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短剧造富只为拉投资?业内人士直言“今年80%的剧在亏”,赚钱像中彩票

炒作短剧造富只为拉投资?业内人士直言“今年80%的剧在亏”,赚钱像中彩票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潘琭玙

运营编辑 | 王一晴

自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为短剧又一爆款案例后,原先冷静下来的短剧市场又被添了一把柴火。热搜上“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两部剧收入过亿”,动辄过亿的投资故事又一次拨动观者神经。

“春节档上线了有三四百部短剧,像这样成功的剧只有一两部。”嘉书冰甜短剧创始人王小书很直接地泼了盆冷水,“这个是概率问题,票房几千万,但是背后有两三百个实体,数据是很扎眼的,但这跟中彩票是一样的,彩票的投资回报率可能还更高。”

独立编剧工作室云欣文化负责人西西(化名)认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出圈的一大原因是营销做得好,“它可能没有赚到那么多,但是他营造了一种赚到很多钱的感觉,可能又会有新的投资人进来,当然它肯定是挣了。”

搜狐科技了解到,今年以来短剧爆款一般是流水上千万单日流水达百万的数据,而去年出圈的爆款《无双》缔造的“48小时充值5500万、上线一周充值破亿”的神话已不复存在。

谁在短剧的红海里捞钱?谁又血本无归?在从业人士的眼中短剧市场已经人满为患,但不断涌入的新钱让行业呈现出了一种“表面繁荣”的景观。

进入红海,80%的剧都是亏的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300亿元GMV是同期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549.15亿元的六成,甚至高于去年爱奇艺创了新高的付费会员收入203亿元。有行业人士认为,小程序短剧规模在2027年将达到1000亿元,但会有多少人分食这大块蛋糕无人知晓。

掌阅旗下某子公司短剧编剧部负责人小发(化名)告诉搜狐科技,去年国庆后国家对短剧行业加强监管,行业逐渐进入红海阶段。在前年到去年暑假,基本上属于有剧本、肯投流就能稳赚不赔的情况,但去年下半年众人蜂拥而入。

小发提到,去年暑假期间流水1000万的短剧是进不了前三的,现在流水1000万大概率能拿到短剧日榜的前二。成本上,去年上半年一部短剧不算投流的制作成本是10万元至15万元,现在均价是现代剧30万至50万,古装剧60万至80万。

谁负责投流谁就能拿大头的钱是行业内普遍的认知,小发表示,如果是版权方投流,承制方最多只能拿到流水的10%左右。西安尘啸影业董事长、制片人刘奇(化名)指出,制作链条上的各方实际上是拿钱办事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是甲方公司或是投资人。

“在投资者的角度,短剧投资的特点是体量小,但相比起电影,短剧陪跑的比例是高出许多的。一部不亏钱的短剧,投资人能挣到的是流水的5%至6%,”刘奇告诉搜狐科技。

站在承制方的角度,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横店的群演日薪提高50%,加班费有明确要求,主演的费用相较去年都上涨了一倍以上,A级演员的日薪过去1000元左右也涨到2000元至3000元,票房累计过亿的短剧演员日薪能够达到2万元,导演、制作团队、服化道的价格都随之上涨。小发告诉搜狐科技,“以前拍短剧在路边找个小酒店就可以拍了,现在要租高档宴会厅了。”

王小书认为,对承制方而言是毛利率降低的问题,对出钱的版权方而言是承担亏损的风险。他直言,“80%的剧都是亏的,去年赚钱和亏本的比例可能是一半一半,今年亏得多了。”

嘉书科技承包了从短剧剧本创作、承制到后期投流的全流程。王小书透露,如果将“卖水”的抖快收入去除之后,票房的分成里有10%至15%属于短剧版权方,支付了支付了人力、带宽、支付通道成本、退款等刚性成本后,余下的收入应该是票房的7%左右,这7%还可能需要支付承制方与编剧的分成。按照7%的比例,500万元的票房版权方能够拿到35万元,但单部片的制作成本已远高于35万元。王小书认为,票房没达到500万元是必赔的。有媒体报道,行业头部的点众科技短剧净利润率也不足1%。

少拍点,单部拍好点、拍贵点

今年以来刘奇观察到最明显的趋势是进场的钱少了。她提到,在西安当地有一个较大的拍摄场地,在去年每天都有十几个组同时拍摄,但上个月她去看的时候一个组都没有,“我当时以为我找错地方了,场地方说今年开工量下降了非常多。”

去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明确从七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和细化举措,包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对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很多通过吸引眼球博流量的擦边内容没有办法拍摄。在投流侧,过去很多以擦边为卖点的男频短剧ROI能够达到2,现在没有了捷径。有投流手向媒体透露,代理商都会收到新下架的短剧名单,手头十部剧,起码有四五部会被封。

因为单部短剧的成本增高、成功率降低,拍多了亏钱的版权方只能缩减每月开拍的短剧数量,王小书提到,“以前一个月40部,现在一个月拍20部,对剧本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为降低赔本的概率,版权方选择少拍点,单部拍好点、拍贵点。

