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很难简单批评《红毯先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但相比宁浩导演之前的作品,它肯定不算成功。

宁浩导演最为成功的风格,从《疯狂的石头》开始,是鲜活的多线叙事,带有疯狂气质的黑色幽默喜剧,以及有些粗鲁和市井的群体人物形象——和本片中虚构的“林浩”导演风格类似,而这个角色就是宁浩本人饰演的。

在《红毯先生》中,几年没拍长片的宁浩导演离开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入到“优雅喜剧”的创作之中——“优雅喜剧”其实只是宣传标签,本片更应该归为荒诞题材的艺术片类型,大部分时间不是喜剧,而是一种极为冷冽的讽刺。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红毯先生》海报

本片大量以固定镜头和沉稳色调构成的艺术风格,让人想起这几年北欧电影的一些艺术特征,在现实和荒诞的虚幻感中不断游移。类似包括2017年获得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方形》,或是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一些作品。这样的电影相比在市场中收割票房,可能更适合在电影节上博得赞誉和奖项——本片主要故事是大明星刘伟驰为了在电影节上获奖而在拍电影中做了种种改变的尝试。他真诚努力了,但显然并不成功。这些情节和本片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修辞,这是导演宁浩刻意做的一次艺术尝试。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方形》,猿人上桌大闹了宴会厅,和猪上桌大闹了临时办公室,哪个更荒诞?

从主题来说,《红毯先生》想要表现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艺术工作者陷入创作低潮,在精神上空虚无助,试图以多种方式突破创作桎梏,却发现自己早已陷入人生困境中无法解脱。往小了说,这是和大师费里尼《八部半》类似,艺术家审视自我的主题;往大了说,这是和《方形》一样,在窥视和拷问整个社会文化,是否早已陷入无药可救的空洞和浮夸,是非常严肃的哲学命题。

对于大部分只想去电影院乐一下的中国观众来说,这些主题显然不是适合春节档观看的娱乐题材。即使冠以“优雅喜剧”的标签,大家也不见得就能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最后只能如云里雾里一般走出影院。

更关键的问题是,影片大部分时候确实并不好笑。观众很难看懂某一场具体的戏,导演究竟是想让我们哈哈大笑,引导观众去同情或嘲笑人物,还是去深思和批判文化乱象?这些情节风格上的“拧巴”,让影片整体显得相当奇特。

虽然所有的“拧巴程度”都是统一的,能看出这就是导演刻意追求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但它始终还是“拧巴”。就像影片的主人公“红毯先生”一样,观众不太明白为什么他的富足程度能让一个普通人生活得像帝王一般自在,他却还是如此不快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毯先生》不应该属于欢乐畅快的春节档,而更应该属于电影节。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如果放弃用“喜剧”的标准来评判《红毯先生》,那这部影片究竟在拍些什么。

其实本片很多场景都具有主题上的象征意义。相比具体情节,创作的时候这些“意义”都是更为优先的。比如影片开场就是一段关于“红毯”布置的展示。工作人员细致地布置红毯,却被施工车辆无情地意外拧乱,好似揭开了生活坑坑洼洼的真相。同样荒诞的,还有电影节上明星在闪光灯前认真签名的展板,闭幕后却变成没人收拾的一堆垃圾破布。这些前后对比,都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的真实,但通过影片镜头展示,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直指我们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导演似乎在问,这些光鲜的表面是有意义的吗?但是它们最后都只是一堆废品。

那它们都是没有意义的吗?可如果所有这些都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电影节,没有了星光熠熠的明星们,没有了追星的影迷,没有了电影的神秘感和整个产业。

最后就会变成影片中商业大亨口中所说,“电影就是nothing”,电影不如直接变成卖产品的广告。事实上现实中真有不少制片人在这么聊天——电影的产值不如游戏,也不如许多文化产业比如主题公园,好莱坞商业大片能引导年轻观众去玩相关游戏去充值,去另一个城市的游乐园住酒店吃大餐它不更香吗?电影也就是个广告啊。

本片中林浩导演不会这么想。现实中宁浩导演应该也不会这么考虑问题。但这种说法有某种道理,你也不得不承认。宁浩导演似乎在和谁较劲,在跟空气和风车搏斗,想要证明电影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宁浩导演出演的人物,演得挺好。可能影片中人物遭遇到的那些问题,他现实中都在感同身受。

