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繁花美食不过瘾,翻出这部上海美食纪录片《烟火拾味》,看得眼泪水都出来了。美食背后有人生。
《烟火拾味》,是2021年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片中有老牌上海美食,也有家常味道,街头小吃。
一部充满上海烟火气和温情的美食纪录片。
这部片,一看就是熟悉上海味道的团队拍摄,没有从酒店大餐出发,反而从街头小吃,老牌饭店走起。
尤其第一集的云南路老牌小店探访,暖心又感慨。
王小怡结合自己探访云南路,为你分享看纪录片第一集的观感。
1 排骨有情,年糕有义
《繁花》剧中,爱吃排骨年糕的汪小姐有句名言,从此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可是,这是她想争口气的说法。
排骨和年糕看似没关系的两个食材,在一起就是餐桌上的最佳拍档。
《烟火拾味》第一集,从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开启。
“排骨要扇形的,咬下去有水分,先浆好,炸两次,一次定型,一次做熟。”
“我做排骨,有时候特别兴奋,这时发挥最好”
鲜得来的徐师傅和王师傅,讲起排骨年糕,头头是道,像在说自己的宝贝。
“排骨年糕,排骨金黄脆香,年糕软糯,就像我们两个,一个刚强,一个柔一点,正好合拍”
"老早的鲜得来,距离大世界很近,很多人吃夜宵就吃鲜得来。有脂肪有碳水,搭着吃开心。”
看似不相干的排骨和年糕,原来是黄金搭档。
王小怡刚去云南路探访过鲜得来的排骨年糕。金灿灿的排骨用辣酱油,软糯的年糕用特调甜甜酱。
品尝百年老店的排骨年糕,就像上海很多美食,混搭中西古今味道,层次丰富,别有风味。
还真是一硬一软,一辣一甜,拼出一个有情有义,回味无穷的排骨年糕。
排骨有情,年糕有义。
2 厨师有情,食客有义
做梦也没想到,看一部纪录片会泪奔。
《烟火拾味》第一集中有两个镜头印象深刻。
第一个画面,鲜得来的徐、王两个非遗传承大师傅,站在一起,笑眯眯聊做了半辈子的排骨年糕。
“我们俩只为排骨年糕争执,其他都好”
我会讲他排骨温度不够,他有时讲我年糕汤浑了,粘锅
两人是一起来这家店的师兄弟,转眼搭档四十年了。
师弟说一个刚强一个柔软,师兄在笑。
又说起有时看到师兄累,就说休息一下啊。
老店里的厨师有情义。
第二个画面,两个老人,几乎每天搀扶着来吃排骨。
从前是老太太扶着老先生,后来孩子大了,老太太身体不好,换老先生搀着老太太来吃排骨。
“她为这个家付出很多,我们喜欢这里,还是常来”
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就要退休的鲜得来员工。
她说,看见两个老人家,高兴又羡慕,为相守一辈子相守的感情。
常年光顾老店的食客有深情。
厨房风雨四十年的两个师兄弟,相互搀扶吃排骨的老人家。
两个画面,让人泪目。
厨师有情,食客有义。
3 老味道里有时间沉淀,也有更新
我们喜欢老味道,不仅因为情怀,还因为它也有更新。
总有人说,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好像不正宗。
其实就像片中德大总店厨师长,90后的鲁总厨说,记忆中最好的味道就是正宗的。正宗并不是统一标准。
德大西餐的排骨和罗宋汤,排骨是奥地利口味的改良,罗宋汤来自白俄,他们爱用红菜头,上海改良为番茄制作的酱汁。
酸甜口,牛肉,一锅浓郁的罗宋汤需要熬煮几小时。
老味道,未必一成不变,也可能本来就创新改良作品。
从外来西餐改良后的海派西餐,后来又改良,去掉原来的芹菜,更受欢迎。
有创新,也有传承。背后是热爱的情感。
鲁厨师长,因为女朋友喜欢西餐,开始做西餐。
后来成了老牌西餐店的厨师长。
他有浓浓热爱之情,守护和创新老味道。
写在后面
当我们重访记忆中城市老味道,不仅是口中的味道,还有心里的甜酸苦辣。
那是年少时,习以为常,家的味道。
那是年轻时,事业获得嘉奖,奖励自己的美食。
那是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常去小饭店熟悉的味道。
城市里的老味道,从来不是单一标准。
而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当大家看过繁花,纷纷去街上品尝,在家里复刻排骨年糕。
却发现,每个人分享的排骨年糕居然都不一样。
有人怀念过去,有人尝试新鲜,有人热爱生活。
也许,每一个人的排骨年糕本就是独特的滋味。
只是,排骨有情,年糕有义,这没有变。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怡话书影,探秘城市,书影有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