庄洁,明明彼此中意对方,但又要考量“一个人敌不过一座城”;
明明分别明明没名分,但也可以心潮翻涌、情至而吻。
很想让人高喊“来人啦,给他们铺床!”
大部分被诟病的快餐式速成品偶像剧,人的“人性”都大幅被弱化被简化,就像是为满足某种嗜好而套路填充的添加剂大合集,商品套路感,远高于角色的人性弧光。
但《春色寄情人》不是这个路数,陈麦冬、庄洁乃至南枰镇各色人等,悉数鲜活灵动。
“人”有“人气儿”,“春色”才能真正让人脸红心跳嗑生嗑死。
一致公认李现好苏,但“苏”到底是什么?
他带着何袅袅出现在庄洁家门口,苏。
夜灯下柔光中读死亡之书,温情四溢,苏。
抢了庄洁“比我人都贵的包”、路见不平英勇救人,苏。
嘴上说“来上海开会”、嘴上不承认是来送庄洁,但做的都是很暖的事,苏。
你看,他一身肌肉、看起来像是“腱子肉能直接拿来砸核桃”;
一张冷脸、震惊全南枰镇的吻还是庄洁口中的“强吻”哈哈哈;
但最重要的是一种“外硬里苏”“外冷内温”的温情。
陈麦冬虽然恋爱经验少、少到天天急死奶奶,但他是真正懂得爱值得爱的人。
他的苏,是演员特质契合、表演精湛,也是整个剧组每一个环节都在线、方才共同营造出的“苏”。
苏感体现在具体生活细节中,谈生死不虚妄、做溏心蛋不寡淡。
我们邻家玫瑰庄洁,喜欢就上去亲!一点也不扭捏,太棒了!
你看,虽然她工作属性很常规(销售),但庄洁这般个性、在内娱女主里也非常罕见。
有进有退有分寸,有里有面有能量,有来自山河湖海的生命力、有街头巷尾的亲切,又有暴风骤雨后依旧如春的凌寒愈娇艳。
剧组太懂怎么拍情爱了,虽然人压根还没正式谈恋爱,但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效都好嗑。
无论是庄洁还是陈麦冬,都有一种内在的能平视的温柔。
不必靠“凌驾于别人之上”来掩盖自我的缺失,更不会以爱的名义获取支配感操控感。
很多人在“爱”中希望延续“我之镜像”,重点不是“爱的动作”而是“我的投影”;
也有人在“爱”里湮灭遗忘“我之来路”,重点不是“爱的甜蜜”而是“捆绑依附”。
但陈麦冬和庄洁之间,是一种难得的“平视”情感。
如果说庄洁对苦难的平视、是不苦情不煽情的坚韧明媚;那么陈麦冬和庄洁之间的平视,则是另一种难得的惺惺相惜。
少年时代风雨中短暂相依、下意识获取一点对方的温暖;
成年时代彼此恋慕、但又各自独立,情浓时火花四溅嘶哈嘶哈、分开也可以各自波涛汹涌。
二,谁能不爱南枰镇呢
《春色寄情人》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此“荷尔蒙扑面而来”的一对,恋爱居然是在全镇人的注视之下谈的!
(虽然目前还没正式谈)
一个告别吻,高清无码多角度视频、全镇疯传。
生硬的分割方法中,长辈亲缘视角和恋爱关系很容易割裂、或者顾此失彼。
更古早更传统的熟人社会人情氛围,和更私密更汹涌更有“性张力”的情爱论,如若都想拍好、那可比“既要又要”更难上加难,但《春色寄情人》做到了。
构建了浓郁又可爱的人情氛围,无论是情人还是人情,都好看都抓人。
CP一看一个嗑生嗑死,群像一看一个嘎嘎笑。
陈麦冬奶奶谷蓓蓓,aka南枰镇掌管CP的神,主打一个“电击水疗”般可爱。
一份能让天下所有长辈共情的用心良苦,装在各路神神叨叨可可爱爱的奇葩作为里,又典型又鲜活。
霸气为表、元气为里;
忧心为肌、暖心为骨。
对,元气。
我们陈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无论是称霸小镇乒乓坛“你们一起上”,还是让邬主任播广播、直接间接搞“给我孙子分配媳妇”那套,或是悄咪咪偷材料,都满溢着鲜活元气。
南枰镇固然地方小、发展受限,无法比拟上海这般大都市,某种意义上是相对封闭和保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镇上人都无波无澜无味。
我们陈奶奶,就是一种活色生香嘎嘎霸气嘎嘎可爱的复杂原味!
庄家众人,里里外外都有意思,虽然戏份多寡有别、但谁都不是工具人。
廖涛,上线时是“刀子嘴妈妈”派掌门人。
一把岁月辛劳、一腔家人羁绊。
一嘴嘚啵嘚、啥都嫌弃啥都数落的机关枪“无差别扫射”话术,特别亲切。
庄洁归家黏糊糊抱着她腻歪恶心“我想你”,这位老妈回应“一边去”,很典型的日常不表达情感类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明显瑕疵。
但又可爱又可敬。
自强不息、勤俭美好,有一代人的局限,更有大浪汹涌间小小一叶扁舟拼命不肯被淹没的那股劲儿。
庄研和何袅袅,一个恍若行为艺术家般抱着鹅出现、一个一言不合就真敢离家出走,叽叽喳喳可可爱爱。
弟弟妹妹一个内省、一个外闹,写作业换专业等等大小事、分分钟勾勒出家常过日子磕磕绊绊,说不尽的愁与喜。
偷偷摸摸围观姐姐和疑似未来姐夫一号,人小鬼大笑点多。
听到姐姐说“对方(二号)没看上我”后,弟弟妹妹一同爆炸、炸点还不一致。
你看,他们姐姐妹妹弟弟三人躺在床上谈心,有一搭没一搭很家常、又很美味。
陈奶奶的林妹妹也好,时常来张罗一头的邬主任也罢,人均有戏。
陈麦冬那个把PUA说成CPU的同学,对流行词汇的掌握程度甚至不如小学生何袅袅,但也算“一语成名”。
就连纪三鹅子都很有存在感,分分钟活在“被卤”的危险中。
这得亏是福建而不在广东,否则纪三鹅子应该没几集就变荔枝木烧鹅了!
