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记纪录片披露:他曾在百岁时就拔尖人才培养致信中央

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该片的出品人潘建伟、饶毅、施一公等多位知名科学家出席首映式并分享了观后感。

杨振宁传记纪录片披露:他曾在百岁时就拔尖人才培养致信中央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

据出品方介绍,早在杨振宁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便得到了他本人首肯并已正式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本人的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其中包括他自己拍摄的家庭影像等。

在拍摄过程中,纪录片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的足迹,在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了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同时,纪录片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000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

纪录片所包含的大量首次公开的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影像中,有杨振宁的家庭成员,也有他开会时拍摄的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

纪录片的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曾经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作为联合制作人的纪录电影《美国工厂》获得过奥斯卡奖。

杨振宁传记纪录片披露:他曾在百岁时就拔尖人才培养致信中央

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向清华大学捐赠资料。当日,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为支持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杨振宁将其珍藏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书信、影像资料等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这批捐赠品共计2000余件(册),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接收并设立专室进行保管和展示。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纪录片运用多种创作方式,结合先进的特效动画和场景再现技术,还原了杨振宁在历史沧桑巨变之下的科学百年之路。影片还用AI技术呈现杨振宁“自己的声音”,作为部分旁白“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影片讲述了杨振宁一生追求的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以及对杨振宁产生过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经历——杨振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本人天赋异禀,也源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和罕见的教育背景。该片目前已上线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和抖音APP“知识分子”账号。

在片中,物理学家费曼·戴森这样评价杨振宁: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在首映式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院士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过去二十多年与杨振宁共事的经历。据朱邦芬回忆,2018年7月14日,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上,杨振宁指出:“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创建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他问道:“是不是有这个现象?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杨振宁心目中的一流科学家是指能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师。

朱邦芬还谈道,2022年1月,刚过完百岁华诞的杨振宁向中央领导递交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中国今天到了这个程度,特别需要拔尖的人才,而中国的物理学人才是非常少的,培养人才机制也不够完善。杨振宁建议国家在坚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于人数极少的特别优秀的学生,规矩放松一些,不要限制得太死,以利于这些有才干的人尽早发挥才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