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开播25年,胤禛胤礽二婚终获幸福,隆科多老的认不出

25年前,一部《雍正王朝》再现了清朝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多位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让观众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宫廷内部权力争斗的残酷,以及官场上不同大臣之间的的营私与清明。这部戏的参演者都非常有实力,“冷面王”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是唐国强扮演的,在其精湛的演绎下,充分展现出了雍正帝的霸气、刚正不阿、以及他对天下苍生忧虑的悲苦之心。今天就一起来回顾下演过这部戏的演员们,看看你还记得他们吗?王绘春饰演的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皇帝的诸多皇子中,是极其优秀的一个,因为生母地位低微,所以八阿哥的出身一点不占优势,不过他却靠自己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连父亲康熙皇帝都忌惮的,实力强大的“八爷党”。都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胤禩就是太显眼了,所以才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隐患。不得不佩服的是,王绘春将这个人物的八面玲珑演绎的淋漓尽致,将人物刻画的丰满立体, 让人捉摸不透,他还因此获得了金鹰奖优秀男配角奖。王绘春在28岁时,因出演他的第一部代表作《孔子》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创下了一剧独获五项飞天奖的记录,他个人获得了飞天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王绘春在各个时期都有拿的出手的代表作,随着演技越来越深厚、精湛,他演绎的角色也越加成熟、丰富。王绘春饰演的庞太师剧照他塑造过各式各样的角色,比如《大秧歌》中的傀儡县长赵洪胜,《贞观长歌》中的岑文本,《闯关东》中的张金贵,《妈祖》中的赤脚大仙等等。王绘春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他在琢磨人物心理方面更是技高一筹,同时也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徐敏饰演的太子胤礽,虽是皇后赫舍里所生,然而他却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人物,他几经废立,最终也没能继承大统,病逝在了他的禁锢地咸安宫,他是清朝唯一一个经过公开册立的太子。从出身来看,胤礽可谓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的母亲赫舍里是索尼的孙女,孝庄为了拉拢索尼一门对付鳌拜, 直接将赫舍里封为了皇后,胤礽出生不久母亲就过世了,他随即被册立为了太子。胤礽占尽了常人无法相媲美的优势,只可惜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两次被废,离皇帝的宝座越走越远。在塑造这个复杂的人物时,徐敏把握的恰到好处,他在举手投足间诠释了一个政治能力不太出众的胤礽。徐敏和张金玲徐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是红极一时的魅力影星,他与前妻张金玲是当时圈内金童玉女般的存在,他们婚后育有一个儿子,只不过这段感情以失败告终了。徐敏和李小燕之后徐敏和演员李小燕组建了新的家庭,婚后一直很幸福。如今的徐敏已经是年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了,一直还没彻底退休,近几年依然能看到他参演新的作品。最初唐国强被分配的角色是八阿哥胤禩,而老四胤禛计划由张丰毅来演,结果张丰毅中途被别的剧组挖走救场去了,他本人又青睐拍电影,所以就放弃了这部电视剧。唐国强来演雍正了,他又极力向导演组推荐了王绘春来出演胤禩,起初导演组对王绘春还抱有迟疑的态度,唐国强异常坚决的说,王绘春绝对可以,而且他比自己更适合这个角色,事实也正如唐国强所言,王绘春成功演绎了八王爷的睿智与心机。雍正在经历了与兄弟们的激烈竞争后,使“九子夺嫡”有了意想不到的大反转,他成为了九五至尊。正是知道了人性的险恶,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冷峻性格,才使之拥有了阴狠、毒辣、霸道以及心思缜密的复杂帝王气质。唐国强塑造的雍正,得到了《雍正王朝》作者二月河的认可,二月河唯一对他提出的一点意见是,唐国强应该把雍正演绎的再阴坏一点。对此唐国强曾表示,毕竟这是电视剧,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主角演的太坏的话,没准会对整部剧的收视率造成影响,甚至遭遇被停播的风险。孙涛唐国强一共经历过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孙涛,婚后生了一个女儿。1989年,事业发展顺利的唐国强,向妻子提出了离婚,可是孙涛对这个男人爱的太深了,她不愿意离婚,最后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唐国强和孙涛1990年的除夕夜,孙涛在父母家的卫生间自缢身亡,终年35岁。据孙涛的家人后来控诉说,那段时间唐国强一直威逼着孙涛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他们的失败婚姻,让人明白了一件道理,那就是女人不能把心全部拴在男人身上,要为自己而活。唐国强和壮丽三年后,41岁的唐国强与小自己12的壮丽组建了新的家庭,婚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结婚至今已经30余年了,婚后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据唐国强的女儿介绍,她说自己的母亲性格狭隘,父亲生活的很苦很苦,父母二人的感情不好,分开也不是坏事,只不过母亲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一时想不开,就寻了短见。李卫是在胤禛还是阿哥的时候,就跟在他身边的人,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雍正继位后,发展相当迅猛的一个,从布政使到巡抚,再到两江总督,他受到了雍正皇帝的极大恩宠。而在为主子排忧解难方面,李卫做的也是相当好。李卫的扮演者赵毅,出生于梨园世家,他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是从京剧丑角转行成影视剧演员的。此前作为京剧演员时,由于丑角表演要求演员经常要做半蹲着的动作,赵毅的膝盖因此积累下了旧伤,所以他渐渐萌生了转行的念头。赵毅是凭借李卫这个角色被观众熟知的,之后,他又参演了《大宅门》,在其中扮演白敬业一角,还因此获得了导演郭宝昌的认可,渐渐的拓宽了戏路。白敬业这个角色,是赵毅主动推销自己得来的,当年他拿着自己的照片到现场去“推销”,结果刚好遇到了该剧的编剧兼导演郭宝昌老师,两个人聊了很多关于京剧的话题,他顺利的为自己争取到了白敬业这个角色。都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赵毅的经历来看,真是一点都不假。随着演戏经验的积累,赵毅后来在多部影视剧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就比如《常回家看看》《走四方》《小麦进城》《玫瑰之战》等等。爱看老电影的观众,应该对演员施建岚不会感到陌生,她曾在《天云山传奇》中扮演过冯晴岚,这个角色的容貌不出众,可是却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所以给无数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从前是一名越剧演员,参演过不少经典舞台剧,在古装剧《假婿乘龙》《胭脂》《双玉蝉》,以及现代剧《年轻一代》《洪湖赤卫队》《杜鹃山》等戏剧中,都有过出色的表现。从1983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她就成为了专业的影视剧演员。四十余年的影视表演生涯中,杜雨露一共参演过50多部电视剧和十几部电影,其中张廷玉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经典,因为他几乎把这个人物的形象固化了,后来很难再有其他演员超越他。2020年2月21日凌晨,杜雨露在哈尔滨的家中因病过世,享年79岁。“宇宙那么大,我们还会遇见”,这是杜雨露老师留下的最后一句。接拍这部作品之前,贺生伟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虽然他饰演的田文镜戏份并不多,不过剧中几处精彩的地方,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贺生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最初因为没有背景和人脉,他一直在跑龙套,直到出演了《雍正王朝》,他才渐渐成为了观众熟悉的演员。此后,他陆续演了《海瑞罢官》《澳门重案组》《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神探狄仁杰前传》等剧集,不过最近几年他接的戏不多了。隆科多的扮演者蔡鸿翔, 本来是在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读书的,不过特殊时代下,他被迫辍学,此后二十余年,他都没能从事表演工作,期间干过油漆工、电焊工、修理工人等。