你看,故事中有泪有生死,但并不致郁。
泪点不是刻意煽情、笑点更不是尴尬硬挠。
群像自如亲切、看点都可爱生动,分分钟让人笑到合不拢嘴。
三,未亡人和亡者间的时光琥珀
何叔亡故之后,廖涛在殡仪馆几句台词就让人眼泪汪汪。
层次特别好,不是上来就爆哭,而是一句恍若游魂般感慨“十几年进步太多”。
这句话的常规语境,是科技进步的欣喜感;但此处未亡人唏嘘十几年的“亡者遗体整理技术”,是截然不同的反差力量。
如若不是频经不幸,(非从业者)谁会知晓这十几年进步?
一句呓语,双倍多重扎心。
无一字言哀,但有风雷劈来之恸。
她真正崩溃,是在穿鞋之时,人死之后身体僵硬,廖涛用力良久但穿不上,抚尸大哭。好痛啊。
传说中亡者会去奈何桥喝孟婆汤、好忘却前尘往事,但传说不曾说:那些被留下的未亡人,满腔思念满目物是人非、又该饮什么?
死亡的阴影背后,苦主们如何面对逝者已矣的残酷现实?
古往今来字字泣血的悼亡诗历历在目,一声声一句句都是哀都是泪,但“哀”和“节哀”“忘哀”不同。
你看,归根结底,陈麦冬所为所言,皆可归为“节哀”二字,但不是流程化、制式化、重复太多次所以失却本真面目的那种,而是以血泪真心、趟过伤痛走过生死的“节哀”。
七八集的陈麦冬,不仅仅是遗体整容师陈麦冬,也是多年前在殡仪馆不能释怀、疯狂哭泣的迷途少年(兄弟),是数年前亲手送别师父的徒弟(广义上的子侄),是曾深深沉浸悲哀中欲癫欲狂的亲朋故旧。
既有一层站在彼岸摆渡悲伤的“侧眼”/工作者属性,又有一层沉浸在水中央、悲伤淹没头顶的“正视”/过来人通感,将心比心、以泪换泪。
无论是在殡仪馆拥抱失去奶奶的幼童,还是深夜和庄洁说昔年生死间的往事,抑或是在上海关灯燃烛开导何袅袅,他都在以种种不同方式讲述“节哀”。
他的节哀是感同身受的,又是“哀而不伤”式的。
何袅袅问“所以我爸在房子里,对吗”,陈麦冬说“他永远在你的心里,这点更重要”,说“有些话你不说,他也能感应到”。
庄洁带着妹妹去迪士尼疯玩也好、折腾被妈妈骂“有病”的“环镇一日游”也罢,或是一家人在春日山岗上放飞何叔风筝的画面,某种意义上都是对陈麦冬“节哀”的回答:正视死亡的悲痛,但要带着亡者那一份心愿、更用力更明媚活在春光里。
如果说前几集讲述这份工作的困难、艰苦,是世俗意义上陈述入殓师;那么这几集中小孩的故事、陈麦冬自己的故事、庄家和何叔的故事,则是从价值层面、情感层面展开入殓师“时光琥珀”一般的含义。
陈麦冬不仅仅是整理逝者容貌而已,对自己对庄洁,他是未亡人和亡者之间的一道水晶桥、一个情绪沙漏、一份时间琥珀。
执行对逝者的尊重,谈死亡的意义,更谈对生者的宽慰与期许。
起初我觉得,陈麦冬的难得,是“遗体整容师”这个身份在内娱现偶中很罕见;但身份本身其实只是一层外在的虚的躯壳而已,如若不能引发价值情感层面的共鸣,那就只是徒占新坑为新而新,本质上和承包鱼塘的霸总也并无区别。
可贵的是,陈麦冬不仅仅有工作罕见的皮相,更有“从这个独特视角看人间”的浓郁温情。
亡者会变成心底的一滴眼泪、一颗明星;你要带着TA的爱和期许,活得更春意盎然。
当春风漫过山岗、又绿碧草萋萋,你要让他的风筝、飞得更自在无边、更春色烂漫。
舒心结语
追平8集,好像在南枰镇有了一群“云亲人”“云街坊”,隔着屏幕和千山万水却又亲切如斯。
闲适但不散淡、惬意但不虚妄,亲切又不失戏剧性、自然但也不缺看点。
至于遗体整容师的生死故事,不是生硬生拔价值、也并非干瘪灌输式教学,而是以痛以爱、以凝泪之微笑,写就的一出告别歌诗。
山光湖色间、风筝迎风而起,亡者依旧和山川春色同在。
所有珍贵的记忆、惦念的往昔,一如春色千顷、碧波万里,荡起层层涟漪、唤起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