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琅琊榜》,发现梁帝的人设有点崩了,打脸不说,还前后矛盾

本文作者:镜如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重刷《琅琊榜》剧版和原著,发现结局篇有处地方很有意思,感觉梁帝的人设有点崩了,这让他打脸不说,还前后矛盾。记得,夏江抓到了卫铮,立即与誉王联手,两人在武英殿上演了一出好戏,不仅给靖王挖坑,还一步步地引诱他以下犯上。结果,靖王上当,梁帝也龙颜大怒,疑心病再次发作。夏江见火上浇油差不多了,再次质问靖王,他是不是还在质疑当年赤焰旧案的结果?靖王气得不行,直接反驳,说自己当年离了京城,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回来就听到“祈王”不再是贤王……他话还没说完,高座上的梁帝直接掀翻了桌上的物品,怒火中烧,大声地骂:“什么祈王?是庶人萧景禹!”本来,梁帝已经怀疑靖王了,这一声称呼,直接戳中了他的禁忌。接下来,要不是静妃在芷萝宫出事,遭遇皇后算计,他要暂时移步去那边处理,他一定会直接狠狠地处罚靖王。这不,他移步过去的那一刻,走下来狠狠地踢了几脚靖王,满脸嫌弃地凶了一句“逆子,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从这里看出,梁帝的心中,对祈王是定了“态度”,他有错、有罪,是不可饶恕和原谅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提起这个人名,他都不会高兴。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在梁帝和靖王事后再次出现在武英殿议事这一段,梁帝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当时,夏江的算计失败,卫铮被梅长苏的人劫狱带走,靖王也经受住了梁帝的质问,加上夏冬、纪王爷无意中的推波助澜,以及静妃的反攻,梁帝已对靖王解除了误会,转厌为疼爱。梁帝觉得,此次风波,皆因靖王太善良、为人耿直和身边没有一个能出主意的谋士,所以才容易遭奸人暗算,因此,他有意当着沈追、蔡荃等清官的面,鼓励他去找梅长苏学习。梅长苏是客卿,又满身才华,跟他取经学习,可以长智慧。话题既然聊开了,自然就会顺便提到夏江一案。靖王故意好奇地问梁帝,夏江认罪了?梁帝说,夏江不认罪,还在供词上写了梅长苏是“祈王”的旧人,并试探地问靖王,他相不相信夏江的供词?靖王想都不想,就直接脱口而出,说如果苏先生(梅长苏)是祈王旧人,他怎么会不认识?在原著中,甚至还多了梁帝这样一个表情和一句话:梁帝听了靖王的话,非但不怒,反而哈哈大笑了几声,无比认同地说,梅长苏和祈王这两人怎么可能会扯得上关系。这两人以上的这番对话让人很郁闷,如果说,梁帝是越来越欣赏靖王的耿直,觉得他对自己够坦诚,有什么说什么,不像其他的皇子喜欢遮遮掩掩,是一片赤胆忠心,所以对他再次喊错“祈王称呼”时没有生气,毕竟以前靖王跟祈王感情很好,忘记改称呼人之常情,这个说得过去。只不过,梁帝自己两次也这样称呼,就很奇怪了。但凡他听到靖王再次喊“祈王”,脸色有所不悦,或者自己喊的景禹,我都觉得非常合理。但怎么想,他都不像是会称呼景禹为“祈王”的人,这跟他之前教训靖王的话有点前后矛盾,也非常打脸。尤其在后面的表现,更说明他不会还以“祈王”来称呼的。为什么这么说?看看这里,《琅琊榜》最后的结局,在朝野上对峙,长公主、言阙、纪王爷、已为储君的靖王,甚至是后来到寝室觐见的静妃,无不努力说服梁帝,让他下旨重审赤焰旧案,逼梁直视自己犯下的误判错误。当时的梁帝是什么反应?气疯了,气绝了。他怒斥完在场所有的人后,便绝望又失望地一言不发,独自离开了大殿,态度非常坚决,死活不认错。