1985年,家里的问题得到了平反,此时他发现自己的内心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于是下决心走上了演绎道路,这一年他39岁。因为毫无表演经验,起初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从小角色演起,一步步积累经验。那时导演对演员的任用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觉得谁合适就由谁演主角, 对于不适合的,名气即使再大,也只能演二号或其他配角。就是在这样大的影视环境下, 蔡鸿翔得到了出演主角色机会,陆续参演了《缉毒战》《红土地》《京都惊魂》《刑警803》等影视剧。他演绎的隆科多,在剧中是个不轻不重的角色, 不过蔡鸿翔完美演绎出了该角色两面三刀的性格特点。如今,蔡鸿翔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者,面部皱纹越发的深了,单独看快认不出了。三阿哥胤祉的扮演者夏和平,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曾饰演过《乱世桃花》里的徐茂公,《我亲爱的祖国》中的钱伯吾,《湄澜传情》中的劳歌等角色。看过电影《渔岛怒潮》的观众,估计不少人还记得里面的“二刁蛋”,这个角色就是贾兆冀扮演的。他在电影《红高粱》里面扮演过肉铺伙计。从艺三十余年来,贾兆冀扮演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比如《神鞭》里的蔡六,《乾隆王朝》里的刘全,《走向共和》里的赵启霖,以及《曹操》中的曹腾等,此外他还演过恐怖电影《轮回》。九阿哥胤禟的扮演者苗皓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曾因在拍戏期间过失S人,在监Y接受过四年半的改造。出来后他继续从事演艺事业,扮演了《还珠格格》里面的侍卫赛威,《倾世皇妃》中的花公公,《皇宫宝贝》中的丰绅殷德等角色。几乎每年他都有几部新作品面世,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与妻子于彬彬的婚姻也十分的幸福,婚后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扮演四福晋那拉氏的壮丽,就是唐国强的二婚妻子,他们婚后虽然又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壮丽对唐国强前妻所生的女儿唐亮也很好。这个孩子从小怕黑,但是她不敢对继母讲,细心的壮丽发现了这点后,就主动在孩子睡前给她讲故事,这样孩子听着故事慢慢的就睡熟了。工作闲暇时间,他们夫妻经常带着三个孩子到各地去旅游,一家五口的日子其乐融融。十四阿哥胤祯与雍正皇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过他们兄弟政见不合,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九阿哥等人走的更近一些,而胤禛则与十三弟胤祥的关系更加亲近。徐祖明还在《汉武大帝》中扮演过周亚夫,不仔细甄别,还真的发现不了这两个角色是一个人演的,徐祖明演的戏并不多,不过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还当过主持人,配音演员,执行导演和编剧等。扮演十三阿哥胤祥的王辉,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之后还在《李卫当官》系列中又扮演过两次这个角色,观众对他塑造的十三爷非常的认可。近几年,在多部热播剧中都能看到王辉的身影,比如《我在北京等你》中的云飞,《大决战》中饰演的李宗仁,《山河月明》中扮演的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外交风云》中的蒋经国等。仿佛一提起年羹尧这个人物,不少观众第一印象就会想起演员杜志国,其实当年杜志国接到《雍正王朝》剧组邀请他演年羹尧的电话时,他正身处内蒙古,跟随某剧组拍摄一部军事题材的作品。他挂了电话后,并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拍完戏他就返回了家中,到家后又接了一通电话,对方说很快就到他的家中接他去剧组。到达剧组后,在发现自己的戏份只有十几集后,杜志国便想拒绝出演,制片人王晓光急眼了,找到了编剧胡玫,结果胡玫出面向杜志国说,“这部戏播出后,如果你不红,以后每年除夕你都可以来骂我。”这部剧一经播出,收视率就居高不下,参演此剧的很多演员都因此晋升为了一线,杜志国也被认为是年羹尧的经典扮演者。焦晃老师是非常经典的帝王扮演者,在这部戏中,年过六旬的他饰演了康熙皇帝,依然是帝王范儿十足,现如今这位老艺术家已经年近九旬。照片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满头白发的焦晃状态还可以,虽然退休多年,他始终牵挂着话剧行业的发展,心中依然对话剧舞台有着执着的爱。对于这些参演过《雍正王朝》的演员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重温《雍正王朝》:才明白为什么图里琛提前知道了八阿哥夺嫡无望

在《雍正王朝》中,图里琛是一个外表五大三粗,内心却细腻缜密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屹立三朝而不倒的朝廷重臣,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而他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拥有这么高的权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图里琛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以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准确地猜出皇上的心思。当初九子夺嫡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支持着八阿哥,认为八阿哥一定是将来顺利登基的人。但只有图里琛一个人,准确地发现了康熙已经对八阿哥失望了,而八阿哥,也早已是夺嫡无望了。八贤王的“陨落”图里琛可以说是朝中最能猜得透圣心的人了,别看他整日里装傻充愣、呆头呆脑的,实际上,他比谁都精明。当初九子夺嫡期间,所有人都站在八爷党这边,认为八阿哥胤禩才是下一任皇位的不二人选。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八阿哥只会做表面功夫,而随着他一次又一次的不作为,康熙也渐渐地对他失去了期望,更失去了信任。对于康熙的想法,却只有图里琛一个人看出来了,还是仅凭康熙的一句话。当初太子胤礽在位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在位40年之久,一直没能有什么改变,所以他的心理也有了很大的落差。原本太子的位置是所有皇子都梦寐以求的,所以胤礽是骄傲的,同时也是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让自己能够胜任和驾驭。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竟然足足坐了四十年。在外人看来,这个位置是光鲜亮丽、前程似锦的,可在胤礽的眼中,却不是这样的。这么些年来,他身为太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都得清楚。他很累,而除了累,他还一直承受着皇帝的压迫和束缚,他不是自己,他也做不了自己,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其实说白了,他所在的太子之位,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实质性权力的空壳子。就这样,胤礽渐渐厌恶起了这样的生活,也不再追求去做一个太子了,而是开始了摆烂。在那之后,胤礽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康熙的底线,他的昏庸,同样也被其他觊觎太子位置的皇子们发现了。于是,一场一触即发的夺嫡大战即将开始。但毕竟是当时40年的太子,康熙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将他废了?而一心只想挤掉胤礽的皇八子胤禩,却直接撞到了康熙的枪口上。直接往康熙的“枪口”上撞皇八子胤禩一直都是一个贤能、有才的形象,也因此而得名“八贤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受康熙的喜欢和爱戴。逐渐地,胤禩就有了一定的野心,便想要挤掉太子胤礽,从而让自己坐上太子的位置。原本康熙对胤禩是充满好感的,但胤禩却不走正道,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竟然不惜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因为胤禩的能力比较出众,所以康熙给了他监管户部的差事,这也是很多皇子都想要坐上的位置。没想到,胤禩的野心太大,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能够“打败”太子,于是他动了一些歪心思。为了拉拢人心,胤禩对于那些想要借款的大臣们,直接就是拨拿户部的钱给了他们。可以说,胤禩是在用朝廷的钱,在收买自己的人心,自己落了个老好人的形象。慢慢地,胤禩的势力得到了不断地扩大,几乎大半个朝廷重臣都得到了他的“好处”,也就开始了无条件地支持他。而随着胤禩的支持者不断地增多,户部的存款也在逐渐地减少。就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急需朝廷拨款过去救灾,可这个时候户部早已是没有足够的款去拨,完全就只剩下了一个名字。这个时候,只有胤禩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他坚决不会把自己的“恶行”说出来的,便找了借口,还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向灾区调粮和拨款。