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很多读者都对《雪中悍刀行》的结局感到意难平,为什么徐凤年在抵御了北莽的进攻之后,选择了退隐江湖,解散了北凉王府和北凉军?

老北凉王徐骁、国士无双李义山,还有诸多的谋士和名将,为了打造一个北凉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又有多少的战士为了北凉而牺牲。

《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北凉王可以说是一面旗帜,但是徐凤年竟然将他解散了,这样做是不是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北凉将士,那些为了北凉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的长辈们?

其实个人感觉,这是徐凤年思想境界的升华所致。还记得徐凤年接任北凉王抵御北莽最初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忠义,而是因为孝顺,他不想让徐骁积攒了一辈子的家业垮了,徐晓这辈子,二十年打下中原,二十年抵御北凉。

《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这个只想做孝子不想做忠臣的徐凤年自然也不可能让徐骁半辈子的心血付诸东流。

所以即便离阳皇帝怎么算计他,他都尽心竭力的坐镇北凉对抗北莽。离阳皇帝压根儿不怕他倒向北莽,这点是算的死死的。

但为什么说徐凤年解散北凉王府是思想的升华?

因为徐凤年慢慢的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从最开始的为了徐骁走到了为了北凉百姓,为了离阳百姓这一步。守着北凉这一个家,那就很难成全整个中原这一个大家。

故事要从春秋九国乱战说起。人屠徐骁横扫六国,功高震主,手握重兵,对于离阳的老皇帝赵礼来说,徐骁既是他的好兄弟好臣子,祝他开疆扩土的好部下。同时也是他的心腹大患,是他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所以在横扫六国的尾巴,发生了一起京城白衣案,而徐赵两家的香火情也直接崩灭。

《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离阳新一任皇帝赵惇上任后,对于徐骁更是看不过眼,于是下了很多的黑手,包括限制粮草的流入,任用顾剑棠和淮南王限制北凉军,此外就是在科举上抬高北凉士子进入官场的门槛,让北凉人很难进入官场。

长此以往二十余年,后果就是连同徐家在内的北凉道百姓,在中原士族眼里,都是被我族类,不算是中原百姓。所以他们就是中原抵御北莽的缓冲线,战争炮灰,死伤一点都不可惜,这对于北凉人民来说无疑是悲凉的。

而中原皇家一直将北凉军视为心腹之患,只要北凉军在北凉王手里一天,那离阳皇帝就寝食难安,如鲠在喉。那北凉百姓的生存环境也就不会得到改善,毕竟北凉穷山恶水,资源匮乏,虽然战力凶猛,但是文明相对落后,长此以往难以良性发展。

《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徐凤年如果只想要守着北凉王府,那很简单。已经是三圣人境的徐凤年,可以称得上是人间无敌手,即便是太安城的陈貂寺也不是他对手。他若守着北凉王府,那北凉王府再存在几百年想必问题是不大。

但那样的后果就是北凉百姓要饱受中原的歧视和打压了。而且这不是“有可能”,而是新皇帝赵铸已经这样做了,所以徐凤年与白狐儿脸杀入了京城。一座京城,数百位高手,整整三万铁甲,也拦不下他。

但是徐凤年最后还是选择了解散北凉王府,让赵铸善待北凉后就退隐江湖了,任由别人散播北凉王徐骁战死沙场的言论。为的就是让北凉百姓能够有机会融入中原,让中原人放下对北凉的歧视,或许在这一代很难完成但是两三代之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选择隐退江湖,将北凉还给离阳?

徐凤年再活个百年不成问题,他在京城之外看着他们。而赵铸对徐凤年心存愧疚,也会善待北凉,加之在庙堂之上已经成型的“凉党”,北凉百姓的春天,不远了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