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最近,韩国电影连放大招。

《首尔之春》顶级阵容,剧情炸裂。

不仅口碑爆棚,还一举拿下韩国电影去年的票房年冠。

鱼叔早就翘首以盼。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同样期待值拉满的,还有另一部大片。

总成本超过300亿韩元(约1.6亿人民币) 。

还曾计划中韩合拍且同步上映,后来遗憾未能成行。

从卡司到故事,再到视效场面,都很具噱头。

上线流媒体后,鱼叔第一时间看完。

趁着热乎,这就来跟大家聊聊它——

《露梁海战》

노량: 죽음의 바다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聊本片前,得先聊另一部电影。

那就是 2014 年的《鸣梁海战》

当年一经上映,便连续刷新韩国影史多项票房纪录。

直到今天,仍然稳坐韩国观影人次第一的宝座。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即便如今重看,也能直观感受到其中的诸多优点。

首先,角色塑造成功

《鸣梁海战》卡司极强。

崔岷植、柳承龙、赵震雄、朴宝剑等等。

从主角到配角,几乎都是实力过硬的高人气演员。

再配合不错的剧作,便成功塑造出了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就拿主人公李舜臣(崔岷植饰) 来说。

垂垂老矣,精气神却丝毫不减。

先是演出身居高位被贬后的愤懑,后又展现出身先士卒的魄力和勇气。

崔岷植成功演绎出了一个仕途不如意但又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层次感分明。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除他之外,其余角色也十分出彩。

暴戾凶狠的海贼王、奸邪狡猾的倭寇、奋不顾身的朝鲜士兵……

无论立场正邪,还是戏份高低,银幕上呈现的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其次,‍战争场面震撼。

《鸣梁海战》的后段,几乎全被战争场面填满。‍

不光体现彼时韩国成熟的电影工业,还表现出海战戏设计上的精妙。‍

既有许多宏大远景, 壮观辽阔。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也有近距离撞击,颇有临场的压迫感。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同时,还有许多小场面的厮杀。

贴身肉搏,更显残酷和热血。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无需太多特技特效,就能将敌军的凶狠和士兵的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整场战斗看得人畅快无比。

感受到得不只是战争场面的震撼,更有其中战术编排的用心。

越往后看,越觉得过瘾。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当然,《鸣梁海战》最令人痛快的还属情绪上的营造。

影片结构简洁, 前段文戏,交代人物背景; 后段武戏,推动情绪释放。

前半段积累的不满和怒气,通通在后半段的战斗中爆发。

最终在逆境中取得胜利,更是将爽感推向顶峰。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鸣梁海战》的成功,开启了「李舜臣三部曲」。

后两部都选用了不同的演员来饰演李舜臣。

崔岷植,到朴海日,再到第三部的金允石

每一个都是韩国顶级演员,展现出这个韩国民族英雄的不同魅力。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像这次的金允石,早就是大家的熟面孔。

《黄海》里的棒骨战神,早已深入人心。

再到后来的《南汉山城》《摩加迪沙》, 几乎都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

由他来接棒出演李舜臣,演技上大可放心。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作为「李舜臣三部曲」的终章,《露梁海战》延续前作。

彼时,朝鲜和日本的战争已经进入尾声。

在朝鲜和明朝的联合围攻下,日本海军已是强弩之末。

开场即是大胜。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看似风平浪静的局面,却引得明朝联军发生分歧。

分歧点在于,是否要将被包围的敌人杀绝。

面对准备撤兵的日军,明朝将领刘许诺日军无事回国。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但是,李舜臣决心彻底消灭日军。

在他看来,不趁此机会一网打尽无异于放虎归山,对未来局势将造成更大的影响。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双方在战略上的分歧,也让联盟变得岌岌可危, 更 为后来爆发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其实,日军只是佯装撤军。

真正的目的,还是想趁机反扑。

于是,战局再次变得胜负难料。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本片 最大的看点,反而是海战。

毫不夸张地说,你可以在这里看到韩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实力

无垠的海面上,上演千帆竞发。

船多,且密,气势拉满。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双方对峙,拉开攻防布局。

密密麻麻的船只连成一道墙壁,将海面一分为二。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等到正式开打,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气势。

双方距离尚远,则用「龟船」当作先锋。

仗着全船包裹钉甲,横冲直撞,杀伤力极高。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距离拉近,便是冷热兵器齐上。

火炮与弓箭,同步袭来。

夜幕中,火光四溅,尖叫声充斥海面。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近无可近时, 战船左突右撞,场面犹如碰碰船。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战局也就此来到下一个阶段:近身肉搏。