回去寝室后,静妃随即赶到,他拿起东西就砸,见了人就骂,说话可难听、可绝情、可冷漠,这些行为举止,都足以说明一件事:他是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算有错,那也是儿子的错,那个叫做“祈王”的嫡长子的错,谁叫他功高盖主,谁叫他威胁到了梁帝?因此,梁帝又怎么可能在夏江陷害靖王的事情上,对祈王的态度突然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轻轻松松与靖王聊天时,与他一起称呼萧景禹为“祈王”?不合理,也不合情,更不符合人性。在梁帝的心里,他对那个死去的儿子只能有两个称呼:庶人和景禹。如果说靖王性子直,无意中又在梁帝的面前口失,说错称呼,梁帝过于了解他这个直言的性格,心中不悦但没有呈现之前那种暴怒的态度,有可能。不过,像上面这种兴高采烈地跟靖王一起讨论这件事,并在这个称呼上不再上心、不再太在意,那就有点理解不了。所以我说,梁帝的这一段人设有一点崩。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琅琊榜》夏江至死不懂,梅长苏调包乌金丸,方法用得匪夷所思

Continue reading 《琅琊榜》夏江至死不懂,梅长苏调包乌金丸,方法用得匪夷所思

《琅琊榜》豫津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居然藏着言阙的最大秘密

本文作者:镜如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自从梅长苏决定出手救卫铮,那么,他就需要三个重要的人帮忙:夏冬、言阙和豫津,此三人的任务不分高低,一样重要。也就是这个时候,言阙找了儿子豫津深谈。不过,让豫津深感意外的,不是父亲要帮助梅长苏和靖王这件事,而是他名字的真正含义。1在原著中,除夕夜,豫津随言阙去完祠堂后返回家里,两父子围着炉火一起喝酒守岁。言阙就梅长苏找他们帮忙的事情先开了口,询问豫津的真正想法,假如他不想卷入其中,他作为父亲,可以替他挡掉。豫津表示,虽然自己不明白,为何父亲突然又对朝野的事情感兴趣,还插手,但他隐隐约约猜到个中原因,肯定跟“情义”有关,他同样作为言氏家族的一员,他想站在父亲这一边,与他并肩作战。这时候,言阙难得对儿子坦诚,说起了许多自己年轻时的各种事迹,自然,少不了提及祁王和宸妃两人。言阙说,自己当年豪情壮志,以使者的身份独自闯过边境,用三寸不烂之舌去挑战各国,曾经功绩辉煌无比,不过,他也经历过惨痛的伤亡,还有悲苦的日子等等。即便豫津早已从梅长苏的口中听过这些堪比蔺相如的“父亲事迹”,如今亲自听言阙自己说,感觉完全是不一样,而且,他深受言阙身上自带的英雄气概影响。此时,言阙再深深地向豫津解释,他真的不喜欢党争,也不喜欢爱算计的梅长苏,但是他有一点特别佩服他与靖王,那就是他们敢去劫狱救卫铮。明知死路一条,危险重重,他们仍坚持要做,这让他想起故去的林燮、祁王,所以,这次言阙不帮忙,他会后悔,也会无颜面去面对这些旧人。豫津自然懂,他一向活得通透,也分得清什么是忠和孝,他不了解靖王的为人,但只要言阙愿意相信他,他便相信。说到这,言阙才顿了顿,告诉豫津,其实靖王品行不差,因为,他自幼就跟在祁王身边学习,有祁王的影子。说到祁王,豫津自然很认同,他小时候也跟祁王相处过,知道他为人。只是话锋一转,言阙略有些惋惜。他说,靖王还是少了祁王身上潇洒的味道,而这味道……他故意婉转点解释,那就是“祁王……景禹”更像他的母亲(宸妃)。豫津一听到这里,心中突然震惊,终于醒悟一件事情。2即便言阙在提及宸妃的话题时,是一句带过,并且故意克制了感情,但是,豫津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般听人说话,不听表面,还会听进去“话中话”。