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老孔和老丁都被调去了关外,李云龙凭什么留在关内?

在《亮剑》里,李云龙对于沙场征战非常的拿手,曾经在抗战时期打下了很多个经典的战役。不过李云龙能够打下这么多次的胜仗,除了自己有着独特的打仗天赋以外,更少不了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在晋西北这个地方,要不是有另外两个人的存在,他李云龙也不会混得这么如鱼得水,而这两人分别就是孔捷以及丁伟。在抗战的中期,丁伟从冀中军区调到了晋西北,之后晋西北铁三角便成立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云龙利用着三人组合的优势,发动了平安战役,也就是这一战,让所有人明白了,这三人合起来,可以说连两个师都不怕。这三人都是老革命,自打红军时期就是战友,而且还是一个班里的兄弟,关系自然是特别的好。正因为他们有了这样密切的关系,而且彼此之间也非常的了解,所以只要是打起仗来,配合就非常的默契。比如平安战役的时合,李云龙没有对任何人透漏作战消息,但是没一会孔捷和丁伟就能明白,李云龙那边打起来了,于是在没有上报领导的情况下,直接是率部参加了战斗。因为这三人都有着相同的背景和相同的资历,所以大部分的时合,很多人都喜欢把他们三个人进行比较一番,看看他们到底谁更厉害。的确,这三兄弟有着不少的共熔点,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性格。李云龙的性格比较暴躁,喜欢吹牛,做事从不考虑到后果。丁伟的性格比李云龙稍微软乎一些,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打仗比较喜欢用巧劲儿,考虑问题也十分的全面。而孔捷则显得比较的中庸,也是三人里比较老实的那一个,从来不会跟上级对着干。就在抗战结束以后,铁三角也面临着散伙,晋西北这块地界便再没了铁三角的身影。三人之中,孔捷和丁伟接到了调令,带着队伍火速赶赴了东北,单单就把李云龙留在了晋西北。那么有人就要问问题了,这三人不应该是在一起的吗?为什么那两兄弟都调到了东北,而李云龙则是留在了原地呢?首先,李云龙最为关注的是楚云飞,此人也还留在山西境内,李云龙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付楚云飞的。后来解放战争打响,楚云飞扶摇直上成了89师师长,他的队伍也在中原战场之上,那么李云龙肯定也会留在中原地区。其次,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各方面的态势都还不稳定,其中苏军、国军、八路军都存在这个地区之中,气氛非常的紧张,因为东北的工业基地实在众多,谁都想占一些下来。特别是要和苏联人交际这一方面,李云龙是出了名的不守规矩,万一要和苏军起了冲突,那这个问题了就麻烦了。所以上级在思索再三之后,肯定不会将李云龙调到东北,因为这小子不比另外的两兄弟,一天没看住就会惹事,所以还是将他留在关内地区比较踏实。

