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话题最高的电影。
上映前就吊足胃口。
迟迟没有露面,网友逐渐开始质疑。
直到初一上映,舆论几乎一面倒地称赞——
贾玲,你可真是个狠人啊。
热辣滚烫
贾玲在公众面前消失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里,她拍戏、减重、拍戏、减重、拍戏……开机了五次,成功减了100 斤。
无数人期待贾玲变成了啥样。
初一上映,豆瓣开分7.8分(今天上涨了0.1分),还传出了好消息。
好莱坞头部影视公司索尼影业已经购买了《热辣滚烫》的全球发行权,这是索尼影业首次没有参与出品就购买其全球发行权。
这是索尼影业时隔9年再次全球发行国产影片。
从《你好,李焕英》,再到《热辣滚烫》,贾玲在电影界的影响力愈发响亮。
Sir看了片,最后贾玲以全新形象出现,奋力挥拳时,将之前的压抑逆转了过来。
但。
变化的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精神内核。
那个成天看起来乐呵呵、好脾气的贾玲,这次似乎悄悄长出“刺儿”来,用“杜乐莹”的经历来告诉我们:
为了爱自己,可以大胆地向生活、向过往的伤害,挥出拳头。
即使胜利之神,很难降临。
但,依然奋力出拳。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观看。但Sir的大过年加班,也很值得看。)
01
颓?
每天都在工位兢兢业业搬砖的打工人,其实很难理解和想象乐莹(贾玲 饰)那样的生活。
躺。
毕业10年了,没有工作过,依然每天只用躺着。
每日里运动量最大的活动,不过是从沙发这头,翻身换个姿势,睡到那头。
吃。
还是饭来张口的那种,只用搁饭桌边上一坐,就能开吃。
吃完干啥?躺着睡觉。
颓。
低眉耷眼,提不起劲来。
远房表妹帮她录节目、找工作,她哼哼哧哧说不出完整的话,就站起身来想躲避。
男朋友说:你的性格,越变越古怪,我想跟你分手。
听到这话的乐莹,无从反驳,只能闷头灌下一大口酒。
然后出门,经过公园、街头、网吧、夜市等,从白天闲逛到夜晚。
可就在这一段闲逛当中,无声地展露出她更深层的生活状态。
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在公园里精神抖擞地练毛笔字,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在网吧里激情打野,小摊小贩在热情吆喝。
还有大爷指挥着身下的轮椅,在广场舞大军里一枝独秀,与周围的人乐开怀。
社会生活一派热火朝天,而乐莹只是面无表情地嚼嚼嚼,棉花糖、冰淇淋、炸串儿……
面对社会节奏运转的时候,乐莹是无措而呆滞的,她只能以重复单调无意识无节制的进食,填满自己空虚的内心与生活。
仿佛是生活的局外人,只选择去旁观,只选择去躲避,吃、睡、藏在家里,反而是安全感的来源。
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根据影片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拼凑出来乐莹的过往——
被班里人排挤。
闺蜜曾说,自己跟乐莹是一同接受校园霸凌的同伴。
但这个理由显然不足够。
所以Sir在看片时一直很好奇——
到底是什么拖垮了她?
她又会如何反击?
在录制节目的时候,乐莹的母亲一张嘴,就说“孩子的今天,都怪我们”,连一旁的乐莹都听不下去。
后来她坦白原因——
感觉对人都挺好的
但是总受伤害
她尝试以“自闭”躲开一切,直到——
原来“自闭”的生活,不得不迎来了大拐弯儿。
02
燃?
只看简介,这是一部容易让人误会的电影。
当乐莹遇上拳击教练昊坤(雷佳音 饰)之后——
大龄废宅,为爱减重,美丽蜕变,大杀四方。
可实际上,《热辣滚烫》是反套路叙事的。
以为她在猛猛锻炼、塑身减重?
仔细一瞧,浑身用力的,其实是“大怨种”教练昊坤。
这时的乐莹只是像个寻常小女孩一样,为了心里的小九九接近昊坤,减重不减重的,也没啥重要。
△ 乐莹:使劲了使劲了,使劲擦鼻子了
你以为这和大多数的拳击电影一样。
关于热血和逆袭。
但一开始,乐莹对拳击这件事实在不怎么上心。
因为她从来没觉得,拳击和自己有关。
去办健身卡,是因为昊坤跟她说,为了梦想,只能先屈就在健身房,不然,就更混不下去了。
去找昊坤的竞争者去谈判,也只是因为昊坤咬牙切齿地说,那场拳击赛,是他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
去照顾昊坤的饮食起居,做健身餐、帮忙派传单……是为了他有更佳的状态、更多的时间,去打梦寐以求的拳击赛。
说白了。
她没有找到自己的梦想。
她还在幻想中,被动等待。
——我帮他实现了梦想,他就会喜欢我,我就能够幸福快乐。
她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自己活一回的呢?
是主动找到场馆经理。
说要参加一场真正的拳击比赛。
究竟是什么让她打破幻想。
她又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对于还没看过的你,Sir先保留悬念。
可以看到的是。
戏外,是贾玲为了贴近拳击赛手的形象,减重100斤。
戏内,是乐莹为了踏上拳击赛场,一次次挥拳,忘乎所以。
即使周围充斥着嘲笑与质疑的声音,即使一次又一次收到“不合格”的成绩,她依然不低头、不停止、不放弃。
直至拿到了“
合格”,有资格登上拳击赛场。
此时的乐莹,肥肉变成了肌肉,枯乱头发变成了利落短发,畏缩变成了锋利。
犹如重生一般。
燃不燃?