他能快速领会更深一层的意思,所以毫无疑问,他猜到,也感觉到言阙感情细微的变化。他猜到言阙对宸妃的感情不单纯,也猜到两人肯定是有故事,而且还是一段不好的故事,只是,豫津深知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所以,他没追问。作为人子,他不想再揭开父亲的往事与旧伤疤,不过,他听到言阙说出祁王的名字——景禹的语气时,还是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他的名字“豫津”其实是参考了宸妃的爱子“景禹”之名的谐音。言阙爱屋及乌,把“景禹”两字反过来,变成了“豫津”,赠给了自己儿子作名字,实际上,他在名字里面深藏着追念之情。说到这里,作为成年人,不懂的也该懂了,言阙从未放下过宸妃。豫津猜出自己名字的真相时,心情真是复杂。该嘲讽?看得出言阙也是爱他这个儿子的;恨吗?好像也没到这种严重的程度;尝试理解吗?这样就太对不起母亲了……反正想不出结果,但是豫津还是有点酸了,忍不住追问了这样一句:那我呢?也像母亲多一点吗?豫津说这话时,我觉得他多少有点替母亲打抱不平,也有点难过。他可能怀疑,言阙没有那么爱自己,也许是爱祁王名字的影子。幸好,言阙的答案是:你更像我。这世上,没有人真正做到不爱自己。所以,言阙到底还是爱豫津的。得到这个答案,豫津也松了一口气。再之后,豫津就没有再追根问底了,乖乖地与言阙分工做任务,助力梅长苏和靖王。毕竟,豫津不是当事人,上一辈的感情纠葛,他没有亲眼见过,也不能感同身受,他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的对与错的答案,自然,他也懒得去评论。母亲已离世,他只剩下父亲,不问过往,只求当下活得快乐、彼此珍惜,这就够了。写到最后当时看剧版《琅琊榜》时,我以为只有景睿的名字是特殊的,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豫津名字的深意才是隐藏最深,藏了言阙一直隐瞒儿子的最大秘密。言阙真是……其实我很喜欢言阙这个人物,但是又突然觉得,豫津的母亲真是活得不值,爱上一个心里只有别人的男人。换作我,我估计不太愿意接受,自己儿子的名字,是藏了丈夫对别的女人的思念。大家呢?又是如何看?

《琅琊榜》谢玉答应相信梅长苏,不指望夏江救他,目的还在算计!

本文作者:镜如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谢玉输了,被关进了天牢,他的案子表面上暂时由誉王全权负责跟进,实际上梁帝也安排了夏江去深究调查。不过,有了卓鼎风铁一般的口供,谢玉就算能抵赖掉一大半,也难逃一死。在正式获判下来之前,夏江与谢玉见了一面。因为谢玉有他的最大把柄,他不能见死不救,否则自己会被连累。于是,夏江承诺会尽全力保他一命,至于其他官爵和荣华富贵,就别再指望了。谢玉同意,只要他不死,以后等太子登基后,他有的是机会翻身。不过,帅不过几秒,夏江离开后不到两天,梅长苏也来见谢玉,也开出了条件说保他不死。谢玉本不想搭理他,还觉得有点讽刺。他之所以落到如今这般下场,还不是拜梅长苏所赐。如今他又假惺惺地跑来说可以救他,而且还狂妄自大地认为,夏江救不了他,这世上能救他谢玉的只剩下他梅长苏一人。谢玉不相信。1不过,梅长苏说他和夏江都聪明,唯有谢玉很愚蠢。首先,梅长苏摸清谢玉的底细,所以谢玉走的每一步棋子,以及心里想走的每一步路,他都能预测得很准,所以,每次谢玉要行动之前,梅长苏就会早做好万全的准备。但是谢玉摸不透梅长苏,因而,他一定会输给他。其次,谢玉手上拿着夏江的秘密和把柄,没有用。因为,他可以以此作为交易,让夏江不顾一切也得想办法保他不死,但是这世上只有死人才能真正地保守秘密。夏江肯定会兑现承诺去救他,但是事成之后,难保夏江不会动歪心思。