就在康熙满意于他的回答时,是四阿哥胤禩站了出来,直接说出了胤禩所管理的户部的现状,甚至银两已经不足50万两,早已是自身难保了。对于江南赈灾和追缴户部欠款,太子只是一味地退缩,不主动承担不说,还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案。而另一边,身为掌管户部的胤禩,却也是不敢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在邬思道的分析和建议下,四阿哥胤禛接下了这个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差事。同样这样的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谁才是将来大清的皇帝。这件事也让康熙彻底对太子和“八贤王”失望了,而康熙这样的想法,也早已被身边的图里琛给察觉到了。但真正让康熙对胤禩失望的,还是“宰白鸭”事件。八贤王“塌房”了相比于追缴互补欠款,“宰白鸭”一案可以说是更棘手的烫手山芋了。所以在这件事上,胤禛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和实力,便在邬思道的指导下,成功躲过了这个差事。就这样,这个事情就被迫落到了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上。而心怀鬼胎的胤禩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宰白鸭”这件事上,太子胤礽是参加了的。所以为了找到证据一举扳倒太子,他用假仁慈的手段,让肖国兴供出了太子。有了证词之后,胤禩顾不得其他了,直接带着证据拜见了皇上。其实皇上在听了这件事之后很是生气,但他对太子还是仁慈的,不想让这件事放大,便派图里琛把肖国兴押到盛京去看管。没想到,心有不甘的肖国兴喊了一路的冤,同样也说出了胤禩对他的手段。这下子,康熙彻底对胤禩失望了,直接连说了两句“其心可诛”。而一旁的图里琛一下子就听出了康熙的意思,但毕竟胤禩是皇子,自己不能说出冒犯的话,便开始了他最拿手的装傻充愣,说自己立马去杀了肖国兴。也就是这句话,让图里琛明白了皇上的心中所想。因为皇上立马反驳了他,意思就是,他所骂的“其心可诛”,并不是对肖国兴,而是胤禩。图里琛就是用自己的机智,套出了康熙的话,知道了胤禩已经在康熙的心中失去了所有的威望了。不得不说,图里琛真的很会办事,他聪明、机智、有头脑,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装傻充愣,而在装傻充愣的同时,还能得到有效的消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三看《雍正王朝》:才发现雍正能顺利继位,是多亏了身边这位卧底

领内侍卫大臣不是白干的。”每一任皇帝的继位都不是件易事,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观察,还要经历“九子夺嫡”的残忍争夺。雍正的继位就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在康熙宣布“传位于四阿哥”时,八爷党表示难以相信和信念的崩塌。在所有人都以为八阿哥会是下一任皇帝的时候,却突然冒出了一个四阿哥,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四阿哥胤禛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其实并不只是十三阿哥和邬思道在背后的相助,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他是康熙安插在雍正身边的卧底,那么这个神秘的人物究竟是谁?雍正的坎坷继位谁都没想到,最后康熙宣布传位的人竟然是四阿哥胤禛。胤禛在朝中明明就是一个“透明人物”的存在,而且也不怎么受康熙的关注,怎么就能一跃成为新一任皇上了?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个“幸运儿”应该是八贤王胤禩的。胤禩打小就聪明好学、有理想抱负、而且也在朝中得到了众多大臣们的肯定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康熙也看到了他的才能,很是喜欢他,更是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但是,胤禩还是太急躁了,这个时候的他一心只想着那属于自己的皇位,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职责,以为皇位早就被他给预定了一样。所以在这期间,胤禩完全不顾国家大事了,更不为黎民百姓着想和做事了,只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支持自己,他甚至开始了贿赂和讨好朝中大臣。别说,还真是有用,朝中直接一边倒,大多数都倾向于了八阿哥。面对这样的场面,身为一国之君的康熙,他皇帝的位置可不是白坐的,这点小伎俩康熙还是能看出来的。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放着好好的前途不去,非得搞这些歪门邪道,是你的跑不掉的,这下好了,本是快要到手的位子,就这样被自己给送出去了。康熙最讨厌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了,也就是这样,让他对八阿哥失去了希望。可纵然是这样,朝中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八阿哥,殊不知,他们越这样,康熙就越厌烦八阿哥。而就在这时,暗暗蓄谋已久的四阿哥胤禩出现了,他的出现,也让康熙眼前一亮。顺利登上皇位的雍正康熙废了太子胤礽之后,又对八贤王胤禩失去了希望,而那个默默无闻的、一心只想着国家和百姓的老四胤禛,深深地抓住了他的心。不管是黄河泛滥,还是追要欠款,胤禩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康熙分了不少忧。这些事都让康熙看到了老四的大局观和不平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熙的心中生出了传位于四阿哥的想法。随着胤禛一次次的作为,更是让康熙对他刮目相看,并对他寄予了厚望。因为胤礽在太子的位子上实在是太没有作为了,做了不少让人心生厌恶的事,所以在康熙两次废掉太子胤礽之后,他就表示从今往后不再立太子。不立太子也少了不少的麻烦,能让康熙有更大的范围去选择更好的继位人选。我们知道,一旦成为继位的人选之后,必然会引起朝堂的混乱,更会为这个人选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康熙选择了保护胤禛。为了让大家减少对胤禛的恶意,更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地让胤禛继位,康熙就在外面表现得一点也不在意胤禛。而胤禛也在默默地为国家做事,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远大抱负,这些康熙也都看在眼里。一直到康熙驾崩的前夕,他才叫胤禛来到自己的床前,把自己的想法全数告诉给了他。除了这些,康熙还告诉了他所有皇子的性格特点,可见康熙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为了下一任皇位的继承操碎了心。在胤禛听到即将油尽灯枯的皇阿玛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时候,他泪流满面,很是不敢相信。但到了这一刻,他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当然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胤禛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而他能顺利获得皇位,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邬思道和十三阿哥在背后的助力。其实对雍正即位帮助最大的,还是这位被康熙安插在身边多年的“卧底”。雍正身边的“卧底”在“九子夺嫡”期间,康熙先是除掉了一些人,包括最有望成为下一任皇帝人选的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除了两位皇子,最有权威和声望的张廷玉和马齐也被打压了,为的就是掩人耳目,让众人都以为康熙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成功转移了大众的关注点。在这期间,康熙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下一任皇帝的继位。就算是这样,八爷党的人依然很有信心,甚至在康熙帝快要驾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准备好了怎么去掌管朝政。不过他们还是被隆科多给骗了,自以为隆科多是他们的人,殊不知,隆科多可是四阿哥胤禛的得力干将。十三阿哥胤祥虽然被关着,但他的实力也是不容置疑的,就是在等着一旦四阿哥继位,他就被放出来去掌握兵权,镇守边疆。说到底,十三阿哥就是雍正顺利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单凭邬思道和十三阿哥,雍正并不会这么容易和顺利地即位,最主要的还是张五哥。张五哥可以说是康熙安插在雍正身边的“卧底”,张五哥深知四阿哥是康熙心中的下一任皇帝人选,所以无条件地支持四阿哥。再加上张五哥和十三阿哥还有点关系,他的妹妹就嫁给了十三阿哥,所以他肯定就是偏向于四阿哥的。康熙相信张五哥的能力和为人,自然也就放心地把他安插在了未来的天子身边。张五哥也的确没有负了康熙帝的信任,在康熙帝驾崩之后,是他的帮助,让雍正安稳地登上了皇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雍正王朝:难怪老八胤禩夺嫡失败,你看他府上最缺的东西是什么?

