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贾轶群不像一个典型的制片人。她不强势,并不一味执着于自我的意见,而是更相信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自己的角色是“一个补充者和一个支持者”。她也从不把赚多少钱挂在嘴边,判断一个项目的基本原则是“不赔钱”。而这些,似乎正是她在工作中成功的秘诀。

作者|李安

编辑|丁宇

电视剧《小城故事多》中,没有所谓的套路“白月光”,倒是因为有着一张“标准糙汉脸”的男主角出了圈。

剧中,高至霆饰演的白浪看起来吊儿郎当,实则重情重义、心怀抱负,红事白事都能张罗;张佳宁饰演的穆笛才华横溢,在吹奏唢呐方面敢于创新,成为了小城红白事的招牌担当。

该片聚焦当下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现状,播出后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视频平台上,留着寸头、有点痞帅的“黑月光”白浪的片段被网友反复二创;穆笛在红白喜事上吹唢呐演出的短视频吹动了不少网友身体里的民乐DNA。这对男女主的CP更是有了接地气的形容:脏脏包和雪媚娘。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小城故事多》海报

《小城故事多》播出期间,制片人贾轶群每天追看。她发现,观众不仅看得开心,还能跟着剧中的节奏玩梗,更让她意外的是观众对于“接地气的认可超出了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贾轶群在这个项目初创期的初心达到了。她想要的“不是矫揉造作,也不是高大上”,而是这种真正体现生活质感的东西。

博客作者见到贾轶群的那天,剧集刚好收官,是超出预期还是刚过及格线,她不想这么快做判断。作为一部平台的分账剧,她还在等待“《小城故事多》是否真的火了”的长尾效应,再之后则是对项目的迅速复盘。

她会对所有的项目复盘,“赔了的要复盘,赚了的也更要复盘”。作为制片人,贾轶群擅长通过不同类型的影视项目观察市场、了解受众变化,并以此来调整未来的创作思路与创作目标。

贾轶群是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任公司多部项目制片人,在她过往出品、制作的影视作品中,有拿过多种奖项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好先生》《小别离》,也有热播的《恋爱先生》和《我的真朋友》,还有古装爱情剧《风起霓裳》和革命历史剧《啊摇篮》……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贾轶群

她从不拘泥于某一个品类,也从不在舒适区徘徊,而是不断去尝试不同的题材,寻找挑战和创新。比如,《小城故事多》是她推出的“青春治愈三部曲”的第二部;2021年的《大唐小吃货》则赶上了微短剧的风口;2023年,她首次参与电影项目,作为联合出品人的《满江红》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但贾轶群又不像一个典型的制片人。她不强势,并不一味执着于自我的意见,而是更相信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自己的角色是“一个补充者和一个支持者”。她也从不把赚多少钱挂在嘴边,判断一个项目的基本原则是“不赔钱”。而这些,似乎正是她在工作中成功的秘诀。

离生活再近一些

《小城故事多》的故事聚焦殡葬行业和民乐,背后是探讨现代年轻人留在大城市与返乡生活的议题。与大部分相似题材作品不同,剧中没有所谓“过来人”的说教和指点,而是用人物的个人选择,折射出现实生活里年轻人的态度与想法。

无论是弹幕还是评论区,贾轶群都从观众反馈中达成了某种与自己创作初心共振的情绪:“观众比我想象中更需要这类作品的出现。”为此,从故事到表演,以及服化道和美术,她都力求去除编造感和疏离感,要真实接地气。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小城故事多》剧照

《小城故事多》最初的创意确立在五年前,当时贾轶群和团队正在拟定“青春治愈三部曲”的整体策划,《没有工作的一年》正是三部曲的第一部。《没有工作的一年》聚焦城市焦虑,还在筹拍的时候,她就已经想好《小城故事多》要聚焦当下年轻人心态和生活状态的变化。

选题阶段,贾轶群看了很多关于当下年轻人的新闻,有不同城市的典型个人采访,也有年轻人发在网上的感悟,最终,她在大概20个选题里选择了殡葬业。“我当时特别想写一个关于红白喜事的半喜剧故事。”

当时,另一部聚焦殡葬业的作品《三悦有了新工作》已经播出,同样贾轶群很喜欢,但《小城故事多》的故事,她想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小城故事多》剧照

那段时间,她和团队正在延安拍摄《啊摇篮》,某一天,他们亲眼目睹了一场当地的喜丧白事。放鞭炮、吹唢呐、吃饭发红包,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没有太大的悲伤,贾轶群被村里人面对死亡的淳朴态度治愈了,“其实回溯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比起悲伤更多的是接受死亡必然性的态度。”

她对博客作者分享了她很早就有过但从未说出的想法:“有人说要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而我觉得要把每一天当作出生的那天去生活。”