为免谢玉不相信,梅长苏还说,自己来这里见他的同时,其实已派誉王去夏江那边挑拨是非,故意离间夏江对他的信任了。谢玉真的觉得恶心又憎恨,便与他唇枪舌剑了一番。没想到,谢玉说一句,梅长苏就讽刺一句,把他的希望一个个地破灭,以及将他的后路全都堵死,怼得谢玉无话反驳,又恨又气又无奈,同时又急又恐慌。最后,谢玉只好同意梅长苏提出的建议,不相信夏江,改为相信他能救他。只不过,梅长苏在一步步算计谢玉的同时,谢玉心里同样也藏了一个小心机。这两个人互相算计,谢玉是个老奸巨猾的人,即便到了最后的一刻,面临着自己的生死存亡,他依然不改劣性,把算计算到最后一刻才肯罢休。2等到谢玉终于愿意把命交给梅长苏,与他谈条件时,梅长苏只要求他把夏江的秘密说出来即可。谢玉一听,哈哈大笑,没想到条件这么简单,却又特别让他难做。他很不解,问梅长苏,夏江与夺嫡之争无关,对誉王一点作用都没有,这就意味着,身为誉王谋士的梅长苏就算拿到他的秘密,也一点好处都没。但是梅长苏不管,就这个条件,其他没得商量,而且有没有用,不是谢玉说的算,而是他知道后,他说了算。其实,当时梅长苏早已暗中安排了靖王和夏冬躲在隔壁牢房里偷听,目的就是冲着这个“夏江的秘密”来的,这个线索自然是非常有用的。只是谢玉不知,他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让他一字不漏地说出来,没有一丁点隐瞒,其实是他准备“两面通吃”,并不是被逼得“无路可走”。3原因一,谢玉知道梅长苏拿到夏江的秘密,交给了誉王,誉王压根不会跟夏江翻脸。誉王不仅不会拿来威胁夏江,而且还不会拿来大做文章,四处宣扬,继续保密。为何?因为夏江的秘密就是找人模仿了夏冬的老公聂峰的笔迹 ,写了一封“假信”去诬蔑林燮,隐瞒了赤焰军顽抗对敌等真相,导致梁帝将林燮、赤焰军和祁王一并狠狠地收拾了。这个过程里面,誉王和他的母后言皇后没少参与其中,还落井下石以及推波助澜。如果誉王拿这个“夏江的秘密”去作为拿捏住他的把柄,无疑是给自己挖死路。所以,谢玉笃定,就算他一字不漏地全说出来,对夏江也没多大坏处,誉王听了,一个字也不敢向外透露。原因二,谢玉不敢百分百相信梅长苏。这个秘密,对誉王没有用,所以怎么保证梅长苏一定就履行承诺救他?人,不会做亏本生意,在谢玉的眼里,梅长苏做了誉王的谋士,本就不是一个什么好人,同样贪图权贵。因此,梅长苏这么好心救他,他愿意一试,但不会完全相信。所以,答应他,告诉他夏江的把柄,谢玉就会多了梅长苏的一个承诺。另外这件事,誉王害不了夏江,那么谢玉在夏江那边,还有辩解的机会,哪怕信任不再,仍尚有一线让他生还的机会。所以,到了生死关头,谢玉还是努力在算计。只可惜,他唯独算漏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梅长苏忽悠了他,他是靖王的谋士,而不是誉王的谋士。“夏江的秘密”也许对誉王没有用,但对靖王却作用大,以及对夏冬同样很重要。而这两人,知道了后也一定不会放过谢玉。可怜的谢玉,活到最后,算计来算计去,最后依旧逃不过搭上了自己的结局。

《琅琊榜》夏江至死不懂,他最终输给的人,不是梅长苏,而是高湛

本文作者:镜如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在《琅琊榜》结局篇,梅长苏瞒着夏江的耳目,到天牢里去见谢玉,与他进行唇舌争辩一番后,谢玉终于肯把自己手握的夏江把柄透露出来。原来,十几年前,夏江从徒弟夏冬那偷来了聂峰的书信,然后找到了一个叫李重心的人,交给了他,让他按照一模一样的字迹仿写一封“假信”。在信里,他让聂峰举报主帅林燮,并向金陵城求派兵支援,实际是无中生有,歪曲了事实。李重心是仿写的高手和专业户,把“假信”这事完成得近乎完美。最后,夏冬信了,梁帝也信了,从此祁王被害,整座林府被连根拔起,除了梅长苏,无人生还。