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帝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老四胤禛,这也导致老八胤禩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努力泡了汤。虽然,他也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并提前做了详细的部署。怎奈对方段位太高,自己这里百密存了一疏,导致八爷党骨干被张廷玉控制在了畅春园,信息无法传出。而代表皇上亲临的金牌令箭却又悄无声息的到了老十三胤祥手中,并通过康熙帝驾崩的这个信息差,拿下了丰台大营。至此,尘埃落定,纵使老八胤禩一百个不情愿,但在现实面前,也只能低头称臣!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了,老八胤禩究竟哪里不好,为什么这么不受康熙帝青睐,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呢?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听懂了老十三胤祥临终前说的一句话,才明白老八胤禩为什么会夺嫡失败?一、在听到康熙帝传位四阿哥胤禛之后,犹如晴天霹雳,老八胤禩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现实,所以才一个劲的哭喊:“皇阿玛,皇阿玛,刚才您说传位给谁,我们都没听见,您再说一遍,您再说一遍?”可惜,康熙帝此时已经无力回天,说完那句话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原本老八胤禩一伙儿还想最后一搏,试图威胁在场的各位,以没听清为由,造成皇位传递存在争议的结果。只不过,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那样,此时畅春园最大的掌权者是张廷玉,他控制着一群御前侍卫。不仅将老四胤禛保护了起来,还限制住了老八胤禩他们,防止传递消息出去。等到老十三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兵赶来,一切尘埃落定,老八胤禩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夺嫡失败。在张廷玉宣布跪拜新君,以及隆科多再三询问不肯下跪的,难道不想做大清的臣子了后。老八胤禩终于挪动了一下身子,向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下跪行礼。倔强的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见八哥都妥协了,也只能轻叹一口气,跪了下来。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了,老八胤禩号称“八贤王”,为了争夺皇位,可谓是策划了若干年。不仅笼络了一群兄弟支持,连朝中的大臣也有大半站在他这一边,在旁人看来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可是,怎么就入不了康熙帝的法眼,当不了皇上呢?二、关于这个问题,康熙帝在临终前,曾经跟老四胤禛讲过,之所以老八胤禩不能当皇上,是因为他太像自己了:“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但却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还要放纵。”怎么说呢,也只能怪老八胤禩生错了年代,但凡晚生个几十年,说不定就没乾隆帝什么事了。康熙晚年懒政,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惜,他又好面子,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去大刀阔斧的改革。像《雍正王朝》开篇,黄河决堤,灾民遍地,急需朝廷救援。可打开国库一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银子,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去赈灾。这本就是皇上失职,但康熙帝偷换概念,话题一转,成了太子胤礽的错了:“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说到这里,康熙帝顿了一下,估计想到了太子也是自己立的,于是又补充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都不知道!”包括后面追缴户部欠款,老四胤禛在前面顶着雷,康熙帝却在后面拆台。今天替三阿哥胤祉还个三十万,明天又替魏东亭补个几十万,后天再帮其他老臣们交上欠款。又不想得罪人,又想充实国库,可想而知,追缴户部欠款的这项工作能完成成啥样。三、正所谓有样学样,老八胤禩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学他,以为皇上也会喜欢这样的自己。这倒跟后来的弘历很像,大家不要觉得按照剧中说法,小弘历在热河狩猎之后,就跟着康熙帝学习了,脾气秉性会跟他皇爷爷一样。其实大错特错了!弘历实际上也在暗中学他皇阿玛,也就是雍正帝,表面上看起来笑哈哈,真狠起来,一样可以六亲不认。这一点,人家老八胤禩就看出来了,在被抄家的时候,就提醒了弘时:“弘历处处示人以儒雅宽厚,但该下手的时候,他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在山东,杀巡抚,杀藩台,杀臬台,一连杀了二十多个官员,他竟连旨都没有请!”不要听雍正帝乱讲,说什么弘昼跟自己最像,那弘昼是看清夺嫡之险恶后,真心不想再过问政事,天天跟一群和尚道士在一起。而老四胤禛呢,是假装信佛,别看他每天佛珠不离手的,但杀戮也没有停过。只不过,就像老八胤禩评价的那样,弘历比其他两个皇子都精明啊。雍正帝有时候是假仁义,做表面文章,比如即位当晚回府,表面上是看看邬思道,其实是起了杀心。同样,弘历也会做表面文章,表面上对弘时行刺自己的事很大度,但背后使刀子啊。说白了,雍正帝也讨厌这样的自己,所以才会在得罪全天下读书人上面,说什么也不让弘历上了,替他担了下来。四、雍正帝不喜欢弘历学自己,才会在设计逼老八胤禩现行,也就是八王议政逼宫前,把弘历派了出去。一方面让他去外面做点功绩,积累民望,另一方面,也不让他学这些阴暗的权力斗争,让自己去背负骂名,给他的即位铺路。这也让病榻中的老十三胤祥替弘历感到高兴:“遇到皇上这么一个好父亲,弘历真有福啊!”言外之意,那就是自己当初怎么就没遇到这么好的父亲呢?是啊,康熙帝爱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喜欢别人学自己。可就像当初废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说的那样,太子有错,你指出来嘛,不去引导他直接诛杀,这就是“不教而诛”!同样,康熙帝临终前才说,是怕老十三胤祥一时冲动,酿成大错,所以才关了他十年。大哥,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怕他出错,你当爹的是干什么吃的,不会教育吗,不会引导吗,至于直接剥夺了人家十年的自由?因为这事,后来的老十三胤祥都有了心病,在雍正帝面前也如履薄冰。后来被雍正帝训斥一顿后,才讲了自己这样做的缘由:“在宗人府被皇阿玛圈禁了整整十年啊,……您看看,我这头发一多半都白了……我今年才三十七岁。”延伸到老八胤禩身上,也是同样的问题,既然你康熙帝看出来他是以仁义收买人心,那提前预防,提前警示嘛,他再蠢,也不至于不听皇阿玛的话啊。五、事实上,康熙帝不仅没有以身作则,指引众皇子走正途,反而是无意识中的引导他们走上了歧途。比如九子夺嫡!要知道,皇二子胤礽刚满一周岁便被立为太子,从老四胤禛啊,老八胤禩懂事的时候起,就有了这么一个太子哥哥。关键是,那时候的太子对他们这群兄弟都还不错,兄弟们也信服,不出意外的话,他也会是未来的皇上。但问题的关键是,康熙帝太能活了,太子胤礽的椅子都坐出蘑菇来了,老爷子还在坚挺的活着。这时间久了以后,太子这边抱怨不抱怨他倒也不敢说,但康熙帝心里却内疚了。