西西也告诉搜狐科技,今年版权方对外部剧本的需求量明显减少了,因为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闭环的模式,因此她们被迫改变方向。过去会自己按照榜单,根据自己对短剧的理解写剧本,如今只做定制,版权方出要求,按照他们的要求和思路,“基本上不会有自己的思路了。”去年西西的工作室能够实现单月卖出3本剧本,现在最多一个月出2本定制剧本,一般是三至四个月可能会有一个小爆款。

短剧公司也不愿意花大价钱买剧本了。小发提到,“蓝海时期最差的都能卖到1万多,好的剧本可以卖到3万至5万,年前1万左右是最多的,如今在剧本层面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价格稍微回升到2万左右,但是回不到刚开始的高价。”

有一位编剧告诉搜狐科技,《无双》成为爆款之后,大批量的同类型剧本被复制,人设、剧情、付费点都照搬,都能卖出去。“同质化太严重了,对短剧市场的打击是瞬间到来的。”市场自然地开始淘汰低质量同质化的剧本,明显地出现向精品化发展的趋势。

在剧本创作环节,过去只需要对标市场上的爆款去写剧本就可以,但是现在都会要求多少有一些创新否则不会收剧本。西西提到,平台方对剧本的要求已经开始向电视剧的逻辑和线条去走了,比如内容之前的内容无需因果只要单纯打脸就好了,现在主线会增多,除了推动整条剧情往前走以外,形成男女主人设和行为动机的目的线也要加入。

作为版权方的嘉书科技如今对剧本的需求是向中长剧靠拢的。王小书透露嘉书科技开始大量引进中长剧影视剧编剧,之前是网文作者居多。若计算年收入,中腰部的中长剧编剧的收入已经低于小程序短剧的收入。“中长剧虽然单价高,但是一年下来项目没有那么多,小程序短剧是一部接着一部写的。”

版权方也尝试将此前外包出去的承制环节回收,自制能够让质量与成本可控。因版权方减少了投拍的数量,不少承制方向版权方购买剧本自己出钱拍摄,版权方只负责上线与投流环节,承制方也开始承担亏损的风险。搜狐科技了解到,短剧行业头部平台公司九州也在去年下半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比例或高于30%。

表面的繁荣

“就像十年前的电影,六年前的网剧一样,只要有金主不停地投资,就能非常良性地发展,但大家会有一刻发现,过了几年投资了都在亏,挣钱的人可能连1%都没有。”刘奇表示。

短剧公司在短期快速的积累之后,有优秀团队的项目已经不是行业之外的投资人能够分到一杯羹的。在刘奇看来,小程序短剧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正规的制作公司已有长期的合作方,有过优良短剧制作经验的制作方的投资份额几乎都已经内部消化了。“能看到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发的一起拍短剧、一起投短剧,这样的人基本上都跟骗子差不多。”

王小书坦言,“行业本身的火爆来自于刚开始大家对行业不了解,以及媒体推波助澜的报道。”在他看来,这个行业能否持续要看资金的供给,如果一直有很多人愿意积极热情地投钱进来,理论上是可以继续赚下去的,“只要新进的玩家足够多,还是可以持续这种表面的繁荣。”

短剧行业永远有新人进入,但赚到钱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行业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了——优先有爆款经验的人,在制作层面出过爆款的要求成为刚性,也将无从业经验的小白拦在门外。

王小书直言,“今天的短剧根本不适合普通创业者。”入行需要的是自带资源和上千万的资金门槛,“你有小资源也可以和版权方谈合作对投,小型的项目投资机会存在,大型的创业在短剧行业比较难了。”在他看来,能在成为红海的短剧市场赚到钱,需要的首先是专业度,二是规模化优势,投入的规模足够大能够拿到更多的平台返点、也能更好地与承制方议价。

新玩家涌入只会分食,如何拓宽市场是老玩家们的新议题。王小书提到他的公司也在做品牌合作的短剧与效果广告,拓展To B的生意。在农历新年过后,嘉书科技旗下的TopShort出海短剧 App 进入日本 iOS 下载总榜,排名超Netflix。

行业人士对小程序短剧未来的预判是稳定成为影视的一种形式,每一种形式有其投资体量的范围。电影是大几千万到上亿的投资体量,电视剧的投资体量约是三千万至五千万,小程序短剧占据了百万级别往下的投资体量,这个形式不会消亡。目前制作精良的小程序短剧成本超100万,已是制作成本的天花板,刘奇坦言成本若再提高亏钱的风险会特别大。

谈及大厂是否会入场搅动当前的格局,王小书认为抖快下场的力度较弱,集中于制作头部精品与爆款,他自嘲道,“大厂应该是不屑于干这种低利润率的脏活累活。”

最新视频资讯

E

N

D

炒作短剧造富只为拉投资?业内人士直言“今年80%的剧在亏”,赚钱像中彩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