贾轶群有个朋友,是在河南小镇上开红白喜事公司的老板,这让《小城故事多》的故事库变得丰满,也基本定下了男主角白浪的故事线。

之后,2022年央视春晚上闫永强的唢呐表演像一种冥冥中的注定,给女主角穆笛的身份找到了出口,完满了整个故事的架构。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闫永强

在贾轶群看来,唢呐是最能代表民乐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能展现中国民乐的发展。“一个年轻人,在婚丧嫁娶里进行和西方电子乐结合的唢呐表演,那种音乐能量和化学反应,很符合现下年轻人与世界融合的价值观。”

一个是链接生死观的殡葬业,一个是展现融合性的民族乐,二者结合成就了《小城故事多》里观众数不清的笑点和泪点。在具体故事的选择方面,贾轶群从现实生活里的真实典型案例出发,从中选择更为极致的故事,如剧中的渔船海葬、世纪老人爱情、婚恋遭遇父母反对等,辅以文本演绎,最终让更多年轻人和这部剧共情。

选择与突破

我们与贾轶群见面时,她正在和团队讨论其他项目的选角情况。这刚好让我们聊起关于《小城故事多》的选角原因,她给出的答案是“适合”。

饰演白浪的高至霆并不是大部分现代都市剧中典型的高帅型长相,但贾轶群看重了他身上“普通的帅气”。和很多绝对的帅哥型演员不同,高至霆有一种真实接地气的帅。

在拍摄过程里,贾轶群沟通创作部门要放大高至霆平实和真实的特质,以求人设的自然。比如,妆造上加深粉底色号,行为举止上“懈”一点,这都符合三线城市出身、海滨小城风吹日晒的为生活打拼的年轻人形象。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高至霆被称为“黑月光”

没想到拍摄还未过半,贾轶群就发现“黑过了”,原来拍摄的过程中高至霆是真的“晒黑了,回不去了”。而其他人随着拍摄也一定程度上“黑了”。这样真实的变化反而让剧集更接地气,细心的观众也在弹幕上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像极了一个夏天降几个色号的我自己。”

女主角张佳宁的选择也是如此.贾轶群觉得她身上邻家妹妹的感觉与普通小城里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孩很吻合。“穆笛应该是温和但内心坚强的人,软糯的外表下隐藏一颗大女主的心。佳宁在我心里一直是朴素温和又坚韧的女孩。”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张佳宁在剧中吹唢呐

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吹唢呐,张佳宁每天跟着剧组请的专业唢呐老师上课,从气息到手型一点点学习。同时,贾轶群邀请闫永强客串演出,在和张佳宁的对手戏里,两个人交流了很多关于唢呐的理解,对张佳宁在剧中的表演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贾轶群一直有自己选择演员的标准,一个是尽量选择没合作过的演员(除非演员和角色的适配度确实很高)保持创作新鲜感,她担心长期合作会让创作陷入模式化;另一个是会准备与角色相似度高的不同备选,从中挑选比较新鲜的面孔。

比如《没有工作的一年》里饰演何雨的李嘉琦,《大唐小吃货》里的李子璇,最后都在故事里与合适的角色互相成就。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大唐小吃货》剧照

在选角这件事上,贾轶群有着独到的眼光。但事实上,她并非影视行业科班出身。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她最初的职业落点是在银行。一次机缘巧合,她去朋友的剧组帮忙处理财务工作,在剧组待了很多天,看到从讨论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全过程,一种对影视的激情突然被激发起来。

之后,她跟原单位辞职,想尝试成为制片人。回过头看,离开稳定的工作成为制片人是她职业发展中一个大的选择,也为她带来了此后不计其数的选择。

选择的过程中,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也要面对自己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贾轶群得到过经验,也有过教训。《大唐小吃货》是她勇敢开辟出来的微短剧新赛道,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但她也承认《大唐小吃货2》却没有达到预期,是对于市场变化的判断不足。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大唐小吃货2》剧照

2020年,在拍摄古装剧《风起霓裳》的时候,贾轶群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看到片场宫廷的那种庄重感、仪式感,就开玩笑说:“要是有一个好玩的古装戏就好了,轻松一点。”没想到主创团队都很感兴趣,觉得如果能有个小剧场番外,是让大家看完就开心笑的,一定很有意思。

于是,收工之后,贾轶群就开始构思“小剧场”,主题一定是甜宠的,情节一定是紧凑的。她是制片人,但经常有创作的冲动,从兴趣出发,她开始动笔。具体到主题,因为每天晚上写东西特别饿,她很想吃老家陕西的小吃,所以就聚焦到了“小吃货”,于是一个每集5000字,共17集的剧本就这么出来了。