康熙帝心里一内疚,就得安抚太子,毕竟以后的皇位还是传给他的。于是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补偿太子,好让他耐住寂寞,于是又是让他监国,又是给与更大的权力,让他分担国事等等。可太子胤礽一旦有了权力,朝臣就自然往他身边靠拢,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太子党。这是康熙帝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毕竟权力这东西,向来就是自私的,尤其是皇权。比如剧中,在热河接待蒙古王公时,那个金如意就是人家特意点名要进献给太子胤礽的。当时,康熙帝的脸就拉了下来,直接回了一句太子病了,无法接受礼物。事实上,康熙帝大可不必这么敏感,太子胤礽权势再大,也不可能大过老爹,要实在不放心,大可自己辛苦一下,收一下权嘛。六、就因为这事,康熙帝开始晚上睡不着觉,思前想后,他想到一个办法!啥办法?玩平衡战术,给众皇子们安排职务,去分掉太子胤礽手中的权力,这样自己既不用劳累,还能让众皇子们互相制衡。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也是这么玩的,玩到最后,平衡不下去了,也把自己给玩进去了。康熙帝这样干,第一个难受的就是太子胤礽,他是越想越难过,越想越别扭,比吃了一只苍蝇还难受。这一难受,一焦虑,心理就出现了问题,整个人也疑神疑鬼,神神叨叨的。用现在的话讲,这是因为太子胤礽长期处于恐惧之中,从而得了焦虑症。人一旦焦虑了,就容易暴躁,首先便是脾气变差,开始动不动就摔东西,就骂人。你看剧中,因为老四胤禛瞒着太子去查了户部的账,下朝后,太子胤礽就在摔杯子发飙呢。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跟在太子身边的人,会无缘无故遭殃,轻者挨骂,重者挨揍。这时间久了,太子胤礽身边的人也会积了一肚子火,你看剧中老大胤禔就利用太子胤礽身边的太监,完成了魇镇的重要步骤。太子胤礽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也会通过身边人,悄无声息传到其他人耳中。甚至,历史上他的第一次被废,就是身边人集体找康熙帝告状,说太子大半夜不休息,往皇上帐篷里张望。七、其实,太子胤礽出现这种症状,根源就出在康熙帝身上,可惜康熙帝并不自知,反而一怒之下将太子给废了。事实上,从这时候开始,才算是九子夺嫡的正式开始,因为之前众皇子们本就对太子位置不抱希望,但现在看到希望了啊。尤其是老八胤禩!太子胤礽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说到底,还是拥护他的人太少,威信降的厉害。而老八胤禩觉得,只要能保持“贤”名,获得众位大臣的支持,那就有希望夺嫡。在《雍正王朝》中,不管康熙帝怎么看待老八胤禩,至少在众位大臣心目中,老八胤禩是适合当太子的。况且,废了太子胤礽之后,康熙帝曾经说过,要在剩下的皇子中选一个新太子:“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择贤举荐!”你看看,康熙帝自己亲口说的,要在剩下的皇子中,择“贤”举荐,这不是摆明就是老八胤禩吗。也难怪在后来举荐新太子时,佟国维大骂张廷玉是奸臣,马齐也坚持自己的意见,说只有八阿哥符合标准。别说他们了,连老十三胤祥去劝四哥争夺太子时,人家老四胤禛就讲了:“十三弟,你对我的期望过深了,要知道,人家管老八叫‘八贤王’,而管我呢,都叫‘冷面王’!”只可惜,康熙帝那是在钓鱼执法,目的是抓出陷害太子胤礽的真凶,谁是那个“贤王”,谁就离皇位更远!八、这一点,人家老八胤禩被圈禁前,也有自知之明,对前来抄家的弘时就说了:“八叔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一个‘贤’字上。”是啊:“什么人心,什么德望,到头来都是一钱不值!”为什么一钱不值?因为在皇权面前,最怕的就是这个“贤”,你要是爱财,好色,甚至昏庸都行,就是这个贤不行,不仅做不了皇上,连想保命都难。道理很简单,老八胤禩通过“贤名”笼络了一大批朝臣,这不又犯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太子胤礽犯过的错嘛。而且老八胤禩比之更甚,比如到康熙后期,总共四个辅政大臣,有三个都被他拉拢,或者偏向他这一边了。而康熙帝穷尽一生都在干啥?都在巩固皇权,什么擒鳌拜,收台台,除三藩,灭葛尔丹……凡是对皇权构成威胁的,都是其敌人,重点打击的对象。可是,你老八胤禩竟然把这些有实力挑战皇权的人,拉拢到身边,那以后你即位了,这些有着拥立之功的大臣们,你怎么安排呢?所以,你看剧中的康熙帝在临终前把张廷玉、马齐、王掞等人的职务撤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八胤禩要真当了皇上,就像康熙帝说的那样,对下面太过放纵,会坏了大事。打击他们,就破坏了自己的根基,皇位坐不稳。不打击他们,那就等于养了一群蛀虫,那大清也就朝不保夕了。九、而真正导致老八胤禩跟皇位彻底无缘的,历史上是“毙鹰事件”,电视剧中成了“死鹰事件”,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当时康熙帝就痛骂老八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那么,老八胤禩无缘皇位,真是因为太“贤”,或者出身低微,亦或者阴险狡诈,曾经派人谋杀废太子胤礽吗?并不是!至少不全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老十三胤祥临终前,曾经对雍正帝说过这么一句话:“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为第一!”啥意思?就是说,要想自己的皇位能继承,自己的治国理念能延续,必须找到合适的继位人。而要想找到这个合适的继承人,其想法,其能力,其意志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得有这么一个人!老八胤禩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不是治理国家的决心,也不是能力不足,亦或者什么乱七八糟的出身啊,德行啊,等等,而是子嗣!在《雍正王朝》原著作者二月河的另一部同类型小说《康熙大帝》中,当时他考虑皇位传递给谁时,方苞提醒他:“看皇孙!一个好皇孙,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不要简单的理解成,看老四胤禛的儿子,也就是弘历适合当皇上,还得看老八胤禩的儿子,能不能当皇上?十、说出来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咱们的“八贤王”,膝下竟然只有一根独苗,即使这么一个独苗,还是三十岁时,特意新纳了个小妾生的。要知道,康熙老爷子一口气生了35个儿子,就连老四胤禛也有10个儿子。在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康熙帝的皇子们夭折率高达31.4%,雍正帝更严重,达到60%。若你是康熙帝,会把大清交到结婚十多年都没生出儿子,唯一一个儿子能不能活到成年都要打问号的老八胤禩手上吗?事实上,后来清朝的加速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末代三位皇上,都没有子嗣。除非康熙帝疯了,才会选老八胤禩当皇上!在剧中,老八胤禩的儿子也出场过一次,当时因为老四胤禛即将赈灾归来,一群官员们因为借了户部银子,跑八爷府商量对策。当时八爷府上的教书先生,就在追一个小孩子,边追边喊:“少主子,主子,别跑,别跑……”结果这小子一溜烟就跑到一堆官员后面去了,急的先生直喊,功课做不完,一会儿老爷要生气啦!所以你看,生了这么个孩子,就这么一根独苗,还不好好学习,怎么跟弘历竞争?等到老八胤禩被抄家后,集合全体成员,也能看到,后面就跪着一个小孩子,见没见过皇爷爷都得打个问号。所以,老八胤禩的府上最缺的东西,就是儿子,但凡他儿子多一点,获得康熙帝青睐的概率就会大一点,说不定真能逆天改命哦。所以,老八胤禩的子嗣太少,估计才是其夺嫡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雍正王朝:为何雍正安排弘时、弘昼,胤祉去抄胤禩家?有何深意?

