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在我看来,这部剧不是在讲述一个人一个群体的故事,而是在讲述一种主义和一种道路,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用两种不同的选择直观而残酷地表现出来。让我明白1912~1949为什么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作为一个文科生,其实我真的很讨厌中国近代史,就像魏若来一步步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一样痛苦,以前书本上所谓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这部剧里照进了现实。真正的悲剧是上位者妥协,是有志者堕落,是爱国者蒙冤。

“《追风者》这部剧不会强烈地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更多的是从人性,从信仰,从自身出发,中正而冷静,辩证地讲述事情,一切合理又必然,不假不空。”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影像做史的别样表达

近日收官的《追风者》高开高走,在社交媒体上广受热议,在剧中,政治斗争、阶级斗争、职场斗争、经济斗争彼此交错,故事十分烧脑。但编剧凭借高超的技术将原本晦涩难懂的金融经济、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等内容进行了抽象、生动的落地。

不少剧迷在为严丝合缝的剧情击节赞叹时,也对剧中所展示的民国史有了更深层次的好奇。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这部剧集不仅揭开了民国最大贪腐案,也掀开了淞沪保卫战的一角,更把民国四大财阀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丑恶嘴脸予以揭示。

观众在关注央行关税权改革的权力博弈的同时,也对军法处处长康少捷口中神秘的大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看似低调的女性,实际上却在背后操控着诸多家族的命运。剧中所呈现的权力游戏和家族利益的纷争,让不少年轻观众了解了很多已被遗忘的历史,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宋霭龄的形象。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对于很多年轻观众而言,以前只觉得民国是凄美、浪漫的,甚至因为各种影视剧或作品的故事情节而钟情民国时期时,《追风者》的出现却如同一股寒泉,直接浇灭了他们的憧憬与向往,而深刻感受到的民国军阀混战的残酷与黑暗,也触动了他们有关家国的思考。

剧本是内容的灵魂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它如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其中每一滴水珠都既与上游发源之水有关,又与日后入海之水有关,亦与此时此刻之水有关,但也正是因为其浩瀚汪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时间精力从奔涌的江河中找到历史的真相。

因此,以历史背景取材的影视剧所发挥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好的影视剧能够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入口,帮助人们洞悉历史、把握历史大势。

在21世纪初,曾涌现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大明宫词》一批经典影视剧,并成功掀起了剧迷们由影入史的热潮。

以编剧刘和平的两部力作《大明王朝1566》与《北平无战事》为例,《大明王朝1566》不仅呈现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事件,更让观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观察和思考,对人性、权力、道德等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剧中不管是阴鸷中不失深思、狂妄中透出无奈的嘉靖皇帝,还是刚正不阿,为国家、为人民据理力争的海瑞,都无一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矛盾,也让人自发的去探索那段历史,思考现实的出路。

《北平无战事》讲到了国民党币制改革、反贪腐失败的深层原因,不仅在大陆热播,也被人带到中国台湾播放,国民党的一些官员观剧后也不由感慨,进一步认识到了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胜利。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从人民中来、历史中来,向美学中去”的出发、跋涉与回归,促使资深编剧刘和平走向了文艺创作的巅峰。而近年来,能够以影像讲述历史的剧集却愈来愈少。

既然历史是影视创作的富矿,那么能够从民族史、文化史、心灵史的高度重建历史叙事的优质剧集为何却难觅踪迹?

从当下编剧的生存处境来看,也许并不难找到答案。

在行业不规范时期,IP和流量的光环远超内容,编剧明明是内容生产的核心,但话语权和收入却最低,几乎项目中人人都能对剧本指手画脚,即使电影过亿票房,编剧到手的收入也仅有几千元,种种乱象均加剧了影视泡沫膨胀。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国内有超14万编剧,但每年有作品播出的编剧仅有3%。“内卷”本就激烈,超一半编剧又是单打独斗的状态,影视生产的不确定也让编剧们被看到的希望更加渺茫。没有健全的体系去保障编剧的利益,解决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愿意为爱发电的编剧更是少之又少,不少编剧在现实生存的压力之下被迫转行。

特别是在网文改编热的情况下,不少缺乏科班训练的网文作者直接凭借创作者光环进入编剧圈,但却或多或少忽略了从文学跨入影视这一新领域也需要积累。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每集多少分钟、几幕戏,高潮、收尾,角色成长、价值观提炼……大部分网络小说按影视作品的标准来看,是不达标的,这样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如果不重新架构人物关系,故事线,“魔改”“悬浮”等是必然的结果,更遑论用创作自由地表达对历史、对时代、对生活、对人民、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为时代留下一些东西。

因此,《追风者》的出现让观众直呼“编剧翁良平找回了属于编剧的荣光”,也就不足为怪。

让“一剧之本”有被平等看见的机会

于编剧而言,特别是从历史中取材的编剧,讲好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首先需要能真正深入生活,能用一双深入观察的眼睛,见人之所未见,从深层次理解生活,理解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动机与心理奥秘,进而发现因这一切而形成的文化思潮。

而在故事的落地上,《追风者》最为可贵的是剧中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说教,而是通过角色自然而然的表现,将价值评判的主动权交给观众。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在魏若来处境受到威胁时,两党对底层人民的态度具象可观,一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边是“党同伐异”,高下立判。

这种突破符号化的剧本书写方式,成功打开了观众窥探历史的窗口。不少网友在看到预埋的剧情伏笔、台词金句后,主动在弹幕或社交平台上花式表白翁良平。

观众的赞不绝口背后,是翁良平长达一年半的创作积累。

早在2018年6月,翁良平便开始了剧本的创作。在长达1年半的时间中,他不断翻阅《民国银行练习生纪事》《中央苏区财政金融史料汇编》《中国红色金融简史》等资料,在撰写股票、关金改革等相关专业知识时,还多次请教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同学。

剧本回归到原本的位置,编剧从幕后来到台前,成为了舆论的主角。

这是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发生在现象级剧集剧本创作者身上的故事。南镇之于《传闻中的陈芊芊》,张巍之于《梦华录》,皆是如此。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追风者》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和曾经流量加成影视的时代不一样,当下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编剧的力量,深知编剧是内容的灵魂,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成就好的演员和团队。

而当下社会给予编制的平台和空间还远远不够。曾经创造出《人世间》等经典剧集的王海鸰也曾发出感慨,想让人人都能看到自己。

左影右史:好编剧让影视的出口成为历史的入口

新人编剧需要的是机会,成熟编剧需要的是充分的尊重,让创作者都有“平等地”被看到的机会,给予编剧更多闪耀的瞬间,是影视创作持续精品化的必要保证。

加强编剧署名权保护,让编剧的名字不仅体现在一闪而过的片头中,也体现在海报、片花、宣传物料、资料汇总、数据盘点等各领域当中;提高编剧的收入门槛,让剧集对创作方面的收入分配更多一些,设立更多编剧类奖项,为编剧提供更多走向台前的机会……相信这些都能更好的反哺编剧的创作热情,也能让编剧有更多定力去搜集历史人物的图文资料、阅读史书,呈现更多“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创作。

而对于持续走在降本增效道路上的影视行业而言,编剧的春天无疑也终将带来影视行业的春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