蒋经国听说大陆电影中出现蒋介石形象,惊呼:不可能,快给我拷贝

1987年,蒋经国听说大陆电影中出现蒋介石形象,而且是正面形象,直接惊呼:快给我拷贝一份看看!建国后,文艺部在周总理指示下拍摄抗日题材电影,由于历史原因,台儿庄战役一直没能立项。改革开放后,文艺界掀起新风,国民党军队的抗日事迹可以被拍成电影。198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陈敦德导演接到上级任务,筹拍《血战台儿庄》。起初,电影主角以张自忠将军为原型,陈敦德力排众议,决心还原历史,以李宗仁为主线人物。消息一经传出,参与过台儿庄战役的国军将领郑洞国、郑庭笈情绪高昂,表示全力支持,为了还原历史,电影决定在台儿庄原地取景。《血战台儿庄》上马后,国内传来质疑声:为什么三大战役还没拍完,就开始拍国民党的电影?对此,一位开国将军这样回应:台儿庄战役是人家的功绩,我们要尊重历史。1987年,历经一年的艰苦拍摄,《血战台儿庄》胜利杀青。当时,正在美国旅居的李宗仁之子李幼邻,听说电影中有父亲的形象后非常激动,立马回到祖国。下飞机后,他连宾馆来不及去,直接跑到拍摄现场,求陈敦德给他原片看。就这样,李幼邻在陈敦德陪同下观看了还未配乐的电影原片,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观看《血战台儿庄》的人。影片开始,邵宏来扮演的李宗仁出现在电影屏幕,指挥国军英勇作战,李幼邻坐在屏幕前热泪盈眶,抓住陈敦德的手,表示感谢。1987年6月11日,《血战台儿庄》在香港、澳门上映。香港上映首日,取得343万港币的票房。台湾官员谢忠侯在香港观看了这部电影,大为震撼。看到电影中老蒋的正面形象后,他赶紧打电话报告蒋经国。“总统,大陆拍了部电影,上面有前总统的形象,是正面人物。”“不可能!赶紧拷贝一份让我看!”听说大陆电影中出现老蒋的正面形象,蒋经国半信半疑,表示要亲自观看。几天后,蒋经国靠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期待已久的《血战台儿庄》。电影开始,李宗仁坐着火车奔赴抗日前线。激烈战斗过后,国军师长王炳章牺牲。画面一转,老蒋亲自主持王炳章的追悼会,呼吁抗日。这是大陆电影中第一次出现老蒋的正面形象。看完这个镜头,蒋经国思绪万千,老泪纵横,改变对大陆的“三不”政策:“共产党第一次给我父亲正面形象,向我示好,我得有所表示。”因为这部电影,蒋经国放下了对共产党的戒心,主动示好。两岸和平统一,好像就在眼前。可惜,历史就是这么神奇。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两岸关系就此走向阴晴不定。《血战台儿庄》真实反映了国军抗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抗日战士致敬!英魂不朽!

《亮剑》没有拍的剧情:李云龙被楚云飞包围,利用运动战消耗他们

在《亮剑》里面,我们现阶段看到的剧情集数是30集,可实际上的亮剑剧集是有33集,但因为经费的缘故,导致亮剑剧集被迫砍掉了三集,而砍掉的这三集剧情,也就成了亮剑迷心目中的遗憾,不过,虽然,亮剑是没有拍这些剧情,却并不代表内容就不存在了,剧本却还存在,今天,我就来说一段亮剑没有拍的剧情,希望大家能喜欢哦。这里的剧情是发生在19集之间的剧情,当时,李云龙的独立团也完成了改编,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独二师的番号,而后面,战争也很快爆发了,当时,老蒋破坏了汉口协议,并调集30万部队向李云龙所在的中原野战军发动了攻击,我们的李云龙也很快遭遇到了围剿,当时,为了突围出去,李云龙率领部队准备打个突袭战。当时,楚云飞也在包围中原野战军的行列里面,但是,由于战斗比较紧急,当时,李云龙并不清楚对面的防守方就是楚云飞的部队,特别是当时的情况对李云龙的独二师非常不利,因为国民党的30万大军,李云龙周围除了楚云飞的部队外,还有其他几个师的国军,当时的军区司令员让李云龙的独二师分两路从信阳以南柳林、孝感以北王家店附近,越过平汉铁路西进。可问题是李云龙当时的部队已经被楚云飞给咬死了,因为楚云飞这边知道对面是李云龙,因此,更加不愿意放过他们,面对楚云飞部队的围追堵截,李云龙跟小媳妇一样被撵着走,不过,李云龙作为老练的指挥官,并不是等闲之辈,当即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并不乐观,他们采取了拖延战的打法,不断地消灭楚云飞部队的有生力量。靠着拖延战的方式,李云龙的部队奇迹般面对几个师的包围,还能顺利突出楚云飞的包围,进入到了陕南和鄂西北地区后,李云龙终于是可以喘口气了,但是,自己的独二师伤亡也不小,军队干部伤亡了三成,士兵减员更是达到了5成以上,但好在独二师的基本盘算是保住了,李云龙这时候才得知了围堵自己的部队是楚云飞,当时的他就十分后悔了,非得跟他们过过招不成,可惜了。但就在陕南休整没多久后,李云龙的部队再次接到了命令,上级要求李云龙的部队立刻前往一个地区,有新的作战任务,故事到这里,这就是下一期的内容了,大家别着急,整个亮剑有3集多的剧情没有讲完,我只是讲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剧情,后面还有新的内容没有说,我打算花一周的时间,跟大家好好整理一下整个剧情。