雍正一路披荆斩棘,最强对手老八胤禩,最终在八王议政逼宫落败后,雍正对“八爷党”相关人员进行治罪,所以派弘时、弘昼,三哥胤祉,一起抄老八的家,此深意很大,毕竟只有两个侄子尴尬角色抄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带上三叔胤祉,于公于私都显得比较有分量,好办差。八爷党的落败,对他们该清算的清算,该抄家的抄家,那么雍正就此放心了吗?答案是没有!要知道,八王议政逼宫,雍正觉得跟弘时和弘昼脱不开关系,所以决定验证他们到底有没有背叛自己,带上三哥胤祉,同样,对这个哥哥胤祉也不放心。雍正不仅打压清流,甚至下旨要杀李绂,是仅仅清流们拆雍正的台,反对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吗?归根结底,是雍正想借着这事,拿掉清流这一大隐患,并对三哥胤祉进一步敲打和考验,毕竟胤祉才是这一帮清流背后最大的领袖。当初李绂为何要出头为士绅们打抱不平呢?这根本原因是跟他利益渠道有关。清流的利益渠道李绂是个清官,就是因为他的清廉,刚开始雍正很重用他,李绂是首次恩科的主考官,后来因科考泄题原因导致终止,李绂又被任职湖北巡抚,再后来雍正推行新政的时候,专门把李绂从湖北调回直隶当总督。李绂途经河南时,看到田文镜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妨碍了文人的利益,李绂看不下去,所以出头维护一下读书人的利益,劝说田文镜不要为难士绅,但田文镜在其位,谋其政,心里只有雍正,谁的油盐都不进,所以李绂决定参田文镜。李绂作为清流代表,在河南有很多门生故吏,这其中李绂曾受过这些士绅的利益输送,所以才为此打抱不平,讨个说法。在李绂回京后,便拿了块鸡血石去府上看望三爷,而一向清贫如洗的李绂,却拿鸡血石为礼,胤祉喜欢得不得了,边把玩边询问来路,李绂告诉三爷,是从武昌的一个缙绅那拿来的,胤祉脸色大变,直接扔还李绂,还让他立马归还人家。按李绂说法,他刚开始打算花500两银子买的,但士绅不肯卖。最后过了一年,士绅亲自来找他,开价2000两银子求他帮士绅的父亲写一篇墓志铭,李绂答应了,但是不要钱,就只要鸡血石作为回报。虽说李绂为官清廉,但不是个穷官,要知道他拿出500两银子的时候,眼睛都不带眨的,就是为了博三爷一乐,文人嘛,靠知识赚钱,既未受贿,也未贪墨,而真正愿意花大把钱买文人字画的,实际上,就是这些缙绅阶层,这也是清流另外一个收入渠道。所以李绂才决定参田文镜,一方面推行新政确实打击了士绅一族的利益政策,也是间接推动了李绂背后的利益。另一方在文人眼里字画就是宝贝,胤祉觉得李绂写一篇墓志铭换来2000两银子的鸡血石,大喊对方不亏。可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策,严重妨碍士绅的利益,就相当于,间接切断了清流们的另一个利益渠道,所以为了利益,清流党要跟着田文镜死磕到底,向雍正发难。派胤祉抄家是雍正对他再次考验当时雍正要杀李绂是假,打击他背后的势力是真,而李绂背后站的,正是胤祉,要说李绂是清流的“门面”,胤祉就是清流的“话语权”,雍正打击李绂,相当于拿掉胤祉的影响力,胤祉为了保住李绂,免跪的恩典都不要了,这也坐实了胤祉是清流党领袖的身份。同样,这次派胤祉去抄老八胤禩家,是雍正对他进一步的敲打,雍正真正意识到除了八爷党,清流也是一大隐患,清流的势力越大,代表着胤祉的影响力越大,所以雍正点名三哥胤祉去抄老八的家,是对他再次的考验。当时雍正安排老八负责关外王爷旗务整顿时,十三爷胤祥就提醒雍正了,关外王爷可都是带着兵来的,你可要防着点啊,雍正满不担心的样子:让他去办,翻不了天,老八这人呐,可是深不可测,如果是个脓包,迟早都得挤了它!这样看来,雍正早就想对老八下手了,这次的八王议政逼宫,也有可能是雍正设的一个圈套,就等着老八往下跳,结果老八真的掉进了坑。而在整件中,雍正的三个儿子,除了弘历派到外地办差,没有被牵扯进来外,还有弘时和弘昼躲不过,所以雍正让两儿子一起抄家,是想验证他们有没有背叛自己。之所以带上胤祉,一是按章程办事,分量会重些。二是为了敲打,进一步考验三哥胤祉,毕竟他是清流党的领袖代表。弘昼和弘时抄家表现态度不同果不其然,经雍正这么一验证,很显然,三人中,弘时最愚蠢,派他去抄家本身就是一种试探,况且还派身边侍卫图里琛监视他,不过弘时想法太简单,没有往深处想,抄家表现得还很积极,索性把老八的家人和门下全部发配到云南了。老八胤禩管家跑来跟老八说,老八还纳闷着:“雍正的圣旨上,都没有写这一条啊?”管家也在嘀咕着:肯定是这个三阿哥弘时,这小子可比他老爹还狠啊!这样一来,老八觉得弘时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所以将计就计,给他出主意,成大事者,得先发制人,于是唆使他对弘历先下手为强。老八这一招,无论是弘时得逞,还是失败,最难过的无非就是雍正皇帝,所以只要弘时有这种想法,残害兄弟的念头,要么是弘历死,要么死的是弘时,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雍正都无法接受。弘时不光是个狠人,还很愚蠢,在特殊时期,还派人暗杀隆科多,隆科多为了保住自己小命才再次背叛弘时,把弘时供出来,暴露弘时的野心,所以雍正才意识到弘历将会有危险,派图里琛和李卫赶去解救,才保住了性命。雍正之所以对弘时有猜忌,也是因为十三爷临死前跟雍正说过:我隐约感觉到在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所以雍正需要对弘时的验证。雍正派三人去抄老八家,最主要是监视弘时,至于老三胤祉,经过李绂那事后,雍正对他肯定不放心,派他去抄家就是为了进一步敲打他,不过胤祉很低调,压根没有去跟老八碰面,甚至连门都不进,抄家的事交代完就赶紧撤了。弘昼就更不用了,他当然知道去抄八叔家不是什么好差事,毕竟是叔叔,抄狠了吧,落个狠毒坏人的印象,抄轻了吧,还得遭老爹雍正猜忌,以为自己跟老八胤禩交好,到时没法撇干净。所以弘昼索性玩一出“活出丧”,搞得荒唐无比,别人就不会怀疑他了。事实上,雍正还是不放心弘昼,觉得说不定也像当年雍正那样韬光养晦,整一个“冰火两重天”避嫌,这弘昼玩一出“活出丧”,于是雍正把弘昼叫身边进行试探。弘昼大智若愚,在雍正询问后,他装傻充愣地给蒙过去了,而且也没有直接把弘时供出来,一是不想在父亲那里落个手足相残的现象。二是不想牵扯其中,万一说出三哥弘时,以弘时的个性,绝不会善罢甘休,弘昼宁愿做个糊涂王爷,也参与这事。同时弘昼抛出一个信号给弘时,你弘时要争就去跟弘历争去,我无心皇位,只想做个平安王爷。所以人家老八胤禩看人还挺准,说别看弘昼傻傻的,可人家精的呢,哪一次背书不是倒背如流,雍正询问弘时当时说什么,弘昼比谁都记得清楚,只是拽着明白装糊涂,明哲保身罢了。而弘时就惨了,头脑简单,又愚蠢,自己一步一步在作死的路上。结语《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搞八王议政逼宫,目的是为了最后背水一战,妄想架空雍正,让自己赢一回,把朝中大权掌握自己手里,但可惜,还是斗不过雍正,被雍正下个圈套,最终老八玩完了。而雍正最后点名弘时和弘昼,还有三哥胤祉抄老八的家,目的也就是让他们吸取教训,进一步敲打和试探,他们究竟有没有背叛自己,结果弘时最傻,一步一步下套,离死亡也不远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雍正王朝:看懂老八胤禩临终前写的信,才明白他为啥能称八贤王?

