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档?《外来媳妇本地郎》:乌龙!

  2021年12月,《外》剧举办播出4000集庆典,如今,“康伯”龚锦堂(前排右四)、“苏贵元”陈坚雄(二排右一)已离开我们。 剧组供图

  “二嫂”虎艳芬。网络图片

  “三哥”彭新智在剧中带新生代演员在新系列中发挥所长。 剧组供图

  近日,广东本土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宣布播出集数缩减,由每周四集改为每周两集,播出时间由每周六、日晚上7:00改为每周日晚上7:00。主演虎艳芬(二嫂演员)回复网友时称:“马上就会结束了,请不要着急”“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对于虎艳芬的回复,有自媒体断章取义,直接替剧方宣布“即将大结局”。

  为此,南都记者求证了珠江频道相关工作人员及《外》剧方宣传,对方表示:“播出时间和数量的调整是播出频道根据自身版面规划所作出的,版面并非一成不变的,未来也有可能继续动态调整。演员的个人表态不能代表出品方和摄制方,我们一如既往以观众收视需求为依归,做好策划、创作、播出工作。”

  由剧方表态可见,《外》剧大结局只是“传闻”,但为何一石击起千层浪?去年刚以突破4330集成为全球播出时间最长、集数最多的情景喜剧,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书,《外》剧到底遇到了什么困境?虎艳芬有何难言之隐?主创目前创作心态如何?《外》剧主角虎艳芬、编剧丁小鼠、总制片人童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作出独家回应。

  演员发声

  虎艳芬:播出减半,深深忧虑《外》剧前景

  此次《外》剧被传“即将大结局”的乌龙事件,缘自《外》剧春节后对播出时间和集数都作出了调整,在主创和剧迷看来这是“腰斩一半”的安排,网友评论中有不舍的,也有冷嘲热讽的,直率的“二嫂”虎艳芬在微博连发几条留言,其中一条留言被视为《外》真的“马上就会结束”。南都记者联系上“二嫂”虎艳芬,了解她为何当时说出这样一番话。

  虎艳芬坦言:“我当时是回应一位网友评论我们剧本质量不佳,喊话‘你们快点结束吧’,我说‘你干嘛这么心急呢’,不可以把我这句话与‘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粘贴在一起,这是断章取义了。”但虎艳芬也表达了对《外》剧前景深深的忧虑:“很多事是未知之数,我们的前景是很黯淡的。《外》剧已经减半播出,我是真的看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样的可能性,我的内心是绞痛的。”

  虎艳芬直指,《外》剧从一年播出208集,“腰斩”至一半104集后,剧组大概拍到5月就会完成这104集的拍摄,在没工可开之下,很多剧组人员就会慢慢流失,一个磨合了20多年的坚固团队就会被冲散;而播出时段的减少,也意味着在观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慢慢减少。“看到一个又一个人离开,我一下子就想到我们这张‘广东名片’,会不会像‘百花甜品’这些老字号一样,突然某一天就会消亡,心里才涌起了这些感慨。现在不是结束,但是我看到这个可能”。

  对于《外》剧此次缩版,除了虎艳芬发声,“三哥”彭新智早前也有在微博发声。主创们表示:如果我们的声音不够大,《外》剧真的会“大结局”!

  编剧回应

  丁小鼠:在那天到来之前,都努力珍惜、维持出品

  在被传“大结局”的乌龙事件之后,《外》剧编剧丁小鼠也接受了南都记者采访。她坦言:“频道2月发出对《外》剧版面调整的通知,收到这个消息,剧组人员很不开心。2023年我们刚拿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书,并且我们的播放收视率一直比较稳定,去年的平均收视份额11.85%,在珠江频道自办栏目中是排名前三的。”

  丁小鼠表示,理解频道的经营压力,但是《外》剧20多年来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从维护品牌角度,保护粤语文化、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她认为《外》剧应该有立足之地。丁小鼠表示,在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形势下,《外》也一直在努力创新,跟上时代潮流。

  “站在主创角度,我们不是害怕‘收工’,没事可做。我们的人工很微薄,大家都是用情怀在维持这部戏的拍摄制作。我们最害怕的是,没机会与观众好好告别。比如另一部老广长寿剧《七十二家房客》,他们说不拍新一季,就不拍了,没有机会在荧屏上好好结尾,这是最大的遗憾。我们在突破4000集的时候曾向观众承诺,希望迈向5000集,现在虽未能有定数,但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大结局的话,希望好好策划一个结局,对得起我们20多年来的付出,可以好好和观众说一声‘再见’。”

  “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都会努力珍惜、维持出品。把每一集当最后一集来拍,自我激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丁小鼠坦言。

  《外》剧求变

  总制片人童瑶:开发微短剧,深入大湾区

  近年来,《外》剧多位灵魂人物相继离开观众,剧组元气大伤;此次《外》剧被“缩减播出时段”更传出“大结局”,主创人员心情沉重。这张“广东名片”如何擦亮?南都记者采访了《外》剧总制片人童瑶。

  童瑶表示,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外》剧如何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新”与“老”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外》剧未来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的思想主题内核不变,但需有“新”内涵。“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发掘当下的‘外来’与‘本地’的新概念。外剧街坊们生活的老西关昌盛街,这是已有的,湾区往来,则是新增的。” 

  二是“老”的创作理念要坚持,但需有“新”人才。童瑶表示,《外》剧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向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热爱大湾区这片热土的优秀编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加入《外》剧创作团队,一起来写《外》剧、演《外》剧。

  三是延续“老”的喜剧风格,建立“新”的表达方式。童瑶认为,《外》剧在保留老一代经典人物故事的同时,应该发掘新一代年轻的核心角色。同时,除了做好大屏端剧集外,也正努力开发《外》剧微短剧项目。她透露,《外》剧微短剧会以年轻、幽默、快节奏为主打方向,抓住网络用户的喜好。

  南都记者发现,《外》剧近年的剧情不再仅仅停留在广州西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外》剧的天地也正变得越来越广阔,早前该剧启动全新系列《逐梦天地间》的拍摄,从康家第三代的创业需求切入,将故事背景和取景地覆盖至佛山的五大城区,采用剧情化表现手段,真实、立体展现大湾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新系列的拍摄“以老带新”,让“三哥”彭新智等戏骨演员带领“康家”的新生代演员冯子晴、赖亿宁、孙德林等在新系列中发挥所长。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孙健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