《亮剑》中楚云飞是89师师长,实际上89师隶属于13军,还参加了铁原阻击战

在《亮剑》中,楚云飞抗战胜利后,一路高升,淮海战役时,已经当上了89师的师长,可谓是坐火箭上升。 在《亮剑》电视剧里,楚云飞89师的设定是邱清泉2兵团第5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原型就是200师。 不过实际上,国军序列里还真的存在一个89师,只不过89师当时在华北,没在华东,今天咱们主要是聊聊真实的89师的历史。 历史上只有一个89师,是南京嫡系。 1932年1月,武汉要塞司令部所属的部队改编为89师,一共下辖2个旅,每个旅下辖2个团,共计4个团,第一任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大钧,看过《建军大业》这部电视剧的,肯定对此公有印象,当时南昌起义部队撤退后,朱老总率领3000勇士在三河坝阻击追兵,当时追兵就是钱大钧率领的。 钱大钧的89师师长一职只当了4个月,就退位让贤了,第二任师长也非常著名,叫汤恩伯。 1932年5月,第3师独立旅并入89师,当时的89师按照整理师进行改组,依旧下辖2旅4团,但是多了1个补充团,该补充团就是以3师独立旅为基础改编而来的。 89师改组完成后,被划给了13军,随即参加了对我们根据地的围攻。 13军可以说是89师的一个家,虽然中途89师出去过几次,但是从时间上来看,89师在13军的时间是最长的。 1937年12月的时候,89师被归入85军,但是半年后,又回归13军了,然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抗战胜利后,13军和52军一起从西南坐船北上,在秦皇岛登陆,妄图抢占东北,夺取抗战的胜利果实。 当时杜聿明就是凭借着手里13和52这两个军,一路从山海关打到沈阳的,13军是国军13个美械军之一,他们分别是: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第2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 但是89师并有高兴多久,1947年4月3日,89师及54师162团共计7500人,在辽宁柳河县三源浦西南的红石镇地区被歼灭,代理师长张孝堂被俘。 此战过后,89师剩余人员撤到热河整补,然后跟着13军一起回到华北,归属傅作义华北“剿总”序列。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选择了和平起义,89师也一起接受了和平改编。 1949年2月19日,89师被改编为我军独立46师。 1949年2月26日,独立46师被划入了傅崇碧的63军,这对于89师的官兵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此赶上了抗美援朝战役。 但是独立46师并没有存在太久,不久后,独立46师的人员被分散编入63军军直及187、188、189三个师当中。 13军军部没有留在华北,而是被编入邓华的东野7纵,也就是44军。 63军并没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战役,在此期间,一直在山东兖州整训,这期间原89师的士兵有离开回老家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继续留在63军,一直等到入朝。 1951年2月20日,整整一年后,63军进入朝鲜,并且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特别是在铁原,打出了不世的威名,天女散花战术就是189师师长蔡长元发明的。 89师算得上是比较幸运的,很多老兵也参加了铁原阻击战,算得上光宗耀祖了。