《雍正王朝》非常精彩,里面出场的人物也个个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包括每位皇子都各不相同,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身正气,敢作敢为,侠肝义胆,被称“侠王”的老十三胤祥;有聪慧过人,阴险狡诈,财大气粗,被称“小诸葛”的老九胤禟;有一心为民,心狠手辣,冷血无情,被称“冷面王”的老四胤禛;还有精明强干,温文尔雅,笑里藏刀,人称“八贤王”的老八胤禩……对,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这个“八贤王”,也是“冷面王”,后来的雍正皇帝的死对头。那么,跟“冷面皇上”一向对着干的老八胤禩,究竟有哪些出彩的地方,为什么能获得“八贤王”的美誉?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老八胤禩临终前写的信,才明白他为啥能称八贤王?一、老八胤禩精心策划的八王议政逼宫事件,最终栽在了老十三胤祥手中,后来他被雍正帝抄家时,曾对弘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八叔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一个‘贤’字上。”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相对于心狠手辣,一心要把他的家人和随从发配到云南的弘时来讲。他还是太仁慈了些,若是早就像弘时这样狠,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八贤王,八贤王,贤有什么用?百无一用,百无一用啊!”按照老八胤禩的总结,自己之所以能获得“八贤王”的美誉,是建立在人心和德望之上的:“什么人心,什么德望,到头来都是一钱不值!”而他越是贬低这个称呼,也就证明,在这之前他就越在意这两个方面,只是没想到在跟雍正帝的最后一战上,自己会败。是啊,胜者王,败者寇,别说人心和德望了,现在的自己,恐怕连小命都难保。但是,有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下,那就是这个八贤王的美誉,是老八胤禩自己给自己封的呢,还是朝野上下早就达成了共识?其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老八胤禩后面跟弘时说的话,有故意坑他的成分在里面。但若是弘时内心没有养着一个恶魔的话,他也不可能三言两语,就把这个恶魔给放了出来。所以,老八胤禩的这句话,并非是自夸,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根据的。二、事实上,老八胤禩“八贤王”的美誉,最早出现的时候还真不是八爷党们的自夸,而是出自其死对头“冷面王”胤禛之口。当时是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不久,康熙帝废掉了太子胤礽,并让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举荐新太子。又因为张五哥说了几句实话,让康熙帝心情大悦,从而放出了对张五哥有恩的老十三胤祥。在这个前提下,老十三胤祥劝四哥也去争一下这个太子,不能便宜了八哥!老四胤禛就说了这么一通话:“十三弟,你对我的期望过深了,要知道,人家管老八叫‘八贤王’,而管我呢,都叫‘冷面王’!”要知道剧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老八胤禩不仅没有接下南下赈灾和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还处处给老四胤禛使绊子。唯一干了个追查刑部冤案的事,结果案子查没查清楚倒是例外,反而弄了个更大的冤案扣到了太子胤礽头上。是啊,连一向不耍心眼儿,直来直去的老十三胤祥都能看出来,老八胤禩假仁假义:“什么‘八贤王’,我就是瞧不过他那假仁假义的样儿!”是啊,他要是“贤”,为什么脏活累活都不愿意干,而一心去收买人心去呢?可是,连老十三胤祥都能看出来老八胤禩不是真“贤”,那么,老四胤禛口中的“人家”又是谁,他们为什么却一致认为老八胤禩够得上“八贤王”称号呢?三、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啊,还得从《雍正王朝》一开篇讲起,老四胤禛为什么要去南方筹款赈灾呢?康熙晚年,身体和精力也都不比壮年,再加上有点自己的小心思,所以把很多差事交到了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手上。其中老大胤禔,剧中提到他兼管宗人府,这也是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他最活跃的原因所在;太子胤礽名义上六部都管,但其实重心却在排六部最末的刑部,也难怪刑部冤案他受牵连;老八胤禩兼管户部,这也是开头老四胤禛去查户部时,老十胤誐突然蹦出来提了一嘴的原因;老四胤禛剧中一开始没讲,但是从他后来到扬州跟任伯安的对话中,大约能猜出来,他兼管吏部。当时他在扬州召集各路官员见面时,曾经说了一句,看任伯安有点面熟。而任伯安的回话是:“四贝勒爷明达,下官曾在吏部衙门供职。”其他几个部门,复立太子胤礽之后,曾经把兵部给了老十四胤禵,老十三胤祥则兼管了刑部,老四胤禛成了领侍卫内大臣。至于礼部、工部啥的,估计有老三胤祉,和其他皇子们掌控吧。咱单说户部,这是个肥差,这次黄河决堤,康熙帝想从国库调钱,却突然发现,存银只剩下了五十万两。而后来经过盘查,户部共借出去一千二百万两银子,而这些银子,没有掌管户部的老八胤禩点头,恐怕户部尚书也不敢做主吧?四、难道说,老八胤禩“八贤王”的美誉,全都是因为他拿国库的银子收买人心造成的?不能说全部,至少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老八胤禩从户部往外借银子,是毫无原则,只要有人来借,他就借,来者不拒!像老十胤誐,太子胤礽借钱就不用多说了,管他是用来盖戏楼,还是干啥,亲兄弟嘛,借!像魏东亭啊,隆科多啊,一个是前朝老臣,一个曾杀敌立功,管他是不善理财,还是不务正业,借!像桑佩、图伦深、邓元芳,就算不缺钱,故意借钱去做生意,放高利贷,也是一个字——借!太子胤礽感激不感激老八胤禩,暂且不清楚,至少老十胤誐得知八哥的恩;魏东亭同样得感恩,不然的话,也不会刚听到康熙帝要追缴欠款,就跑去找老八胤禩求助了;像桑佩、图伦深、邓元芳这些人,更是八爷党的忠实粉丝,毕竟老八胤禩可是他们的财神爷,可不得供着点!还有隆科多,为啥后来举荐新太子时,不愿意听六叔的话去烧老四胤禛冷灶啊?就是因为在他最落魄,连个官职都没有的时候,老八胤禩违规借给过他钱。要知道那时的他,连六叔佟国维家的一个管家都敢讽刺他,想轰他出去的,他自然得感激。最重要的是,这些从户部借过钱的人,自然归类,甚至会排挤那些没借过钱的人。像老状元陈文盛,他真缺那一两银子吗,不缺啊,可是不借钱,他怎么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五、所以说,自从老八胤禩兼管户部之后,官场的风气就被带坏了,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当然,老八胤禩之所以被他人称为“贤王”,倒不是说他在把户部银子借出去的同时,中饱私囊。若是那样的话,那他跟借钱的那些人也就没啥区别了,自然也获得不了他们的尊重。老八胤禩要想笼络人,光靠公家的银子是达不到目的的,毕竟这些官员都不是傻子,借花献佛的事,一次两次行,要是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借来的花,自然也难以服众。比如,对待老十胤誐,老八胤禩一开始确实想通过这件事给老四胤禛一个教训,但得知他跑到前门大街卖家当,还打了田文镜后,吓得不行,赶紧跑过去制止。回头还埋怨老九胤禟,说这次老十胤誐犯的错,可以关宗人府半年了:“我早说了帮他还账,你不听!”之所以那次老十胤誐上门求助,老八胤禩没有第一时间掏钱,其实也是因为当时府前聚集了太多官员,为此老十胤誐还帮八哥抱怨了一句:“你们谁借给我让我过了这一关,我给谁烧高香。”