彼时,“微短剧”还没有单独的类别,各平台也没有明确时长的标准,三五分钟或者十几分钟都可以,《大唐小吃货》的剪辑初版每一集时长都不同,第一集9分钟,第二集15分钟。

因为形式和标准不统一,并不符合当时平台播出的标准,最终和腾讯视频统一了单集9分钟到10分钟之内的时长,规范后上线了。《大唐小吃货》为贾轶群开辟了微短剧赛道,第一部上线之后就火了。

她想着趁热打铁,着手创作《大唐小吃货2》,却没想到续集虽然投资更大、创作更投入,最终成绩却没有达到预期。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大唐小吃货2》剧照

“从第一部开始开启微短剧赛道,两年后观众会有什么变化?我当时有两种预测,一种是正常大剧、长剧模式,日趋成熟的观众更倾向于看高品质剧集的快节奏、便利版本;一种是类似短视频那种轻松直接的内容。”

她希望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严格按照传统电视剧结构制作单集20分钟内的剧集,结果播出效果不如预期。同一系列两部短剧带来不同结果,贾轶群从中感受到市场与观众变化的同时,也收获了未来做大剧、短剧和电影的经验教训——“避免大的失误”。

活下去,找时机

如今,从业近20年的贾轶群已经有了自己关于好制片人的标准。

在她看来,一个好的制片人应该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你不要把它作为一个挣钱的武器和方法,你一定要具备艺术创作性,同时让自己活下去,找到最好的时机去做最好的作品。”

在对话中,她几次提到“不赔钱”,一个项目是否要做,她觉得只要内容好“不赔钱”就可以做,有创新的项目,她判断能“赔得起”的话,也可以试试,《大唐小吃货》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贾轶群过往作品(部分)

在制片行业里,每个从业者有自己的追求。投资一部作品背后承载了怎样的追求,决定了制作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例不同。如果追求高回报,那么诸如大演员、大IP等各种“安全因素”在序列中就更重要;如果追求表达,那么投资回报比率便不被列入优先考量的范围。

贾轶群觉得,从内容出发的创作无法从立项时进行精准测算,而类似项目最终得以落地的原因是制作人和创作者对极致内容的追求。她用最近的爆款电视剧《繁花》举例,这部被业内视为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复制的“孤品”剧集,耗时3年拍摄,投资5亿,这不是单纯以金钱来衡量的作品。

贾轶群认为,压低成本以求高额利润的风投心态不是产业心态,她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且充满努力空间。银行的工作经验,能让她在制作一个项目时尽量做到“不赔钱”,但无法准确给出项目最好的收益。市场和经验会给到关于项目的合理预期,但超过的部分她不做期盼,“来了更好,没有也不会有落差”。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电影《满江红》剧照

她提及投资拍摄电影《满江红》的过程,作为个人的第一个电影项目,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部有文化属性的电影”。在和该片原著作者、编剧陈宇沟通时,贾轶群问了几个问题:会很沉重吗?会有很强烈的民族感和民族情绪吗?一番交流下来,最终打动她的是陈宇对《满江红》主题思想的概括:“用一首词来描述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在没有看到成片的情况下,贾轶群抱着不赔钱的心态对《满江红》进行的“盲投”大获全胜,这样的“盲投”背后是她在制片行业累计多年的审美与经验,以及她在“写故事”方面坚持不懈的尝试。陈宇此前在电影《狙击手》里的叙事逻辑让她心里有底,她坦言自己比别人更幸运的是具备对“什么人能写出好故事”的敏锐度。

双子座的贾轶群觉得自己“并不是强势的制片人”,与很多业内同行相比,她身上反而少了制片人那种控制感。她相信影视行业是个群策群力、团队作战的行业,对于一个项目不同岗位中的人,她的工作方式是“选择专业而后信赖专业”,她会把想法跟不同的人聊,然后激发大家的创作潜能。

制片人贾轶群: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中间值
贾轶群工作照

制片人的工作被贾轶群做出了精确的分割。每天睡前,她会留半小时让自己保持安静,再用半小时刷海内外的剧集和看各种新闻,所以她对于很多演员新面孔都很熟悉。其余时间的三分之二,她会找人谈创意、谈剧本,另外三分之一做类似筹备拍摄等事务性日常工作。

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她多年的习惯,她要时刻保持与市场和社会的同频。最近,她把搁置了很久的书法又提上日程,在练习毛笔字这个过程中找到气韵和审美的平衡。她认为:“审美是否高级决定了一个制片人对项目的判断能力。”

当《满江红》以45.44亿票房成为去年春节档冠军后,她如往常一样和团队一起复盘了项目,并在这次的对话中告诉我们:“我觉得那是市场给的一个大礼包,那不是我应该追逐的暴利。”她的追求是——“活下去,然后找时机创作最好的作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