抗日神剧八路军的离谱伙食,顿顿千层饼加肉勾蛋,吃得比现代还好

资料来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经常缺衣少食,和现在比起来相去甚远,别说吃好吃坏,有的吃就不错了。但有些抗日神剧极不考究,明明抗战胜利还不到一百周年,导演却连很多基本事实都不尊重了,竟然安排八路军战士吃起了油饼和鸡蛋,把历史事实抛之脑后。脱离现实的电视剧某些导演和编剧的生活太过富足,他们的思维已经慢慢惰化,不知道困苦是什么样子,也想象不出来穷苦的生活,连抗日剧的战士,他们拍得吃喝不愁,实在是离谱。在某部抗日神剧中,两位八路军衣着整洁,发型完整,在桌前等着吃早饭,仅从外表,观众们难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条件了。更夸张的是,他们的早饭竟然是辣椒炒白菜和千层油饼和米粥,两位战士也毫不惊讶,心安理得地吃起来。这样的生活,跟现在都差不多了,哪有一点艰苦抗战的样子。整场戏中,能称得上简陋二字的,恐怕只有他们身前的一张桌子了。有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可笑,导演为了凸显战士们的枪法,居然安排战士们用鸡蛋练习枪法!看着战士们一枪一个鸡蛋的神勇发挥,观众们非常无语:就算是现在,人们都不会这么浪费啊,这布局的导演,脑洞这么大吗?当然了,要说夸张的抗日神剧,《雷霆战将》肯定是跑不了的。这部剧的抗日战士住别墅、吃西餐、抽雪茄,生活好得像度假,实在是光鲜得不像话。《雷霆战将》里的生活条件,别说国军了,连美国部队都达不到,观众们看了只能感叹一声:导演还是去拍穿越剧吧,拍抗日剧实在太“屈才”了。有些抗日剧想要表现战士们的艰苦,剧情上的安排却很不合理。比如下面这部抗日神剧,抗战领导为了激励战士们训练,规定优胜者可以吃肉勾蛋。这样的安排本无可厚非,可另一边的伪军,如果能在身手上胜过日军,晚饭便可以吃白面馒头。这样一对比,便凸显出我军将士“优越”的生活条件,很不符合历史事实。很多抗日神剧在一日三餐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一些低级错误。观众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导演是真的不懂当年有多困难。某部神剧里,将士们的午饭竟然有三个菜!这三个菜里,居然还有一个荤菜,而且他们的主食是白面馒头,看起来生活相当不错。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盛菜的盆子是不锈钢盆,洗得干净卫生,和我们的厨具已经差不多了。另一部抗日剧犯了同样的错误。一位女战士吃饭时,奇怪自己的饭为什么这么香,周围人给她一通解释,她才明白,自己的饭菜是用猪油炒出来的!这样的抗日神剧,怎么可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观众一遍遍回忆那些经典好剧,便很容易理解了,这些经典抗战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电视剧最令人熟知经典抗战剧,非《亮剑》莫属。这部电视剧虽然在剧情上稍有夸张,但导演极力还原当时的生活细节,观众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时情况的不易。《亮剑》中出场的人物,极少有新衣服穿,从长官到战士,每个人的衣服都是陈旧的,看不出“新”的感觉,这一点和抗日神剧截然不同。《亮剑》这部剧,虽然很少正面表现八路军生活的艰苦,但还是有一些剧情,侧面体现出了这一点。李云龙带着魏和尚到赴宴时,魏和尚的吃相极为夸张,看的李云龙抓心挠肝,只叫他慢点吃。这个场景拍出来很好笑,但热闹之余,也体现出李云龙的部队的窘境,他们很久没吃过好饭了,连团长和警卫员都这么嘴馋。《亮剑》的另一处生活化表现,就是李云龙结婚的时候。李云龙的独立团,直到团长大婚的时候,才开了罐头,吃上大饼和白菜,而他们平时能吃的,不过是窝窝头罢了。其实,抗日战争时期,条件艰苦的不光是,国军也好过不到哪里。《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中,主角所在的部队经常吃不饱,一群人总是处于饥饿状态。