拥挤逼仄的海面,一片混乱。

士兵相互砍杀,血肉横飞。

即便是大海,也依然有着陆地战斗的戾气和狠劲。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值得单独一说的,是中间还有一段近3分钟的长镜头

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士兵间的厮杀。

一气呵成,十分爽快。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露梁海战》全片153分钟,其中后段的海战戏就占去近90分钟,将近片长的一多半。

相较两部前作,堪称全面升级。

也确实能让人直观体会到,300亿韩元的投资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可惜,《露梁海战》没能复制《鸣梁海战》的成功。

尽管成本更高,规模更大,但最终的表现还是很难让人满意。

上映至今,仍没达到720万观影人次的盈亏点

作为韩国影史第一的续作,这样的成绩称得上是惨败。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虽然海战的呈现能让人满意。

但如果跟《鸣梁海战》比较,就会发现其他方面的明显不足。

首先,文戏冗长还很拉垮

本该充满紧张气氛的铺陈背景、排兵布阵等戏份,显得十分拖沓。

一会是李舜臣梦到自己死去的儿子,一会是明朝将领尬聊,一会又把李舜臣妻子拉出来过个场。

看似情节很多,线索很足,但是观感却很混乱, 让 人觉得疲惫。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其次,人物塑造失败

就拿李舜臣来说。

电影屡屡呈现他从噩梦中惊醒的画面,显示出他心中为儿报仇的执念。

因而,就让观众感到他对倭寇赶尽杀绝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非战略决策和民族大义。

可实际上,《鸣梁海战》中早就说过。

李舜臣对于保家卫国,一直怀有赤诚之心。

对照之下,就显得《露梁海战》中的李舜臣很难给人钦佩之情。

将一个民族英雄塑造成一个一心想为儿子报仇的倔老头,不免让人哑然失笑。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最后,故事逻辑有很大漏洞

电影中,我觉得最离谱的情节,就是日军统领的死。

既不是被炸死,也不是被砍死。

而是被李舜臣敲鼓,活活敲死。

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让这鼓声停下来」。

这让我大为震撼,也不能理解。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总的来说,《露梁海战》就像一个水桶。

特效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其他木板都很短。

即便声势场面造得很大,也无法掩盖剧作的羸弱。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从第一部的影史第一,到第三部的惨淡收尾。

这既是一个王牌系列的消亡史, 更折射了当下韩国电影的一个严重问题——

过度膨胀

纵观近年的韩国电影,各种「大」。

投资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大,噱头越来越大。

但是,猛烧钱换来的结果却是剧作水平越来越低。

就拿「李舜臣三部曲」来说。

论成本,《露梁海战》是《鸣梁海战》的1.5 倍。

但投资上去了,前作的精髓却被遗失了。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鸣梁海战》之所以好看,本质上还是剧作上的出色。

一方面,那场战争本身就因以少胜多而闻名。

在各种海战大场面之外,有着诸多局部战斗的精细刻画。

这样既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宏大,也能体会到血肉横飞的残酷。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另一方面,《鸣梁海战》不只讲述海战。

它还由李舜臣被贬遭遇,勾连出背后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同时还有对动乱时局下人间百态 的展现。

对官僚体系的批判和对民族民生的关怀,便让整部电影有了足够的深度。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反观《露梁海战》,全然没有这些。

海战,几乎都是特效大场面。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而那些战争之外的探讨,也近乎消失。

剩下的,全是空洞的口号和呐喊。

作为韩国自己的民族英雄,却让其中的民族情怀只体现在匮乏的语言里

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换来浮夸、做作的效果。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不仅是《露梁海战》,这些年其他许多韩国电影也有相似的毛病。

比如科幻片《月球》,投资286亿韩元(约1.5亿人民币) 。

上映后差评一片,票房也大扑街。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又比如《外星+人》,两部套拍,总投资500亿韩元(约2.7亿人民币) 。

第一部就是血扑,第二部上映至今还不到150万观影人次。

而本作的盈利点是700万人次,堪称血本无归。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曾经,韩国电影的崛起靠的从来就不是烧钱大投资。

而是在类型电影上勤勤恳恳的创新,和对社会问题辛辣大胆的揭露。

而如今,许多电影人却在膨胀的过程中,渐渐忘记了初心。

越来越热衷于打造 昂贵却乏味 的大片 。

如此一来,必定会将韩国电影带入歧途。

影史票房TOP1,这次血扑

全文完。

助理编辑:哒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