是啊,连亲兄弟的钱老八胤禩都没帮着还,怎么可能帮你们这些官员还账呢,钱又不是他花的!但不管怎么说,老八胤禩拦着老十胤誐,没让他犯更大的错,从内心来讲,是为了对方好,这一点老十胤誐不会不清楚。六、可是,太子胤礽想笼络人心,都得向户部借钱,那老八胤禩的钱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毕竟,他若是明目张胆的贪财,自然也落不下“贤王”称呼。可是,不贪钱,自己这么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还时不时的打赏一下其他官员,怎么也不够花啊。比如,老四胤禛在前线赈灾,自己的儿子弘时生病,就是老八胤禩带着几位兄弟守了一夜。在凌太医给弘时看完病后,老八胤禩随手就掏出了一千两银子,让他买个好鸟玩玩。可以说,不管背后跟其他兄弟斗成啥样,至少表面文章,老八胤禩还是做到位的。这样一来,不仅四福晋得说他好话,连凌太医回去汇报康熙帝,都得替“八贤王”美言几句。事实上,老八胤禩的钱,一方面是朝廷俸禄,另一方面是善于经营,比如那个万永当铺就是他的产业。再有便是老九胤禟的利益输送了,也就是说,自己坐镇背后留名声,打掩护,捞钱的事让老九胤禟去干。像老四胤禛去扬州赈灾的时候,任伯安手下的那群官员在一起喝酒,就提到手头的一百万两银子是孝敬九爷的。当然,老九胤禟也不傻,好处都让八哥拿了,黑锅自己背,哪有这么好的事?所以,老八胤禩要想笼络这几位兄弟,关键时刻就得拿出当哥的样子来。比如刑部冤案爆发后,为啥太子胤礽陷进去出不来,而牵扯最大的老九胤禟却安然无恙?七、虽然老八胤禩也数落老九胤禟,说任伯安就是个为富不仁的小人,你老九居然把他当成了心腹。但他绝不会撒手不管,面对老九没抓没挠的心,他还得安慰对方,最后还是出马拯救了老九胤禟,将其摘了个干干净净:“我这一辈子,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富翁就是了,我干嘛要操这么多心啊?”包括,后来雍正帝即位,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跑到伯伦不归酒楼听黄曲,喝小酒。老八胤禩得知后,赶紧跑去把他们几位喊回家,不然的话,以当时雍正帝的气愤程度来看,这三个铁定没好果子吃。也就是说,老八胤禩对待这几位兄弟还是很够意思的,至少表面文章做得好。就算跟老十四胤禵曾经闹过矛盾,但从他们整体利益来讲,他的出发点也并不错。要是当初老十四胤禵听他的话,不那么早跟西北叛军决战,皇位花落谁家还真说不定。当然,老八胤禩能获得“八贤王”称呼,并非施舍点金钱,或者只对兄弟好就能实现的。他在外人面前,也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王爷。像举荐新太子的时候,他为了避嫌,是谁来拜访都不见的,在得知老十胤誐带了个神秘道士到府上胡说八道后,一出来就是一句:“哪来的妖道在此妖言惑众?”事后,他还将这个神秘道士张明德绑了起来,送到了康熙帝面前!八、不管背后他怎么使坏,至少在表面上,在朝廷的那些官员看来,老八胤禩是无愧于“八贤王”称号的!开篇国库空虚,康熙帝都震怒了,问老八胤禩,为什么?人家都没说这些钱都被下面这些大臣借走了,而是主动承认了错误,说自己有亏职守,请皇阿玛治罪!举荐新太子时,佟国维惹恼了康熙帝,要被撤职问罪,老八胤禩也是主动站出来,说自己宁愿退出竞争,也不想皇上治佟国维的罪。后来老十四胤禵跟老十三胤祥在大殿前大打出手,别人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同样是老八胤禩急忙冲上去,试图拉开对方。也就是说,在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看来,老八胤禩做事的标准就是敢作敢当,勇于承担,牺牲自己,成全大伙。不仅如此,在外人面前,在笼络其他阵营的人面前,他也做得相当到位:在年羹尧面前,老八胤禩当众举荐他当四川提督,面对感谢时,人家闭门不见,还说这是替朝廷举贤;在蒙古王公面前,老八胤禩也是一身正气,不仅替皇上宴请大家,在狩猎场上也是不杀生,只抓活的;在八爷党面前,因为一个人嘲笑孙嘉诚长得跟猪八戒一样,老八胤禩转手就是一巴掌,喊一句“士可杀,不可辱”;在清流面前,六部九卿,王公大臣,一个都不敢去祭拜孙嘉诚,人家老八胤禩就敢去……所以说,人家做事,都是往这些人心里做的,换你,你会不喜欢,不称呼他一声“八贤王”?九、当然,如果仅仅是做表面文章,时间久了也会露馅,老八胤禩做事不像其他人,还是有底线的!比如老四胤禛去南方赈灾,老十胤誐担心任伯安银子丢了,影响到大家的收入。老九胤禟倒是不担心银子,而是担心老四胤禛筹款成功了,会获得皇阿玛恩宠。只有老八胤禩提了一句:“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同样,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老十胤誐捣乱,回头老九胤禟还暗中叫好,说给老四胤禛点颜色看看。老八胤禩就说了一句公道话:“四哥接这个差事也不容易,我们不帮他,也绝不能拉他的腿儿。”包括雍正帝即位后,没有人比老八胤禩更希望他出丑了,可是面对西北战事再起。老十四胤禵要写信告知曾经的部下,给年羹尧捣乱,让他当不成大将军。老八胤禩就劝他,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个人利益,伤害了国家利益。末了,他说了一句话:“我是先帝的儿子,更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十几万叛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不会因为自己受了一点气,而置列祖列宗的江山而不顾!”此话一出,气的老十四胤禵也发飙了,说你倒成了贤王,成了雍正帝的忠臣,我们倒自甘下流,成了不肖子孙了。这也是唯一一次,八爷党内部内讧,连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都给气走了。十、老八胤禩就是那种对所有人都很好,对兄弟好,对官员好,对对手也好,甚至失势以后都藏起来一千万两银子分给下人。即使到最后,他败了,彻底败给了雍正帝,临终前都不忘下一封信,给自己的死对头,也是如今的皇上四哥。信的开头就是爱新觉罗-阿其那谨上,并称呼对方是皇上四哥,所以,甭管雍正帝多么恨他,骂他,人家该有的礼节还是有的。而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既然自己败了,那为了江山社稷,还是劝雍正帝歇一歇。是啊,他是得歇歇了,因为老八胤禩早就看出来他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这个问题他跟弘时说过:“你以为你皇阿玛还有多长的日子吗,他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他一个人每天干的是五个人的活,甚至是十个人的……”所以说,他并不希望雍正帝早早倒下,也知道只要自己不死,他还会继续争下去:“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随后,老八胤禩又说了一句心里话:“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是啊,你争了一辈子,到头来得罪了那么多人,那肯定留下了骂名:“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所以说,为什么人家老八胤禩能留下“八贤王”美誉啊,甭管他是不是康熙帝临终前说的那样,靠宽仁来收买人心。至少,人家是非常在乎名声的,虽然是假仁假义,背后也没少干不仁义的事。但终归是留下了好名声,而不像雍正帝那样,累死累活一辈子,到头来还落下个残暴名声。是啊,要知道人家老八胤禩查刑部冤案时,只要凶残一下,刑部的官员一个都跑不掉,而人家呢,怎么汇报的?他说张五哥是一个特例,而且人犯是有特殊情况才找人顶替,我认为刑部也是被骗了,他们也是受害者。我认为,老八胤禩“八贤王”的美誉,还是称得上的,至少表面是这样!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