长官虞啸卿只要苛刻一点,主角一群人便只能吃芭蕉树的树根,保持一个饿不死的状态,营养什么的,完全不用提了。最令人心疼的是,主角几个人为了吃一顿猪肉炖粉条,费尽周章也只搞了一个四不像,要不是迷龙出手,一群人恐怕只能吃些粉条了。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真实情况和电视剧还是有很多出入的。我军为了让战士们吃饱喝足、营养全面,想了很多办法。艰难岁月的伙食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的饮食条件,比影视中更加困难,他们赖以充饥的食材,竟然是杂粮黑豆。那个时候,战士们最常吃的东西,就是黑豆、高粱等杂粮,有条件的话,就挖些野菜,一顿饭对付对付就过去了。黑豆热量少、不好吃,也不好消化,战士们长期吃下来,身体素质很差,有的部队连训练都难以为继。后勤人员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不断地给战士们变换做法儿,挖来野菜,希望战士们能吃得下去。对战士们来说,那个时期太过困难,别说是肉类,连鸡蛋都是稀罕东西。一顿盐分充足的午饭,是战士们做梦才敢想象的。可是,连这样“粗糙”的饭菜,当时的军队也难以保证。军粮紧缺的时候,战士们只能把手头的野菜、谷糠等东西混合一起,做成饼子果腹,极端的时候,战士们甚至要吃树叶!极偶然的情形下,战士们能野外打到一些野味,这是八路军战士们极其稀少且幸运的肉食来源。这种少油少盐、缺乏营养的饮食,让战士们的体质很差,很多战士年纪轻轻,看起来却很老相。更有些战士因为营养不均衡,得上了夜盲症。1941到1942年,中原地区天灾不断,再加上日军围剿、国军封锁,抗日根据地的战士们衣食住行全部短缺,生活压力陡然增大,有的队伍一天连两顿干的都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队伍里设置专门的生产队,帮助军队生产、收集粮食和蔬菜,度过粮食紧缺的难关。生产运动卓有成效,虽然不可能收获大量白面,但我军的蔬菜、高粱等必需品已经不缺,甚至能利用手头的原料榨油,有的地方粮食充裕,还琢磨出了饼干的做法。从1943年开始,战士们的一日三餐开始改善,虽然和现在没法比,但是油、盐、菜等必须的营养已经足够,有些时候还能吃肉!对战士们来说,什么时候才能吃肉呢?除了逢年过节之时,就是一场战斗的前夕,部队为了鼓舞将士们的士气,美缝战斗前夕,就会安排战士们吃肉,若是打了胜仗,当地军民还会继续犒劳队伍。食物充足,又有奖励,战士们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意志极其高涨。很多战士都向领导询问,什么时候打仗?战士们只盼望着,能用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带来更好的生活。结语抗日神剧中,对我军将士的刻画,无疑是很不恰当的,那些整洁崭新的衣物、食材丰富的饭菜,难以和八路军将士联系在一起,跟别提那些浪费食物的行为了。神剧这样表现,不仅显示出导演和编剧的低水平,也是抗战将士的不尊重,对那段历史的不尊重。这些导演和编剧,应该好好研习一下历史,既然拍戏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就应该展现足够的职业素养。尊重不能流于表面,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事实上,八路军将士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但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包括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依然坚持到了最后,这才是最珍贵,最令人敬佩的品质。而且,即使生活这么困难,八路军战士依旧和群众们保持着良好的军民关系,群众们有什么困难,战士们第一个帮忙;队伍急缺什么,群众们也会第一时间帮助筹集。这样军民一体的全面战,是八路军能够战胜困难局面,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那些缺衣少粮的情况,恰恰是我军中意志坚定的体现。