贾玲出场的那一刻,和她在台上的表现,乃至最后彩蛋滚动播放贾玲持续近一年的减重日记。
相信银幕前的观众很难不被感染。
但对于理解这部电影,理解贾玲,仍然还不够。
在现在微博最热的话题里,都在讨论着贾玲减肥、贾玲以后是否要改变路线等等。
都忽略了电影最值得去深究的部分——
乐莹的“敌人们”。
忘了吗。
生活里,一次次给她心灵暴击,让她痛彻心扉的,都是最亲近的人。
不理解这一点。
你就无法理解乐莹为何迷恋上拳击。
甚至迷恋拳击的——疼痛。
03
跟生活不和解
别人问她为什么打拳。
她说:她想赢一次。
她又露出了向往的样子说: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
你可能会觉得,很有道理啊。
但别忘了——
最真实的声音,往往是无法说出口的。
当所有人都觉得乐莹是懒,是颓废。
可从来没有人去想过,到底是谁让她成为这幅颓废的样子的。
她选择了被动。
因为她早已习惯,将被动当成一种成全。
离了婚的妹妹毫无顾忌地奚落她。
为了孩子上学,让她把房子过户过来——“这是你该给的”。
她不吵不闹,签了字,离开家。
最信任的闺蜜和男朋友,却背着乐莹,偷偷在一起了。
对方还担心自己背负“小三”骂名,请她来当伴娘。
听上去是不是很狗血?
但乐莹穿上伴娘服,去现场配合她的表演了。
甚至当她立志要打拳,选择独立生活。
父亲一开口。
她就回到家帮忙打理商店,没有争辩什么。
她只是给父亲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听了也没懂的故事——
“如果我有两个苹果,我的朋友问我要一个,你猜我会把大的给她,还是小的给她?”
“——我两个都会给。”
乐莹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而反过来。
别人又因为乐莹容易拿捏,变本加厉;再以“懒”为罪名审判她,为自己的索取寻找正当性。
这种有毒的关系已经互相锁死了,乐莹无法挣扎出来,这或许才是她“躺平”十年的原因。
乐莹接受了。
但。
这代表她心里真的不会痛吗?
并不。
她的懒也好,消极放弃也好,其实是一种面对生活的麻木和迟钝,用来缓冲被伤害的痛觉。
电影里一个情节。
不堪重负的乐莹在一个雨夜,从窗户坠下。
结果发现除了皮外伤,她居然安然无恙。
一身皮糙肉厚,仿佛缓冲了乐莹受到的暴击。
所以当她成功减肥时。
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减去肥肉,或者为了符合大众审美。
而是她敢于走出被动。
主动迎接痛苦。
所以,她比别人更能发现拳击的魅力——
起码,这项运动承认疼痛。
每一拳,每一个痛苦的表情,都可以在擂台上真实展现出来,而不是假装和气的“没关系”。
拳击手可以用力还击,而不是为了维系一段关系,委曲求全。
电影英文名说,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
贾玲为这个故事,注入了更加本土化的,具有个人生活感悟的含义——
很多孩子,从小就是被教育不能为自己而活的。
你要学会听话懂事,你要把读书的机会让出来,你不能做成功的人而要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而这种被牺牲,被背刺。
还要用亲情、孝顺、友爱等等理由来粉饰。
注意乐莹的拳击赛,台下坐着的有谁?
她的父母。
她的妹妹。
她的“男神”。
当她再也不躲闪,面朝伤痛,一次次挥拳。
倒不是说在复仇。
而是代表她要击碎过去那种不平衡的、被扭曲的关系。
她不再委屈自己,去成全和讨好谁。
她要夺回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这,还是一件关于竞技和输赢的事吗?
当国产影视剧充斥着“和解”“大团圆”“包饺子”的时候。
《热辣滚烫》不仅给观众带来热血。
它更是一剂难得的痛苦的清醒剂。
让我们重新审视人际关系,重新认知自我,重新规划未来的道路。
人,终究要为自己真正地活一次。
当她被揍得鼻青脸肿。
心里却反而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自在——
原来不自欺欺人地和解,才是真正地和解,才是真正地“赢”;跟夹枪带棒的伤害不和解,才是对自己的真正和解。
-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啦
-现在
看心情
直到这里,我们才能真正看透那一次次挥拳——
不要再以受伤害、退让隐忍为代价,去让自己跟“伤害”“吸血”进行强行和解。
这又是一次十分“贾玲式”的表达。
在逗趣的笑料之下,充盈着温暖的情感,奔涌着一股向上的生命力,以温柔的方式传达强大的力量。
如此难能可贵的导演风格,是身为中青年女导演的贾玲,在演艺界给自己开出的新路。
很多人说,新的一年,从贾玲的电影里get到了减肥的动力。
但Sir觉得。
不如说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
新的一年,不妨勇敢一点。
不和解,有时候,才是跟生活死磕的动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