在拧巴和较劲之间,很难说清楚宁浩导演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林浩”可以为了纯粹的艺术理想,借机会狠揍投资人们,哪怕片子没投资不拍了,也表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理想。但现实中宁浩导演把《红毯先生》拍完了,他一边表现着这些可能都没意义,但他还是把影片送去电影节参展了。他可能也没想明白,自己是在讽刺自己和朋友们,还是在同情自己和朋友们。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演员“体验生活”是没错,但必须得试着融入,只是拿出手机拍拍照,是体验不到任何真实生活的。

同样,还有主角“红毯先生”为了拍片,为了艺术,去下乡“体验生活”了。他看起来有点装腔作势,明明对真实的生活只是浅尝辄止,却表现得自己很认真,收获到很多感悟;但另一方面他又始终在强调作为一个演员,需要敬业,不应该变成短视频这种娱乐工具的附庸。

我们能看到他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表演能力,比如在电影节上强忍内心不快,去扮演好一个代替领奖的替身,也有“甩枪”的专业动作,骑着马不用替身亲自去摔的场面——这些部分他已经比现实中的很多年轻偶像演员要做得好太多了。

我们该同情他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还是该批判他还不够努力,或是努力错了方向呢?不知道。

可能和现实中不少演员一样,他真实地生活在自己虚构的环境之中。他们虚构太久之后,早已脱离了真实的人生,却一点也看不明白,自己是个假人。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这段表演是刘德华30年前在《五虎将之决裂》最后用过的。角色在自杀前,很帅气地用枪耍了一段,体现了优秀演员的动作能力。

在有些不涉及电影工作的部分,宁浩导演的立场倒是能更明确一些,就是直白的讽刺喜剧。比如不生产汽车而卖LOGO的投资人,就是该被揍的坏蛋;比如不分青红皂白,扭曲事实去批评明星的乌合之众,也是愚蠢的;而“红毯先生”碰擦了别人的车不道歉,这也是不讲究的做人方式,他活该被追索。

但作为讽刺喜剧来说,影片的基调是如此悲观,所有事情在故事最后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投资人继续在搞商业诈骗,大众仍然可以肆意批评和信口开河,“红毯先生”想要认真道歉,但视频最后也没有发出去。作为喜剧来说,混乱的秩序一个都没有恢复,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我应该笑吗?为什么笑完之后,世界没有恢复秩序,不是应该变得更好吗?

有一些不算结局的结局:猪跳楼死了,戒指找回来变成两个,“红毯先生”虽然婚姻生活还是半死不活,但他开始尝试新事物,在平衡车上努力找平衡。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林熙蕾饰演大明星的前妻,但她和他并没有完全割离开,反而像是在吵架分居中。每个中年危机的人都会遭遇到类似问题。

必须再次重申,《红毯先生》不是喜剧,而是荒诞剧:喜剧要求恢复秩序,人物会变得更好,甚至多半能在结尾收获爱情;荒诞剧是我们努力了一番,什么都没改变。

因为社会和文化都是外在强加给我们的,即使非常可笑和愚蠢,我们对这些大环境也都无能为力,只能接受。

《红毯先生》:挺拧巴,在较劲

对于大明星来说,上了舞台,就得表演。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早上一睁眼,同样也得开始一天。都没得躲。

《红毯先生》是一部构思挺完整,整体完成度也相当不错的影片。但它的内在肌理有些矛盾和相互打架的地方,导致大部分观众既无法完全看懂,也不太能喜欢上。

看这部影片,能感觉到宁浩导演的艺术创作,走到了一个有些矛盾的岔路口。他不太喜欢自己过去擅长的市井喜剧风格,对近几年拍摄的主流题材也感到乏力了,想要冲击和突破一把,却又困难重重,这都和“红毯先生”有类似的地方。

只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问题还是太过抽象了。我们无法接近一个顶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能看到他的生活是如此富足,但他还是不快乐。有钱人的烦恼,难道不应该是《西虹市首富》那样,只有钱太多花不出去的烦恼吗?如果他精神上比我们还痛苦,那我们拼命挣钱,希望早日财富自由,又是在折腾什么呢?

这些问题一个都不能深入思考。生活已经不易,再去反问我们的文化出了什么问题,无异于让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看看红毯就好,至于红毯下面的地是不是坑坑洼洼,为什么会变得坑坑洼洼,我们已经没空再去关心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