自然,梅长苏准备要对付夏江了,所以才以保谢玉一命作为条件,逼他说出这件事,为了让躲在隔壁牢房的夏冬和靖王听见,让他们好站在他安排的“队伍里”,一起对付夏江。最后,夏江确实斗不过梅长苏,输得一败涂地。只可惜,他至死都不会懂,其实他真正输给的人,并不是梅长苏,而是高湛。1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需慎行其实细细读原著,不难发现,夏江要比高湛还要忠于梁帝。他一开始真的是如自己平时教训徒弟所言:悬镜使只能为陛下一人所用,其他的朝野纷争不参加,也不关心。错就错在他走错了第一步棋,太忠心了。因为对梁帝忠心耿耿,便想时刻为君分忧。十几年前,梁帝嫉妒自己的儿子祁王,觉得他获的赞誉声音比自己多,也惧怕所向披靡的挚友林燮主帅,会弃他而择新主,导致他日夜受尽猜忌的折磨。夏江与高湛同样是梁帝最信任的人,两人能经常与他单独相处,自然很快就读懂他人性中的这份“自私”。高湛选择的方式是沉默,不推波助澜,也不落井下石,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这是梁帝自找的烦恼,自然丢回他自己去想通和解决,他不在里面扮演任何能起到“挑拨是非”的角色。而夏江不同,他看不下去,所以“多事”了。他也希望梁帝以后更加地信任他,因此,他“多此一举”,揣摩了梁帝的心思后,便主动帮他铺棋子,就是找个理由定林燮和祁王的罪,让他们再也威胁不了梁帝。最后,他就想到了“假信求救”这种烂招,给林燮泼脏水和扣帽子。夏江这是太傻了,人的情感都是很复杂的,也很矛盾,他是猜中了梁帝想给点颜色祁王和林燮看,但猜错了他并不是非要他俩的命。所以他才会被谢玉反利用,一步步地推进了深渊。2猜错、做错,不如不做夏江瞒着梁帝在做上面这些“小动作”时,自然是严加守密,尤其要提防的是自己的徒弟夏冬,所以很多事情和后续处理,都需要谢玉打配合,由他出面帮他解决。不过,他没想到,谢玉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趁机将聂峰和林燮置于死地,并顺便抢走了他们与敌对战的功劳,坐收了渔翁之利。等到梁帝看了“假信”后勃然大怒,“一锅端”地解决了祁王和林燮,以惩他们的欺君之罪。这时,夏江震惊了,没想到梁帝对隐瞒者的处罚是这么狠辣、无情。他才恍然和后悔,自己本以为是助梁帝解决烦恼,却无意踩中了“欺瞒”这条不归路。问题是,让他更傻眼的是,梁帝赐死了祁王、端了林府后,又无意中表现出来了后悔。要是梁帝知道,夏江就是这盘棋的导火线,那他的下场将会比祁王和林燮更可怕。他也是怕死的人,所以走错了第一步棋后,又开始往下一个错棋奔去,欠下谢玉的人情债,暗示谢玉赶紧用他的方法,去帮他解决李重心这个关乎他生死的关键人物。夏江自己捅了个“欺瞒”的篓子,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的篓子去掩盖。但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有了李重心,自然还会有下一位,最后变成了一张长长的名单,成了谢玉威胁他的最大把柄。因此,谢玉输给梅长苏,获罪了,而夏江的好日子自然很快就到头了。对比之下,与他一样忠心梁帝的高湛,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却笑到了最后,活到了最后一集。所以说,夏江真正输的人,不是梅长苏,而是活得聪明的高湛。有时候,你自以为“有利”对方的事情,其实不过真的是“自以为的”,实际上,不多此一举地发一言行,反而才是一件更有利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可惜了,夏江死了也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