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间令》中,大佬遍地都是,内奸无处不在。
在四大宗族中,青帝是弃暗投明、暗中倒戈的内奸;在银雨楼内部,大堂主是老当家安插在少主身边的内奸;甚至,在庭院深深的县衙大堂,都有大反派埋下的内奸。
潘樾曾不止一次说过,在县衙中,有反派水波纹组织埋下的眼线。只是,知道和做到之间,永远隔着一光年的距离。
内奸在暗处,潘樾在明处。即使潘大人知道内奸的存在,但是循着线索、找到内奸,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古到今,除内奸、找内鬼的办法有很多,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但是,抓内鬼的游戏,往往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了嫌疑目标。
只要有了嫌疑目标、怀疑对象,抓内鬼的行动才能有条不紊、出其不意。
在《花间令》中,我们环视县衙内的所有人员,最有内鬼嫌疑的无非两个人:一个是老主簿,一个是刘捕快。这两人,一老一少、一文一武,一个是前任县令的心腹,一个是圆滑世故的班头。
在县衙内部的组织结构中,两人都属于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因此,他们更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给反派及时传递情报、杀人灭口。
在剧中,作为反派的卧底,县衙内部奸细最大的贡献就是杀了顾雍。
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经过结果都十分简单。
潘樾在追查灯会案的过程中抓捕了济善堂堂主顾雍,由于他是水波纹组织的四号人物,所以幕后大佬飞鸽传书给县衙卧底,要求他除掉顾雍。
按照惯例,顾雍在出牢房前要签字画押,于是,内奸在印泥中投毒。果然,顾雍彻底下线、毒发身亡。
从表面上来看,老主簿是这次投毒杀人的最大嫌疑人。
在这里,剧情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给了我们明显的暗示。前一秒,反派大佬才下令要除掉顾雍;下一秒,镜头一转,老主簿就强行闯进牢房,要见顾雍。
何况,主簿作为县衙文职工作人员,日常文书收发、上传下达,对于印泥比一般人更加熟悉。所以,这样特殊的下毒方式也符合他的职业属性。老主簿身上的巧合,简直就是编剧官方认证的内奸。
不过,多年的观剧经验告诉我,这根本就是剧情刻意误导的干扰项。因为,在狱卒与老主簿对话时,曾经无意间说过这样一句话,“非常时期,这没有大人手谕谁都不能进去,即使有大人手谕,进出也是要画押的。”
狱卒的话虽然很短,但是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平日里,进出牢房是不需要持有手谕、进出画押的。只有特殊时期,才有这样的规定。
进出需要画押,就一定要用到印泥。在两人对话时,镜头一转,刘捕快躲在暗中观察。
老主簿在明处,刘捕快在暗处,这就基本上排除了主簿的嫌疑。
事实上,在禾阳县衙内,文书管理、案卷归档等工作都是归主簿管理的。如果,老主簿真的是水波纹组织的人, 那么他绝不会允许水波纹相关的案卷一直存放在档房,而是会借机销毁。那么,灯会案就不会浮出水面。
排除了老主簿,我们再来看刘捕快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
例如,接到飞鸽传书“设法杀顾雍”的那个内奸,明显是一双年轻人的手。主簿是个饱经风霜、人老皮糙的老年人。所以,内奸只能是刘捕快。
再例如,在潘樾、上官芷重开灯会,做局引顾杉现身的那一晚,本来要扮演恶人的是刘捕快,结果他一秒变怂、直接罢工,上官芷只能亲自上场,差点被真顾杉杀死。刘捕快为什么不偏不倚,正好在此时此刻肚子疼?因为,他比别人更清楚真相,知道真正的顾杉也在暗中观察、伺机出手。他不愿就此葬送性命。
如果,我们把剧情拉回最初,就会惊奇地发现,刘捕快早就暴露了自己。从开剧的李堂主灭门案,刘捕快的所作所为一直很迷。
在潘大人上任的当天,他就搬出了“银雨罩禾阳,青楼避百花,为财赌生死,济善司万家,官位要坐稳,牢记四大家”的护官符。
刘捕快的这番操作,直接致敬《红楼梦》中的门子。按照刘捕快给出的官方解释,这四大家族是禾阳的天、是禾阳的地、是禾阳唯一的神话、是禾阳真正的县衙。所有的案件只要与四大家族有关,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办。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银雨楼李堂主被灭门,刘捕快为什么要配合县令诬陷杨采薇、稀里糊涂草草结案呢?毕竟,李堂主是银雨楼的高层领导,县衙为什么不缉凶办案、严肃查处呢?
因为,嫁祸杨采薇正是银雨楼的主意,或者说就是银雨楼老当家、水波纹组织大佬卓山巨的主意。他们早就想杀死杨家唯一在世的孤女,所以才会借刀杀人。而刘捕快,正是他们手中的那把刀。
现在再看在鬼市的那一晚,认出潘樾、痛下杀手的人,不偏不倚、好巧不巧,正好就是刘捕快。
刘捕快,别藏了,内奸就是你,不用再怀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