父亲是开国少将,母亲是老红军,有个著名演员儿子却专演国军将领

风起云涌的娱乐圈中,拥有红色背景的演员并不少见,比如唐中际的孙女陈红。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演员,他的父亲虽是开国少将,但他自身却是个“国军将领专业户”。《大决战》里的陈长捷,《太行山上》里的阎锡山,他塑造了很多国军将领的角色。而这位低调的男演员便是开国少将徐其海之子,徐光明。徐光明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博雅人物网 《人物介绍——徐其海》,搜狐《徐光明:开国少将之后,却专演国军将领,父子二人在同一年龄去世》),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革命后代 投身演艺界徐光明,1944年出生于陕西延安,祖籍安徽金寨。他从小就展露出了对表演的极大热爱,并将此付诸于实际行动中。1960年,时年16岁的徐光明辞别父母,远赴北京电影学院求学。在此期间,他一直专心学习演艺技巧,为他以后的演艺之路打下基础。大学毕业后,徐光明最初去了空政文工团的话剧团工作。自知经验欠缺的他,为了能够早日站上舞台表演,每天都会刻苦打磨自己的演技。而在1974年,徐光明长久以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参与了长影故事片《长空雄鹰》的拍摄,在片中饰演“孟胜刚”一角。出演《长空雄鹰》时,徐光明刚过而立之年,正是最宝贵的时期。这部影片的成功为徐光明日后的成名打下基础,让他开始在演艺圈站稳脚跟。1979年,徐光明因为工作调动从话剧团离职,转而进入八一电影厂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在这里,他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发挥。在1979-1982年这四年时间里,徐光明曾先后饰演电影《小花》中的介茂春、《客从何来》中的林进财、《今夜星光灿烂》里的李剑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的郑百如和《琵琶魂》里的范少章。这些基本都是民国时期的影视剧,也是徐光明为数不多的正派角色。1983年,徐光明出演电影《廖仲恺》,在其中饰演广东军阀陈炯明一角。这部电影犹如一扇大门,从此将徐光明引向了成为“国军将领专业户”的演艺道路。《廖仲恺》之后,他又在《古城情恨》、《新四军》和《江阴要塞》中饰演了顾祝同这个国民党高层角色。当然,徐光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中,顾祝同并不是他最经典的角色。徐光明在大众印象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阎锡山”这个角色,一生扮演他的次数高达五次以上。诸如《延安颂》、《太行山上》、《八路军》、《彭雪枫》等影视剧里,都能看到徐光明所饰演的阎锡山。徐光明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但他却通过努力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山西话,成功的将性格狠辣、狡猾精明的阎锡山搬上了荧幕。值得一提的是,徐光明还曾先后饰演过何应钦、陈诚、胡宗南、陈长捷、刘堪等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将国民党高层人物都演了个遍。进入2000年后,徐光明虽然年纪渐长,但仍没有停止在演艺界活跃的步伐。2007年,他与陈宝国、倪大红等多名老戏骨合作出演《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在剧中扮演嘉靖皇帝的贴身大太监。凭借精湛的演技,徐光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圈粉无数。2009年,徐光明参与拍摄山西电视剧《大境门》,在其中扮演“杨柏雷”一角。由于身体原因,徐光明自此之后的活跃度日渐降低,平均每年只播出一部作品。2015年12月8日,徐光明因病去世,终年71岁。这位低调一生的“红二代”,至此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演艺界。骁勇名将 虎父无犬子都说“虎父无犬子”,徐光明作为“红二代”尚且如此优秀,他的父亲徐其海更绝非等闲之辈。徐其海,原名徐绍林,1913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沙河乡。由于自小家贫,徐其海市场跟着叔叔上山打猎,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好枪法。1929年5月,金寨县爆发“立夏节起义”,16岁的徐其海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这股革命浪潮中。他同赤卫队员们一道围攻民团,将收缴来的枪支和地主家田地都分给老百姓。起义成功后,徐其海加入当地游击队。因为表现出色,作战勇敢,他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大队长。徐其海但真正促使徐其海走上革命道路的,则是1930年工农红军第一军的成立。为了扩充革命力量,徐其海所在的游击队也被编入第一军,从此徐其海的身份从游击队员转变为了红军战士。这之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川北,并于1931年调任为红二十五军的某连连长。红军反“围剿”期间,徐其海主要参与的是鄂豫皖苏区的前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中旬,已升任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营副营长的他,又指挥部队在通江北面和四川军阀田颂尧部展开激战。战斗中,徐其海身先士卒,亲率战士们和敌人拼刺刀,即使负伤也未曾退后半步。这一战,徐其海所在的七十三师共歼灭田颂尧的9个团、毙伤和俘虏敌人高达5000人,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火炮枪支。1934年11月初,粉碎“六路围攻”结束后,徐其海被提拔为九十一师参谋长。次年强渡嘉陵江战役中,徐其海又击溃敌军一个旅,成功抢占了剑门关。1936年10月,徐其海跟随董振堂背上来到甘肃会宁,自此结束为期一年零七个月的长征。抗战爆发后,徐其海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营营长,率部先后参与了七亘村、黄崖底、神头岭、响堂铺等重大战役,在战斗中立下了卓越功劳。1948年4月,徐其海进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学习,于次年1月毕业。之后,他以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副师长的身份,带领部队参与了平津战役中的解放天津战斗,为天津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和两广战役中,也能看到徐其海英勇奋战的身影。解放战争结束后,徐其海升任为第四十五军一三三师师长。1953年,徐其海率领志愿军四十六军赴朝参战,在三打马踏里战斗中表现卓著。因为指战有功,又对帮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贡献颇多,徐其海在战后还获得了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1月,徐其海出任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副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他调任至广西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1967年,徐其海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2年后调任广西军区顾问。1984年8月24日,徐其海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而徐其海的夫人曲飞,也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红军,曾担任过康克清的警卫员。抗战爆发后,曲飞又主动挑起大梁,承担起了八路军的后勤工作。1938年,曲飞同徐其海喜结连理,生育了七个儿女。而无疑,作为长子的徐光明,是这些孩子中最令徐其海夫妇感到骄傲的。#文章首发挑战赛#参考资料【1】博雅人物网《人物专栏-徐其海》;【2】搜狐《徐光明:开国少将之后,却专演国军将领,父子二人在同一年龄去世》